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伟

✍ dations ◷ 2025-08-16 18:58:16 #1918年出生,2000年逝世,中央大学校友,东南大学校友,江苏科学家,江阴人,吴姓

吴中伟(1918年7月20日-2000年2月4日),江苏省江阴市人,中国建筑材料与土木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是中国混凝土科学技术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1918年7月出生于张家港市南沙镇七房庄一书香之家。父亲吴瑞祯毕业于上海美术学校,后回乡执教。吴中伟出生后刚满百日,就举家迁居江阴新桥外祖母家。他先后就读于新桥小学、无锡试验小学、梁丰初中、苏州高中。1936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1940年毕业。学生时代,即以“爱祖国、惜寸阴”为座右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綦江导淮委员会工作,期间参与研究石灰烧粘土水泥,开中国无熟料水泥研制应用之先河。

1945年赴美国丹佛材料研究所进修,1947年学成归国,在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任副教授。他组织起中国第一支混凝土研究队伍,第一次提出了“混凝土科学技术”概念,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混凝土研究室,开展水泥混凝土材料的试验研究工作。期间,指出当时国内最大的混凝土工程——塘沽新港工程中30吨大块混凝土崩溃的原因在于海水冻融循环,提出了采用引气混凝土的解决方案,并于新中国成立后付诸实施,取得成功。

1949年8月,赴北京参加华北窑业公司研究所(中国建材研究院前身)筹建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结合国内迅速开展的基本建设,引进美国先进混凝土技术,编著《怎样做好混凝土工程》等书,在全国工业、交通、水电、城建、房建等大中型混凝土工程中大力推行科学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冷天施工等,取得巨大效益。1951年与王季周合作研制当时国内最早的混凝土外加剂——引气剂,成功应用于塘沽新港、治淮工程等,提高了工程耐久性,现已普遍推广应用。1953年首先提出大坝混凝土工程碱一集料反应问题,引起主管部门重视;同时,协助长江科学院建立研究试验队伍以为三峡工程做准备,为预防中国水工混凝土病害做出了重要贡献。50年代中叶起,领导科研队伍开展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的研制开发与推广工作,产品包括钢丝网水泥船,水泥压力输水管,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石棉水泥管、板、瓦,混凝土空心砌块,预应力混凝土桩、农房构件等,节约、代用了大量的钢材、木材,满足了建设需要,效益巨大。其中自应力混凝土输水管、水泥农船等产量已居世界之首。 

他一贯重视混凝土的理论研究。1959年首先发表“混凝土中心质假说”,为以后的水泥基材料科学研究开辟了道路,其中关于孔结构与界面结构的研究成果已被较多引用。为了减少混凝土的开裂,在国内首先研究膨胀混凝土与自应力混凝土,以适度膨胀来抵消部分干缩的原理,提出补偿收缩模式,并出版专著《补偿收缩混凝土》与《膨胀混凝土》,指导应用。1992年在国内首先提出研究推广高性能混凝土建议。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环保型胶凝材料”与“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新概念;针对中国水泥工业现状提出产业结构改革建议,大量利用工业废渣,使水泥与混凝土逐渐成为环境友好型的大宗建筑材料。 

他长期担任科学技术及行政领导职务,历任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一级工程师、室主任、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先后主持参与了数以百计的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科研项目的规划论证和研究开发实践。1956年被评为一级工程师。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文革”中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974年,他重返建材科学院,满腔热情地投身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洪流。1978年起,兼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后,分别在建材科研院、清华大学、武汉工业大学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1982年至1985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届评审组成员,兼任武汉建材学院副院长、该院北京研究生部主任。1984年,任建材科研院技术顾问、教授级高工。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始,担任中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峡大坝混凝土耐久性及破坏研究”、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重点工程混凝土安全性的研究”等技术顾问。1997年,任国家建材局科教委名誉主任。1998年,荣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199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担任《硅酸盐学报》主编32年。1980年起担任国际刊物《水泥与混凝土研究》编委,1997年改任荣誉编委。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8本与诗文选1册。 

2000年2月4日在北京病逝。

历任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副院长,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副院长兼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建筑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三、四届常务理事,《硅酸盐学报》主编,国际刊物《水泥与混凝土研究》编委等,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著有《膨胀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怎样做好混凝土工程》、《高性能混凝土》等8本专著,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另著有诗集《寸阴集》。

2013年中国建材总院设立吴中伟青年科技奖,授予能够传承吴中伟院士爱国、奉献、科学、严谨、谦虚的崇高精神,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方面有突出表现,科研成果取得重要的社会效益或显著经济效益,为国家、行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在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年龄4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领军人物。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吴中伟是中国混凝土科学的一代宗师,是中国水泥基复合材料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他组织起中国第一支混凝土研究队伍,第一次提出了“混凝土科学技术”概念,是中国混凝土科学技术的先驱与奠基人。吴中伟院士始终站在水泥基复合材料科技发展的最前沿,一生以科技创新和扶掖后学为己任,几十年来,指导、扶持和帮助了几代科技工作者。他生前提出将其所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奖金捐赠中国建材总院用于科学研究事业,吴中伟院士夫人张凤棣先生为履行吴中伟院士遗愿,捐出全部奖金。

相关

  • 带原者带原者指受到传染病的感染或带有隐性(recessive)遗传疾病的不正常基因,却不表现症状的人。即使不受到疾病或基因可感染到的影响,他们仍能够将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散播给其他个体
  • 德意志国家图书馆德国国家图书馆(Deutsche Nationalbibliothek)是联邦德国的国家图书馆。做为非借阅图书馆,德意志国家图书馆承担着从1913年以来所有德语出版书籍的保藏工作,除此之外该图书馆还
  • 车臣人100车臣人(车臣语:Нохчий)是北高加索地区众多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在现代,所谓的车臣人有多种划分方法:比如,按照所生活的地域,可分为山地车臣人和平原车臣人或者用组成车
  • 萨米萨米(Sápmi),又称为拉普兰,是指北欧原住民萨米人传统居住的文化区。萨米地区位于芬诺斯坎底亚北部,包括科拉半岛一带以及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北部,分属挪威、瑞典及芬兰北部和俄罗斯
  • 安腔八音《安腔八音》是一部反映清末福建省福安音系的韵书。根据《福安市志》中记载,《安腔八音》全名《安腔戚林八音》,又名《陆琼园本腔八音》。现存有由陈登昆的孙子陈祖蔚于1953年
  • 雁形目雁形目(学名:Anseriformes)是脊索动物门鸟纲的一个目。本目的鸟在中文中通常被称为“鸭”或“雁”,包括了人们通常所说的鸭、潜鸭、天鹅、各种雁类等鸭雁类(或雁鸭类)的鸟。本目的
  • 窃盗统治窃盗统治或称盗贼统治(英语:Kleptocracy,Cleptocracy或Kleptarchy),政治学术语,指在某个政府中,某些统治者或统治阶级利用扩张政治权力,侵占全体人民的财产与权利,增加自身的财产及权
  • 第1周期元素第1周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一行(即周期)的元素,仅有两个元素:
  • 费尔南多二世 (阿拉贡)天主教徒阿拉贡的费尔南多二世(Fernando II de Aragón el Católico),1452年3月10日-1516年1月23日在世,1479年-1516年在位阿拉贡国王,1474年-1504年在位卡斯提尔国王,称费尔南多五
  • 阳狮阳狮集团(法语:Publicis Groupe),是法国最大及世界第三大的广告与传播集团,创建于1926年,总部位于法国巴黎。阳狮创始人是马塞尔·布洛斯坦-布兰切特(1906-1996),在20世纪的80年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