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微闪焰

✍ dations ◷ 2024-10-06 19:49:59 #毫微闪焰
毫微闪焰是出现在日冕,太阳外层的大气层,的非常小的闪焰。古德 (Gold) 是最早提出的微闪焰的假说,尝试用来解释日冕的加热,然后经尤金·帕克继续发展。依据帕克的说法,在磁重联的事件中产生毫微闪焰,将储存在太阳磁场中的能量转换至等离子的运动。等离子运动 (如同流体运动) 发生的尺度非常的小,很快就会被湍流清除,然后产生黏度。在这样的方式下,能量很快地转化成热,并且经由自由电子沿着毫微闪焰发生地点邻近磁力线传导。 为了在1"x 1"的区域内产生非常高热的X射线辐射,每20秒钟必须产生1017焦耳的能量,并且在105 x 105公里2的活跃区域内,每秒要发生1000个毫微闪焰。这一理论的基础来自大的闪焰排放和一系列许多微小的毫微闪焰并没有明显的区别。观测显示太阳磁场在光球被冻结在运动的等离子内,进入日冕成为开放的的半圆形结构。这些冕圈可以在EUV和X射线的影像中观察到 (看左边的图),是很高温的等离子,辐射出像是数百万度的高温。在X射线的影像中,在日冕有许多稳定存在着好几天的流量管,以稳定的速率辐射能量。但是,特别是在活动区,能观察到非常频繁的闪烁、发光、小爆炸、亮点、闪焰和质量抛射。这些宏观的太阳活动迹象被天文物理学家叙述为被紧压的磁场舒张的现象,同时这一部分的日冕被当前的消散或是焦耳效应释放而加热。然而,首先,天文学家相信单一的磁重联事件是非常重要的动态过程,像闪焰和其它的现象,与日冕的活动相连结。换言之,毫微闪焰的理论支持磁重联事件,无论在日冕的何处,在小尺度上同时产生许多并且给予一小部分的能量。这些毫微闪焰可能是很小的闪焰,在很接近的时间和空间,加热了日冕并且导致了太阳活动的现象。在活动区间歇的观测到突然明亮的爆发,像是闪焰和日冕物质抛射可以引起级联效应,类似于上述数学理论的灾难。在这样的假说中,日冕是处在自组临界性的状态,磁长的压力将会倍增强,直到小小的摄动触发许多微小的不稳定,像雪崩一样的一起发生。支持此一理论的实验结果是在硬X射线中观察到的闪焰数量是能量分布函数,跟随着的幕律负光谱指数是1.8 。 如果这种分布在能量较低处也有同的光谱指数,闪焰、微闪焰和毫微闪焰可能提供日冕加热相当大部分的能量。要维持太阳日冕实际上需要的负光谱指数是2。虽然之前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步骤,和在太阳日冕中发现毫微闪焰和其他的证据,但日冕加热的问题仍未解决。储存在太阳磁场的能量可以计算做为日冕加热所必须用来维持等离子的温度和平衡日冕辐射流失。辐射不是日冕能量损失的唯一机制:因为等离子是高度电离的,而磁场是有条理的,热传导是一个竞争的程序。由热传导所损失的能量和辐射有着相同的数量级。在日冕释放出的能量不是表面上的辐照,而是沿着弧线回到色球。在过渡区的温度大约是104-105K,辐射损失的量非常高,不是任何形式的加热机制可以平衡的。在此范围内观察到很高的温度梯度是由增加的导电管供应辐照的能量。换言之,过渡区是太陡峭了 (在100公里的距离内,温度从10,000K上升至1,000,000K),因为来自上面高热气体的热传导必须平衡高辐射的损失,主要是来自为数众多的电离原子 (氧、碳、铁和其它等等) 形成的发射线。太阳的对流可以提供所需要的加热,但还不知道详细的机制。其实,是还不清楚这种能量如何从色球传输 (它可以吸收或反射),然后消散进入日冕,而不是消散进入太阳风。此外,它究竟发生在何处:在日冕底层,还是最高处,而在该处的磁力线是向太阳圈开放的,吹送著太阳风进入太阳系?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科学家都认同磁场的重要性:在活动区和有着高辐射通量 (特别是在X射线) 的强磁场地区之间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无论如何,基于不同于其它的所有日冕特征,都需要大量能量的事实,日冕加热问题是复杂的。很难相信像是闪焰和日冕物质抛射这种充满动力和高能量的现象,能够在很大范畴的稳定结构上共用相同的能量来源:如果毫微闪焰能够加热整个日冕,它们应该分布在各处并且看起来是均匀与稳定加热的样子。另一方面,为了解释像太阳闪焰这种非常快速和充满活力的现象,磁场结构的尺度应该在米的数量级上。阿耳芬波在光球的对流运动生成,能够穿越色球和过渡区,携带的能量流相当于维持日冕所需要的。无论如何,观测到波穿越高处色球和低处的过渡区只是3-5分钟的时间。这些时间超过阿耳芬波穿过一个典型的冕圈所需要的时间,这意味着大多数的耗散机制都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差别只在日冕中所穿越的距离。更可能的是,阿耳芬波负责太阳风在冕洞中的加速度。最初由帕克发展出来的毫微闪焰理论是用来解释日冕加热的一种机制,作为自发性产生电流耗能使磁场弛豫朝向低能量的结构。 磁场的能量转换成电流,然后由焦耳效应成为热。太阳活动 · 太阳天文学 · 太阳发电机 · 太阳望远镜 · 日食 · 太阳光 · 太阳辐射 · 太阳能 · 太阳物理学 · 太阳日 · 太阳系 · 太阳常数 · 太阳微中子问题 · 中微子振荡 · 蒙德极小期 · 太阳星云 · 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 · 日震学 · 标准太阳模型

相关

  • 海洋生物学海洋生物学是研究在海洋性生存空间(即大海以及大洋)中栖息的生物及其生活历程的科学。 海洋生物的实地考察主要是由海洋考察队实行的。此外渔业也提供了一定的供科学研究的材
  • 东哥特人东哥特人(Ostrogoths),港、台译作东哥德人,是哥特人的一个分支,3世纪时曾在黑海北边建立一个帝国。5世纪末在意大利建立东哥特王国。东哥特人自波罗的海地区向南扩张,建起一个其幅
  • 漏斗漏斗是一个筒型物体,被用作把液体及幼粉状物体注入入口较细小的容器。在漏斗咀部较细小的管状部分可以有不同长度。漏斗通常以不锈钢或塑胶制造,但纸制漏斗亦有时被使用于难以
  • 克劳德·香农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英语: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年4月30日-2001年2月26日),美国数学家、电子工程师和密码学家,被誉为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是密歇根大学学士,麻省理工学院
  • 政治体制政体(英语:form of government),是国家的政治、统治形态,即国家政治体系运作的形式。一般用来指涉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政治体制都
  • 20味觉感受器,类型2,成员20,TAS2R20 是一个人类基因组中TAS2R20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苦味味觉感受器的一员。
  • 古城古城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丽江市下属的市辖区。下辖: 西安街道、大研街道、祥和街道、束河街道、金山街道、开南街道、文化街道、金安镇、七河镇、大东乡和金江白族乡。
  • 园艺植物园艺植物指为了装饰而种植在花园、庭院或室内的可供观赏的植物。园艺植物的种植和培育是园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的小型园艺植物的种植是出于美学的目的,如花卉、大叶植
  • 2014年信息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IOI),是面向中学生一年一度的信息学科竞赛。第一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于1989年在保加利亚的布拉维茨举行。
  • 生物质能生物质(Biomass)是指能够当做燃料或者工业原料,活着或刚死去的有机物。生物质能最常见于种植植物所制造的生质燃料,或者用来生产纤维、化学制品和热能的动物或植物。也包括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