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丧之礼

✍ dations ◷ 2025-08-23 19:37:31 #大丧之礼

大丧之礼(日语:大喪の礼たいそうのれい )是日本的天皇、上皇的国葬,属于国事行为的皇室礼仪。

日本国宪法下的“天皇(或上皇)的葬礼”,分为基于皇室典范第25条规定的国家仪式“大丧之礼”,以及作为皇室仪式的“大丧仪”。两者合称为“御大丧(ごたいそう)”。

日本的“大丧(たいそう)”可以直接指“天皇的崩御与敛葬”(反义词是指天皇即位的“大典、大礼”)。

依据日本国宪法第20条第3项的政教分离原则,国家必须确保宗教的中立性,作为国家仪式的“大丧之礼”,并没有神道或佛教等特定宗教仪式。

作为皇室私人仪式的“大丧仪”,在明治天皇之后采用皇室祭祀的神道仪式。皇室葬仪在飞鸟时代、奈良时代 - 江户时代之间都于佛教寺院采佛教形式葬礼。直到孝明天皇三年祭时,才重新复古采用神式,以神道方式进行。

因应日本国宪法下的政教分离原则,在1989年(平成元年)2月24日的昭和天皇葬仪时,由皇居至葬场所在地的新宿御苑间,葬列、葬场仪式的一部分、新宿御苑至墓所所在地武藏陵墓地之间的葬列为“大丧之礼”(平成元年内阁告示第4号“关于昭和天皇大丧之礼细目之件”竹下改造内阁)。同时在葬列、葬场举行皇室私人仪式“大丧仪”。

1912年(明治45年)7月30日崩御的明治天皇(第122代天皇)大丧仪,于同年(大正元年)9月13日举行。葬仪在大日本帝国陆军练兵场(现在东京明治神宫外苑)举行,隔日9月14日埋葬于京都伏见桃山陵。

各外国皇族・特派使节一览,刊载于1912年(大正元年)9月14日付“官报”号外。国旗及官职名称皆依据1912年当时情况,姓名、官职名依据“官报”之记载。

特派使节布拉恰姆农·吉塔加

特派使节古斯塔沃

此外英国亦从中国舰队派遣了500名海军仪仗兵。

明治天皇大丧之礼(伏见桃山御陵)

1926年(大正15年)12月25日崩御的大正天皇(第123代天皇)大丧仪,于隔年1927年(昭和2年)2月7日至2月8日举行。大丧仪于2月7日深夜,以乘载着天皇霊柩的御辇为中心组成的葬列,由宫城(现皇居)正门出发开始。依据宫中传统于夜间进行,葬列在火炬和篝火照明前进。

葬仪于新宿御苑进行,霊柩自新宿御苑临时停车场 - 东浅川临时停车场间开行大丧列车,以铁道运送。

举行大丧仪的葬场殿。

轜车(大正天皇霊柩车的牛车)。

1989年(昭和64年)1月7日崩御的昭和天皇大丧之礼,于同年(平成元年)2月24日由内阁主办(大丧之礼委员会委员长:竹下登内阁总理大臣〈竹下改造内阁〉)。

“大丧之礼”于当天上午9点35分,以昭和天皇霊柩轜车(じしゃ。霊柩车)为中心组成的葬列(车30台、边车30台的车列、全长约800m),随着宫内厅乐部演奏雅乐“宗明乐”与陆上自卫队第1特科连队发射21发吊炮,从下着雨的皇居正门出发。出发之前,先执行了皇室仪式“大丧仪”“敛葬之仪”中的“轜车发引之仪”(日语:轜車発引の儀じしゃはついんのぎ),自皇居出发后正式开始国家仪式“大丧之礼”。

葬列在送葬曲“哀之极”的演奏中通过樱田门,沿线聚集了约20万民众哀悼,一路经过国会议事堂正门前、宪政记念馆前、三宅坂、赤坂见附、青山一丁目、外苑前、青山三丁目,抵达新宿御苑位于大京町的葬场总门(途中,于青山通有两位激进派青年男性高举“天皇制反对”并冲入车列,但即刻被警备员制服)。抵达后,昭和天皇灵柩由轜车移动至葱华辇(そうかれん,天皇所使用,上头有葱亚科吉祥装饰的舆),著古式钝色衣冠单装束的皇宫护卫官作为“舆丁”,徒步运送灵柩。徒步列在雅乐声中,进入了白木造的葬场殿,安置灵辇(纳有灵柩的葱华辇)。

至此,幔门(门前的全黑色幔幕)关起,设置鸟居后,由国家仪式“大丧之礼”转为皇室仪式“大丧仪”,开始“敛葬之仪”(埋葬当日的仪式)中的“葬场殿之仪”。“葬场殿之仪”正式开始进行,仪式首先演奏“诔歌”,这两首歌皆来自古事记中记载的葬仪。

在演奏期间同时进行奠馔币(奉上币帛的神道仪式),并重复演奏诔歌第一与诔歌第二。待奠馔币与诔歌结束后,由祭官长永积寅彦奉上以古文撰写的祭词。

祭词结束后,复由天皇明仁(当时)拜礼、奏上“御诔”(おんるい、吊辞),再由皇后美智子(当时)开始庄严地进行皇族、亲族的拜礼。

“葬场殿之仪”结束后,再次关闭幔门并移开鸟居等,由内阁官房长官小渕恵三(竹下改造内阁)宣布“兹举行大丧之礼御式。”并开始举行国家仪式“大丧之礼”。接着,天皇明仁与皇后美智子(当时)前进葬场殿前,从正午开始进行1分钟的默哀。默哀后,内阁总理大臣竹下登、众议院议长原健三郎及参议院议长土屋义彦、最高裁判所长官矢口洪一等三权之长进行拜礼与吊辞,参列的各国元首、吊问使节拜礼、参列者一齐拜礼后,葬场殿“大丧之礼御式”正式结束。其后,下午1点40分开始重新组成葬列,通过四谷四丁目、新宿三丁目、新宿四丁目、首都高速道路4号新宿线初台出入口、中央自动车道八王子IC,于下午3点15分抵达陵所所在地武藏陵墓地。至陵所后再次组成徒步列,开始皇室仪式“陵所之仪”,将昭和天皇霊柩下葬陵寝。此陵被命名为武蔵野陵。

“大丧之礼”当天为公休日(平成元年法律第4号“昭和天皇の大丧の礼の行われる日を休日とする法律”)。另外,东京都心为雨天。各地皆降半旗,全国电视、广播(除NHK教育频道・NHK BS1・NHK广播第二频率)皆设置了报导特别节目,民间企业的电视广告全面自肃,改为公共广告机构(现:ACジャパン)的广告。大多数的公共设施皆休馆,多数的百货公司、电影院等亦休息。富士电视台的纪录片节目“世界が日本を见つめた日”(世界注目著日本的一日)播送了当日的报导特集。本日全日间的总收视率(HUD),达到与1972年2月28日强行突入浅间山庄匹敌的62.8%。

“大丧之礼”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国家元首・使节・大使等,共164国(含EC委员会)27机关,约700人参加,同时也进行了吊问外交。而日本国内的皇族、三权之长及配偶、国会议员(众议院议员及参议院议员)及配偶、干部公务员、都道府县知事、各界代表者等参列(参列者范围依据平成元年内阁告示第4号‘昭和天皇の大丧の礼の细目に関する件’)。

相关

  • 亚美利哥·韦斯普奇亚美利哥·韦斯普奇(意大利语:Amerigo Vespucci,1454年3月9日-1512年2月22日)是佛罗伦萨商人、航海家、探险家和旅行家,美洲(全称亚美利加洲)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经过对南美洲东
  • 地天地天(梵语:Pṛthvī),又称坚牢地神、坚牢神、持地神,即主掌大地之神,为十二天之一。最初为印度神话中养育万物的地母神颇哩提毗(Prithvi),后被佛教吸收,在南传佛教中也叫帕媚托拉尼,有
  • 吉斯伯恩吉斯伯恩(英语:Gisborne,毛利语:Tūranga-nui-a-Kiwa),新西兰北岛东岸城市,属吉斯伯恩大区。吉斯伯恩市得名于新西兰殖民地官员威廉姆·吉斯伯恩。吉斯伯恩位于波弗蒂湾畔。吉斯伯
  • 黑背胡狼(C. mesomelas)黑背胡狼,又叫黑背豺,学名为Canis mesomelas,英文名为Black-backed Jackal。肩高40厘米(16英寸),体重9~14千克(20~31英磅)。因背部为黑色而得名。多栖息于非洲草原。黑背豺很少自己捕
  • 弗摩尔弗摩尔族(Fomor,Fomorians),凯尔特神话中一支为巨人组成的部族。如同希腊神话中的泰坦巨人,祂们所代表的是混乱和自然的元素,和其之后所敌对达南神族(Tuatha Dé Danann)拥有神格
  • 弗拉基米尔·舒霍夫弗拉基米尔·舒霍夫(俄语:Влади́мир Григо́рьевич Шу́хов 1853年8月28日-1939年2月2日)俄罗斯工程师-物理学家、科学家和建筑师,以其在结构工程新分
  • 浅田春浅田春(日语:浅田 春/あさだ はる ;1882年-1902年),日本静冈县骏东郡清水町人,是孙中山流亡日本时所纳的妾,懂中文及英文。1897年(明治三十年),孙中山居住在横滨华侨温炳臣先生(时为孙中
  • 宇佐美敏晴宇佐美敏晴(Usami Toshiharu,1947年8月5日-2018年6月19日)是一名出身于日本爱媛县西条市的棒球选手,司职投手,曾效力于日本职棒读卖巨人。
  • 光台光台 是一种观察设备用于检验放置于其上的相片底片,或者艺术品。它平均的提供亮光透过一个透明的顶板,荧光灯确保最低的热度传递。这种设备也见于医院或医疗设施用以检查X光图像的墙壁上。
  • 伊散德尔瓦纳战役伊散德尔瓦纳战役(英语:Battle of Isandlwana)发生于1879年1月22日-1月23日,为祖鲁战争先期战争中,极为重要的战役。该战役中,20000名南非祖鲁人攻击驻于伊散德尔瓦纳的英国远征军。战争过程中,祖鲁人虽丧失三千至四千人,不过1700名英国驻地军士全部阵亡。祖鲁人并趁此机会收复罗克渡口的原本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