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dations ◷ 2025-02-23 14:20:31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试验训练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63600部队)、东风基地、东风航天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东风镇布格音阿日拉附近,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为中国的导弹与卫星发射基地之一。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建成的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海拔1000米,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这里是测试及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导弹、中低轨道的各种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载人飞船的主要基地。基地亦肩负残骸和飞船回收、航天员应急救生等任务。截至2005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了约50颗人造卫星,其中37颗在这里发射。太原、西昌两个卫星发射中心皆派生自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该基地虽然冠名为“酒泉”,但并不在酒泉市境内。原因一是冷战的国际形势紧张,各国导弹卫星发射场起名时避开真实地址以保密;二是1949年额济纳旗曾归甘肃省酒泉专区代管(后来1969年阿拉善盟曾划离内蒙古自治区,其中额济纳旗划归甘肃省酒泉市,直到1979年阿拉善盟包括额济纳旗在内才又恢复为内蒙古自治区辖区);三是该基地处在荒漠草原深处,无著名地标可以借用为名,只能以最近的城市——西南300余公里的历史名城酒泉作为名字。1957年秋,中央军委研究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提出的《关于建设导弹靶场和试验场的规划(草案)》,决定立即建设中国第一个导弹综合性试验靶场。1957年9月5日,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的决定,组成了靶场筹建委员会,邱创成(炮兵政委)任主任,副主任由张廷发(空军参谋长)、陈文彪(总参谋部军械部副部长)、刘秉彦(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出任。靶场委员会成立后,依照国防部长彭德怀的指示,于1957年9月25日由总参谋部批准成立了靶场筹备处(军内称“炮兵营房工程建筑部”,并授“0029部队”代号)。随后从炮兵司令部、总参谋部军械部抽调第一军械科学试验靶场场长张贻祥、火箭炮师政委吕琳等人,开始筹备靶场。张贻祥任导弹试验靶场筹备处处长。当时导弹试验靶场筹备处的办公地点设在炮兵大院,张贻祥1957年底报到时,吕琳、申建基、杜荣民已经来报到了。1957年12月30日,根据中苏两国刚签署的《10·15新技术协定》,列·米·盖杜柯夫少将率苏联专家组到达北京,帮助中国开展导弹试验基地勘选定点工作。1958年3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的司令部、政治部机关及直属队部分人员秘密自朝鲜回中国参加导弹基地的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所属部队21军、54军都是1958年7月后撤离朝鲜,且未参与导弹基地的组建。)1958年3月27日,中国导弹综合试验基地(靶场)在北京正式组建,部队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孙继先,政委栗在山。1958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组成孙继先任书记、栗在山任副书记的部队党委。1958年10月20日,部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训练基地,停止使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兵团的番号。1959年2月18日,孙继先、栗在山分别被任命为第二十训练基地司令员、政治委员。1960年11月5日,靶场正式启用,成功发射中国首枚地地导弹“东风一号”。1962年1月,该基地划归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基地司令员孙继先调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此后8年未任命基地司令员。1964年5月,该基地自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划归国防科委领导。1965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组成栗在山为书记、李福泽为副书记的基地第二届党委。文革期间,1968年该基地工兵团发生“六一〇事件”,即基地设备研究所造反派大闹基地工兵团。1974年初,批林批孔运动展开,该基地司令员李福泽被点名批判,国防科委检查组将“六一〇事件”作为揭批司令员李福泽的要害之一,该基地召开揭批李福泽大会后,各试验部、工区随之揭批李福泽干将。1970年,第二十训练基地所属第二、第三试验部按建制全部划归兰州军区空军建制领导,业务领导关系改归军委空军。1971年1月16日,军委空军下发通知,将原国防科委第二十训练基地第二、第三试验部,分别改称空军第一训练基地和空军第二训练基地,均执行师级权限(后来演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试验训练基地)。1975年9月,第20训练基地撤消,以其第一试验部为基础,组建第20训练基地(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其第四试验部为基础,组建第24试验训练基地;以其第五试验部为基础,组建第25试验训练基地;以其第6试验部为基础,组建第26试验训练基地。这几个基地均执行军机级权限。1975年9月,中央决定撤销中国导弹试验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训练基地),将第二十训练基地所属各试验部、工区都分离出来,改编为各独立的试验训练基地,例如以其第一试验部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试验训练基地(即后来的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其第四试验部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四试验训练基地;以其第五试验部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试验训练基地(即后来的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其第六试验部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六试验训练基地(即后来的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其第七工区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试验训练基地(即后来的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上述各试验训练基地均执行军级权限。从1976年1月1日起,各试验训练基地均直属国防科委领导。原中国导弹试验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训练基地)的领导机关同时撤销。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1985年10月26日,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全面投放国际市场,承揽国外用户商业发射任务。该基地正式对外称“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994年7月3日,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南的新发射场的预定位置举行了载人航天发射场奠基仪式。1999年,发射第一艘试验飞船。1982年7月,国防科委、国防工办、军委科装委合并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防科工委),第二十试验训练基地(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改归其领导。1998年4月,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该基地改归其领导。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2015年底该基地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转隶新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系统部。该地区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全年少雨,白天时间长,年平均气温8.5摄氏度,相对湿度为35%-55%,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又可充分利用西起喀什、东至厦门,距离数千公里的陆上航天测控网,加上基地已建成多年,生活设施基本齐全,技术保障、测控通信、铁路运输、发配电等配套设施完善,条件很适合卫星及载人航天飞行器发射。最近机场是金塔县鼎新镇鼎新机场(40°24'N 99°47'E),军用机场,航线为专线,直飞北京。该基地的装配、发射场现位于北纬40度57分28秒,东经100度17分30秒。核心建筑物是垂直总装测试厂房,高74米,上宽为8米,下宽为14米,整体重量达350多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分别有大型、中小型以及气象和探空火箭发射场。在着陆场地方面,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设主着陆场及副着陆场。主着陆场设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以东的四子王旗,副着陆场设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附近。由于第一次的载人航天器神舟五号在太空只飞行了一天,主着陆场的天气变化可及时准确预测,因此未曾启用副着陆场;2005年发射的神舟六号飞船将在太空飞行多天,气象难以准确预测,副着陆场启用作后备着陆之地点。2016年“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首次在东风着陆场着陆。本段时间均以东八区(UTC+8)为准第二十试验训练基地司令员对外又称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1990年代起,第二十试验训练基地政治委员通常兼任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

相关

  • 道兰氏医学词典多兰(Dorland's)是一个在不同媒体上(包括印刷书籍,光碟和线上内容)的家庭医学参考著作(包括字典,拼写和拼写检查软件)的品牌名称。其旗下产品为《多兰医学插图词典》(目前出版至第
  • 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是一种使用荧光或磷光物质的光学显微镜,或除此之外使用反射和吸收用于研究的有机或无机物质的特性。“荧光显微镜”是指使用荧光来产生一个图像的任何显微镜,无论是
  • 鹈鹕鹈鹕科(学名:Pelecanidae),又称鴮鸅(音同“乌哲”),俗称塘鹅,在动物分类学上是属于鸟纲鹈形目。鹈鹕科下只有一个属鹈鹕属(Pelecanus),包括8种。鹈鹕是分布在除南极以外所有大陆的大型
  • 显微镜座显微镜座(英语:Microscopium)是南天半球中的一个星座,由法国天文学家尼可拉·路易·拉卡伊于18世纪确立,是拉卡伊星座家族中以科学仪器命名的12个星座之一。显微镜座的英文名来自
  • 萨尔诺萨尔诺(意大利语:Sarno),是意大利萨莱诺省的一个市镇。总面积39平方公里,人口31394人,人口密度805.0人/平方公里(2009年)。ISTAT代码为065135。
  • 极光极光,是一种等离子体现象,主要发生在具有磁场的行星上的高纬度区域,而在地球上的极光带即是经度上距离地磁极10°至20°,纬度宽约3°至6°的区域。当磁暴发生时,在较低的纬度也会
  • FeCOsub3/sub碳酸亚铁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FeCO3。碳酸亚铁可以利用水热法,由硫酸亚铁和尿素于160℃在反应釜中反应得到。硫酸亚铁和碳酸钠的反应亦可得到碳酸亚铁:碳酸亚铁不溶于水,但
  • 四重键四重键(英语:Quadruple bond),或称肆键,在有机化学中,是指用4对价电子在两个原子间的共价键。四重键比常见的双键和叁键更加复杂。过渡金属(包括铼、钨、钼和铬)常可以形成稳定的四
  • 迫害宗教迫害是一种歧视政策及作为,以针对某种特定的宗教信仰,或是缺乏此类信仰为理由,对于某个人或是团体,系统性的采取一系列行动,例如取消部分或全部的公民权、虐待以至于谋杀或屠
  • 对氨基苯胂酸对氨基苯胂酸,俗称对阿散酸、阿散酸(Arsanilic acid),一种有机砷化合物,是苯胂酸苯环4-位被氨基取代形成的化合物。无色或白色针状晶体。几乎无臭。有毒。不溶于稀无机酸、丙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