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地理

✍ dations ◷ 2025-08-03 06:35:57 #立陶宛地理

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的东海岸,面积约65300平方公里(25200平方英里)。是波罗的海国家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1989年,法国国家地理林业信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量测欧洲大陆的边界,认定欧洲的地理中心(英语:Geographical midpoint of Europe)位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北方约26公里处(54°54′N 25°19′E / 54.900°N 25.317°E / 54.900; 25.317 (Purnuškės (centre of gravity)))。

立陶宛北部与拉脱维亚接壤,两国共有453公里的边界。东部和南部与白俄罗斯接壤,边界绵延502公里。南部与波兰的边界较短,只有91公里。另与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地区有227公里的边界。领土范围在北纬56度27分至53度53分,东经20度56分至26度50分之间。

立陶宛位于中欧和北欧的边缘。地势比较平坦,只是在中间有一些冰碛堆积丘陵,一般不到300米高,最高峰为靠近东南部边界的奥库斯托雅斯山,标高约297.84米。立陶宛是一个多森林、河流和湖泊的国家。有33%的国土面积被森林和湖泊、沼泽覆盖,林地主要是松林、云杉林和桦林,白蜡木和橡木非常稀少,森林里盛产蘑菇和浆果,全国约有28%土地为混合林(中欧混合林与萨尔马特混合林(英语:Sarmatic mixed forests)),林业占全国产值的11%。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的湖泊(英语:List of lakes of Lithuania)有2 833个,此外还有1 600个小湖泊,大多位于东北部,占全国面积共约1.5%,最大者为德鲁克夏依湖(英语:Drūkšiai)。立陶宛还有758条长度超过10公里(6.2 英里)的河流。内河航运主要依靠涅曼河及其支流,2000年运送货物达90万吨。耕地主要集中在中部和西南。海岸线长262千米,其中面对波罗的海的海岸线长97千米,其余在库尔斯潟湖内。主要的不冻港克莱佩达即位于库尔斯潟湖与波罗的海交接的出口处。

立陶宛的气候分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Dfb),东部的农作物生长期只有169天,西部可达202天。海岸地区在1月之平均气温为1.6°C(34.9°F),7月为17.8°C(64.0°F)。在维尔纽斯,1月平均气温为2.1°C(35.8°F),7月平均气温为18.1°C(64.6°F)。海岸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717毫米(28.2英寸),萨莫吉希亚高地为900毫米(35.4英寸),东部地区为490毫米(19.3英寸)。每年都有降雪发生,多集中在十月到四月。

波罗的海地区最长已有约250年的温度观测纪录。资料显示,十八世纪下半叶经历温暖时期,而十九世纪则是相对凉爽的时期。20世纪初期的暖化趋势在1930年代达到高峰,随后有小幅降温,1960年代起暖化趋势一直持续。立陶宛在2002年经历了干旱,引发了森林和泥炭沼泽火灾。在2006年夏天的热浪中,该国与西北欧其他地区一样遭受了损失。

立陶宛现有5座国家公园(奥克施泰提亚国家公园、祖基亚国家公园、库尔斯沙嘴国家公园、特拉凯历史国家公园、萨莫吉希亚国家公园)、30座地区公园(英语:Regional park)、402座自然保护区与668个受国家保护的自然遗产。然而,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该国的动植物群遭受了农业用地排水的影响,空气污染主要存在于如维尔纽斯、考纳斯、约纳瓦、马热伊基艾、埃莱克特雷奈和新阿克梅内等拥有大量化肥厂、炼油厂、发电站和水泥厂的工业城市。

水质也是立陶宛的环境问题。人口约40万的考纳斯市直到1999年才有净水厂,在三级废水处理计划于2007年上路前直接将污水排入涅曼河。河流和湖泊污染是苏联时期忽视环境保护的遗留问题,库尔斯潟湖大约有85%受到污染。波罗的海度假胜地的海滩,例如著名的帕兰加度假区,经常因污染而关闭。受酸雨影响的森林位于约纳瓦、马热伊基艾和埃莱克特雷奈附近,它们是化学、石油和发电中心。立陶宛是最早引入环境法规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然而由于莫斯科强调增加产量,并且由于大量地方违规、技术落后和政治冷漠,现在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

立陶宛独立后,于1992年通过环境保护法(Aplinkos apsaugos įstatymas),规范个人(含法人)对环境资源的使用,以保护国内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与地貌。立陶宛与其他欧盟成员国皆同意在2020年将碳排放减低至1990年的80%以下,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20%以上,并在2030年将碳排放进一步减低至1990年的60%以下,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27%以上。2016年立陶宛通过饮料瓶回收法(英语:container deposit legislation),隔年成功回收了该年度92%的饮料瓶罐。2018年立陶宛在气候变迁绩效指标(英语: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的排名仅次于瑞典;2019年立陶宛的森林景观完整性指数(英语:Forest Landscape Integrity Index)在172国中排名第162。

立陶宛拥有丰富的石灰石、粘土、石英砂、石膏砂和白云石,适合制造高品质的水泥、玻璃和陶瓷。水源供应充足,但能源和工业材料均供不应求。1950年代在立陶宛发现了石油,但目前只有少数油井在运转,而且所有油井都位于该国西部。据估计,波罗的海大陆架和立陶宛西部地区拥有可观的石油储量,但如果开采这些石油,未来二十年内这些石油只能满足立陶宛每年石油需求的20%左右。立陶宛在波罗的海沿岸拥有大量地热资源,可用于为数十万家庭供暖。此外,在立陶宛南部地区也发现了铁矿床,但是这些矿床可能需要露天开采,这对环境是不利的。

立陶宛濒危物种红皮书(英语:List of extinct and endangered species of Lithuania)中列出了800多个物种,有约18.9%的植物、1.87%的真菌、31%的地衣、8%的鱼类濒临绝种。随着狩猎规范的制定,野生动物的族群有回升趋势,兔子估计有约20万只,最常见的大型野生动物为西方狍,全国估计有12万只,另外还有野猪(估计55000只)、狐狸(估计27000只)、鹿(估计22000只)、黇鹿(估计21000只)、驼鹿(估计7000只,为最大型的野生动物)、狼(估计仅有800只)与欧亚猞猁(估计仅200只)。

相关

  • 蒂塞利乌斯阿尔内·威廉·考林·蒂塞利乌斯(瑞典语:Arne Wilhelm Kaurin Tiselius,1902年8月10日-1971年10月29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瑞典化学家,194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71年逝世于乌普萨拉
  • 玉林通琇玉林通琇(1614年-1675年),字玉林、玉琳,世称玉琳国师。江苏江阴人,清朝佛教临济宗高僧。玉林通琇早年投磬山圆修出家受具足戒,传临济宗。曾住浙江武康报恩寺,后奉召入京举扬大法,受大
  • 温得和克温得和克(英语:Windhoek)是纳米比亚首都,面积645平方公里,人口230,000人。温得和克建立于1890年10月18日,在1892年成为德属西南非洲的首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南非占领,1990年纳米
  • 郑张尚芳郑张尚芳(1933年8月9日-2018年5月19日),原名郑祥芳,曾用笔名尚芳,浙江温州人,中国语言学家,主要从事汉语音韵学、汉藏语比较研究及上古汉语构拟。他是郑张-潘体系建立者之一,汉语古音
  • 古风野牛古风野牛(学名:Bison antiquus)是1万年前更新世晚期时北美洲最普遍的大型草食性动物,且是现存美洲野牛的直接祖先。西伯利亚野牛于更新世冰河时期(大约 240,000 至 220,000 年前)
  • 亚历山大·古尔德亚历山大·古尔德(英语:Alexander Gould,1994年5月4日-)是美国的一位演员和配音演员。在电影《海底总动员》中,他为尼莫配音。他现在在马萨诸塞州的克拉克大学就读。另外,他还出演
  • 皮尔·乌戈·卡尔佐拉里皮尔·乌戈·卡尔佐拉里(意大利语:Pier Ugo Calzolari,1938年3月11日-),意大利工程师,生于艾米利地区格拉纳罗洛,1969年起担任应用电子学教授,自2000年开始出任博洛尼亚大学校长。
  • 斜角斜角又称倾斜角直线与 x 轴所夹的最小正角,称为此直线的斜角。斜角的范围为0°≦ θ <180°,而 θ 的正切函数值为直线的斜率,即 m = tanθ
  • 福卡斯特山坐标:70°40′S 64°18′E / 70.667°S 64.300°E / -70.667; 64.300福卡斯特山(英语:Mount Forecast)是南极洲的山峰,位于麦克罗伯特森地,处于波拉德山西南面23公里,由澳大利亚探
  • 史塔特科技中心史塔特科技中心(Ray and Maria Stata Center)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复合式建筑,由法兰克·盖瑞所设计。史塔特科技中心于2004年3月16日开放,坐落在麻省理工学院20号楼前方,其中设置历史悠久的辐射实验室。史塔特科技中心上面的四楼分成两个不同的结构:盖茨塔和德瑞弗塔,通常被称为G塔及D座。史塔特科技中心有一些小礼堂和教室,由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以及其他部门使用。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资讯与决策系统实验室及语言学、哲学系办公室设置于此。诺姆·乔姆斯基、罗纳德·李维斯特、万维网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