边缘型人格障碍

✍ dations ◷ 2025-07-18 05:58:09 #边缘型人格障碍
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缩写:BPD)又称情绪不稳定人格障碍 (EUPD),简称边缘人格ICD-10,是一种B型人格疾患。患者出现长期的不稳定行为,容易被周遭认为不正常,例如:不稳定人际关系,不稳定自我认知及不稳定情绪。它的主要特征是精神上,行为上的极端对立表现的同时出现。边缘人格因介于健康、忧郁症、精神官能症、精神病这四者之间的边缘,故称为边缘人格。他们和一般人一样拥有健康的部分,因容易遇到一点小事就感到受伤,无法控制冲动的欲望,作出自我伤害等破坏性的行为,且这些行为会反复出现。其他症状可能包括当面临着一个时间有限的分离情况,会出现强烈的被抛弃恐惧感、绝望和不恰当的愤怒。边缘性人格的患者经常理想化或贬低治疗师,对他们的感觉经常在高关注和异于寻常的失望下交替摆荡。自残和自杀在此疾患上是常见的,故可能需要住院接受精神照护。《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认为只有超过18岁的成人会患此疾病,而第五版则修订为成年早期开始。然而,有些人说这些症状也有可能在儿童与青少年中发现。物质的滥用,抑郁及进食障碍都与边缘性人格疾患有关。如果不进行治疗,症状可能会恶化,近一成的患者更出现自杀行为。关于此疾病的称呼,此类患者的社会对立派为了瓦解其颠覆性理念而往往冠之以带有歧视意味的“边缘”一词,而他们自身并不愿意接受这类极易引发正常人误解和排斥的贬意标签,故其确切名称仍在讨论中。ICD-10手册将情绪不稳定人格疾病以及相似诊断条件归类于此。有相关的消息指出BPD患者被暗示人格具有缺陷,而此结论对于BPD患者带有歧视的。目前精神医学的各学派仍对此疾患的确切特质、原因与疗法有所争议,但此疾患已被公认为一项重大的心理问题。最近有名患者夫妻档-独角动物,以边缘性人格障碍为题绘制了一组Line贴图叫做边缘性人格少女,并介绍此贴图能够削弱边缘性人格障碍惯性的一些强烈字句,从而达到温和表达以及培养同理心的训练。以美国研究估计,患有边缘性人格患者的美国人可能有一千万名以上,其成人发生率约在1~3%,而男女罹患比率约1:3。因精神疾病住院患者中,多达20%为此症患者。求助于美国精神医疗的患者中,有15%~25%的患者被诊断出具有边缘人格。虽然此疾患的患者很常见,但却鲜为人知,部分原因是因其诊断标准在1980年才正式被美国精神医学会纳入《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DSM-III)。有些研究发现,在饮食疾患的患者中,大约50%的患者为边缘人格。其他的研究也显示,在酗酒与毒瘾的患者中,超过50%的患者也符合边缘人格的定义。边缘人格文献中,最初的纪录为瑞士医师波耐(T.Bonet )于1684年观察发现,有病患出现极为不稳定的周期性情绪反应。接着于1884及1890年,精神科医师休斯(C. Hughes )及罗斯(J. Rosse)皆附和以上描述,且形容此症为“边缘性精神错乱”(borderline insanity)。克雷普林 (E. Kraepelin) 在1921年证实“过激人格”(excitable personality)的存在,当时克氏对此人格的描述已与当今所认知的边缘人格颇为相近。数年后,精神分析师瑞奇 (W.Reich) 于1925年出版“冲动性格”(The Impulsive Character) 一书,描述此性格同时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且能相安无事的并存。 直到1938年,“边缘人格”一词才由史登 (A.Stern) 首先提出。他形容这是个难于治疗,介于精神官能症与精神病 (neurosis and psychosis) 之情绪性病症,因此取名为边缘 (borderline) 人格。1942年,杜契 (H. Deutsch) 提出有些患者为了克服孤独感,会前后判若两人的于不同情境,突然改变情绪与态度,以处理内在的分离焦虑困扰。她形容这样的人格特质者为“仿佛人格”(as-if personality)。当参照九大诊断标准的第九项:出现瞬变,且与压力有关的妄想或严重解离现象。我们知道有些极度压抑的边缘人格者会出现多重人格及解离失神现象,杜契的解读已接近多重人格的症状。1948年的DSM-I,当时的名称叫做“情绪不稳定人格”(emotionally unstable personality disorder),二次大战后,大家对这谜样的心理病症仍无法勾勒出清楚轮廓,然而曙光似乎在1967、68年开始呈现,1967肯伯格(O.Kernberg)发表边缘人格组织(borderline personality organization)论文,他提出此人格三大特点,与DSM诊断标准有直接关系的是自我认同障碍(identity diffusion),由于肯氏为边缘人格理论的核心人物,我们将在第二篇进一步提出他的论点。1968年葛林克(R.Grinker)带领一研究团队,针对五十位病患提出边缘人格的研究报告,这不仅为首次较大规模的实证研究,对日后此症的诊断标准也具决定性影响。葛氏提出四项此症的亚型症状,前三项分别为:一,濒临精神失常重症患者;二,似精神官能症的轻度患者;三,像杜契所说的'仿佛人格'族群;较值得注意的是四,核心边缘族群(the “core” borderline group.),他发现患者有孤单、情绪不稳、自我意识不足及人际关系的互动困扰。此四核心诊断描述,后来分别被DSM视为重要参考依据。1968年的另件大事为DSM-II的出版,对边缘人格描述仍模糊不清,围绕在精神疾病层次打转,最常被提到的名称为隐性精神分裂(latent schizophrenia)、循环情绪性人格(cyclothymic personality)等。1975年,冈德森与辛格(Gunderson and Singer)发表六项针对边缘人格患者的诊断标准,除第三、五项外,其余四项皆被DSM-III列入主要依据,可见当年此 六项标准的重要性。此六项标准分别为:史匹泽与同事们(Spitzer et al)于1979年根据冈德森与柯柏(Gunderson and Kolb) 在1978年所作的研究报告,加上肯伯格的自我认同障碍,以及葛林克所提出 的四项边缘人格亚型症状描述,综合各方意见后,终于在1980年的DSM- III标示出边缘人格的八大诊断标准,而后在1987年的修订版,首次提到边缘人格者有被遗弃(abandonment)的内在恐惧,最后在1994年出版DSM-IV,最受瞩目的第九项:出现瞬变,且与压力有关的妄想或严重解离现象,被正式列入。2000年第四版修订版(DSM-IV-TR)出版。2013年DSM第五版问世,仍维持前述的九项诊断标准。边缘人格与其他心理疾病的不同在于,此患者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人格特质,这些特质长期形成后僵固不具弹性,使患者产生负面的思考、行为与应对模式。在上述情况下,他们仍卡在依赖他人的角色中,无法发展出独立的自我。美国精神医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以下九项症状,如符合五项以上,即是诊断边缘人格的主要依据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在ICD-10对边缘人格的诊断标准: DSM是美国通用的精神疾病诊断系统,中国国内也倾向此标准,然而世界各地却多半使用WHO的ICD-10(国际疾病与健康相关问题统计第十版),我们来参考另一诊断系统对边缘人格的描述:ICD-10称为情绪不稳定人格(Emotionally unstable personality disorder):其中有两项亚型症状:冲动型与边缘型冲动型:以下五项诊断标准至少需符合三项,且必须包含第二项:边缘型:至少有三项符合冲动型诊断标准,且至少符合以下两项边缘型标准:患者一般在下面几个方面有非常不稳定的表现:边缘性人格患者感受的情感是比其他人更深且长的。举例来说,当一种典型的情感一般人12秒,他们的情感时间可能会延长20%。此外,情绪可能会再三重复,并持续一段长时间。因此边缘人格患者在强烈的情感经验之后,会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到平稳的情绪基准。在Marsha Linehan的观点中,边缘人格患者对情绪的敏感度、高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好也有坏。边缘人格患者常常格外的理想主义、充满快乐、令人喜爱。然而当他们感觉被负面情绪征服时,会经历到强烈的悲痛而非难过,羞耻和丢脸而非轻微的难堪,愤怒而非烦恼,恐慌而非焦躁。尤其当感受到被拒绝、孤立和感到失败时特别容易受伤。在学到其他的应对机制前,他们处理或逃离强烈负面情绪的努力可能引起自我伤害或自杀行为。他们往往知道他们的负面情绪反应的强度,因为不能调节,只好完全封锁情绪。这行为可能对边缘人格患者有害,因为负面情绪也有其作用,警惕人们问题情境的存在并促使人们远离。虽然边缘人格患者也容易感到强烈的喜悦,他们特别容易感到烦躁不安(dysphoria)或心理和情绪上的困扰。Zanarini et al.认定在此有四种典型的烦躁不安状况: 极端的情绪、破坏或自我毁灭、感到不完整或缺乏自我、感到被害。在这些分类中,边缘人格与三个特定状况的组合强烈相关:1) 感觉被背叛 2) 想要伤害自己,和3) 感觉完全失去控制。 由于边缘性人格所体验的烦躁不安差异很大,感觉困扰的程度是有效的边缘人格指标之一。除了激烈的情绪,边缘人格患者还会经历情感的不稳和易变性,不仅仅是在忧郁沮丧和情绪高昂的快速改变,在愤怒和焦虑、沮丧和焦虑中的转换情况发生更频繁。冲动行为很常见,包括:物质或酒精滥用、饮食疾患、不安全的性行为、多重性伴侣、过度消费或危险驾驶。以治疗“多重性伴侣”作为一种精神疾病的症状是有争议的,可能会导致更大比例的妇女被诊断出边缘人格,因为多重性伴侣违反了传统的女性角色。冲动行为也可包括离开工作或一段关系、离家出走、偷窃,自残。边缘人格者的冲动行为能立刻缓解情感上的痛苦,然而此行为所导致的羞耻与内疚反而更加深痛苦。Manning 2011他们也长期遭受住院、监禁、无家可归和贫穷的结果。边缘人格患者经常在感到情绪痛苦、致力于冲动行为去舒缓痛苦这循环中,因他们的行为感到羞愧和内疚,从羞愧和内疚中感到情绪上的痛苦,然后体验更强的冲动行为去舒缓新的痛苦。长久而言,冲动行为与痛苦情绪经常交替运作。行为和不稳定的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并搭配九项标准为《DSM-IV-TR》定义BPD主要的特征,BPD放在Axis II。 边缘性人格疾患的主要症状如下:边缘人格者的人际关系不稳定,与本身无法承受离别而又害怕亲密非常相关。典型的边缘人格患者会出现依赖、黏人、理想主义等的性格,但一旦伴侣或朋友开始抗拒他们的需求,他们的反弹又会成为另一种极端,像是贬抑对方、抗拒亲密的关系或一味逃避等。患者一面期望与人紧紧相系、被照顾,但却又害怕亲密关系,在这样矛盾的心态中不断受苦。 当他们恋爱时,会以某些手段操控对方,像是抱怨身体不适、表现出虚弱或无助、自虐、自杀等,意在引起对方注意并获得照顾。由于患者缺乏"客体恒常"(Object constancy)的感觉,故与他人相处时,总把对方当成刚结识的人,无法以一贯的态度来面对,所以对对方的感觉总是变来变去。也因为总是专注于局部,无法感受并看到事情的全貌,所以较难从过去的错误经验中学习,也无法客观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因此不合适的感情模式总是一再循环。例如典型的女性患者会再回到施暴者的伴侣身边,再次受虐,男性患者则和不适合的对象交往,且总是一再循环。也因此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下,使得患者对于自己的自信心日渐低落,产生自我认同障碍,也怀疑别人关心自己的动机,由于上述原因,他们无法培养真正的自信,以健康的方式依赖他人,使他们在与人交往时,难以达到真正的亲密。自我伤害或自杀行为是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的一个主要诊断标准。自此行为管理和恢复是复杂和具挑战性的。边缘性人格患者的自杀率是8%至10%。自我伤害是很常见的,并可能发生有或无自杀意图。非自杀性自伤的理由不同于企图自杀的理由。 非自伤性伤害的理由包括表达愤怒、自我惩罚、产生正常的情感(经常的解离反应)和从情感的痛苦或困难的情况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相反的,企图自杀通常反映一个自杀后状况会较好的念头。 自杀和非自杀性自我伤害是种感到负面情绪的反应。性虐待可以特定触发倾向边缘性人格青少年的自杀行为。边缘性人格患者对别人对待他们的方式可以很敏感,当受到善意的表达会感到强烈的喜悦和感激,感到批评或受到伤害时会强烈的哀伤或愤怒。他们对其他人的感情经常因失望从正转负而转移,输给别人感到威胁,或丧失自尊。https://line.me/S/sticker/8427229?lang=zh-Hant&ref=lsh_stickerDetail

相关

  • β详见细菌分类表β-变形菌网(学名:Betaproteobacteria)是变形菌门中的一纲,与γ-变形菌关系最近。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gr-o药物(J1p、w、n、m、疫苗)
  • 倾销倾销是一种反竞争的商业行为。倾销的意义有二:传统上,倾销是掠夺性订价(predatory pricing)的一种,即以蚀本价卖出货品以打击竞争对手、将对手驱离市场,并以最终提升价格作补偿为
  • 肥胖肺换气不足综合征肥胖肺换气不足综合症亦称Pickwickian综合症,包括肥胖(BMI>30 kg/m2),睡眠时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这是由睡眠时的肺换气不足(过度的缓慢或者浅呼吸)造成的。常伴有阻塞性睡眠呼
  • 心跳过缓Bradycardia is a condition wherein an individual has a slow heart rate, typically defined as a heart rate of under 60 beats per minute (BPM) in adults. Bradycar
  • 壶菌壶菌(英语:Chytridiomycota)是一类具有动孢子(英语:zoospore)的真菌。其名称来源于希腊文χυτρίδιον(chytridion),意思是“小壶”,因其产生动孢子的结构动孢子囊而得名。壶菌
  • 水解酶水解酶【英文:Hydrolase】是一种催化化学键的水解的酶。举例来说,一种酶催化以下的化学反应就是水解酶:水解酶是以“(底物)水解酶”这种格式来命名。但是,一般的名称却是“(底物
  • 1954年-1968年非裔美国人白人优越主义非裔美国人民权运动(英文:Civil rights movement),是美国民权运动的一部分,是非裔美国人为争取与白人同等的地位而发起的群众性斗争运动,乃是经由非暴力的
  • 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英语:vagus nerve)是脑神经,故亦称第十对脑神经(tenth cranial nerve), 编号X。迷走神经属混合性神经,是人的脑神经中最长和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组神经,含有感觉、运动和副交感
  • 塑料塑料是指以高分子量的合成树脂为主要组分,加入适当添加剂,如增塑剂、稳定剂、抗氧化剂、阻燃剂、润滑剂、着色剂等,经加工成型的塑性(柔韧性)材料,或固化交联形成的刚性材料塑料最
  • 加洛林王朝加洛林王朝(法语:les Carolingiens,旧称Carlovingiens,中世纪拉丁语:Karolingi,又译卡洛林王朝)是自公元751年后统治法兰克王国的王朝。在此之前,其王朝成员以“宫相”的身份涉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