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惠恭和元妃(1609年—1641年),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语:ᠪᠣᠷᠵᠢᠭᠢᠨ,鲍培转写:),名海兰珠 :478—479(满语:ᡥᠠᠷᠵᠣᠯ,穆麟德转写:)。谥号敏惠恭和元妃,清太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孝庄文皇后的姐姐。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尔19世孙女。
敏惠恭和元妃出身于科尔沁部。海兰珠一名出于《满文老档》原档记录,乾隆帝因避讳之故,下令以白纸贴盖,两百年未外传,满文原文不详:478—479,纪连海曾解释其名在蒙古语中意为“玉”。有作者称其名为乌优塔,但未提供来源。
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十六日 ,在哥哥台吉吴克善护送下,时年二十六岁的海兰珠由科尔沁部至盛京。皇太极偕诸福晋亲迎,设大宴成婚,纳为福晋。她的姑姑哲哲同为皇太极的福晋,称为汗妻大福晋。早在天命十年(1625年)二月(九年前),海兰珠当时年仅十三岁的妹妹布木布泰(即孝庄文皇后)就已嫁给了皇太极。海兰珠在此之前是否婚配,前夫何人已无可考证。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盛京皇宫崇政殿内举行豋基仪式并改国号为清;同年七月初十日,皇太极册封五大福晋时,封东关雎宫福晋(dergi hūwaliyasundoronggo booi fujin)为东大福晋(dergi amba fujin),汉文即为宸妃。海兰珠亦可被称为东大福晋、宸大福晋或东大福晋宸妃,地位仅次于姑母清宁宫中宫国君福晋哲哲,位列四妃之首。
崇德二年七月初八日(1637年8月27日),宸妃生皇太极第八子,皇太极为此大赦。大赦是立太子时才会有的举措。他们母子最受皇太极宠爱,惟此子尚未命名,就于崇德三年正月二十八日(1638年3月13日)夭折,未满岁。值得一提是,海兰珠之子死后两天,其妹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诞下皇九子福临,即顺治帝。
祟德六年九月(1641年9月)十七日二更,皇太极在松锦战场上听闻宸妃海兰珠生病,便抛下大战在即的战场,率领轻骑数十驰日夜赶回盛京皇宫去见海兰珠,其余军兵在半夜才知道皇太极已离去。根据朝鲜史料《昭显沈阳日记》的记载,此次赶回盛京途中,因天寒地冻且途中赶得较急,五匹马接连暴毙。未到宫前的九月十八日,宸妃已逝世,享年三十三岁。
皇太极看到僧道巫觋杂踏如祈祝之状,悲恸之至,不能自持而哭到晕厥。六昼夜几乎不眠不食,几次哭晕。在第七日早晨陷入昏迷,至中午才苏醒过来。宸妃海兰珠之丧为国丧,是年十月赐谥号敏惠恭和元妃,满文谥号则为敏惠恭和大福晋。郡王阿达礼和辅国公扎哈纳在妃丧期间作乐皆坐夺爵。虽已为海兰珠定下正式谥号,惟皇太极一朝后,基本上只称其为宸妃。
崇德八年二月初一日,皇太极下了一道敕谕称己酉年出生的敏惠恭和元妃命中注定薨逝,三年未葬,今遵循大清律例进行火葬。
康熙帝、乾隆帝东巡祭昭陵时,都会遣官祭祀宸妃。惟嘉庆朝的礼部官员发现,乾隆间历次盛京典礼档案所载致祭之妃等名号,宸妃均无载,原因已无稽可考,礼部官员亦不敢擅自增添宸妃。因此,嘉庆朝以后的实录记载祭祀昭陵妃园寝都没有了宸妃。
在皇太极时期的满文档案中,海兰珠生前封号的满文写作“hanciki amba fujin”,意为“近的大福晋”。海兰珠去世后,称为敏惠恭和元妃,此词被写为“mergen fulehun hūwaliyasun gungnecuke hanciki amba fujin”,意为“聪明恩惠和谐恭敬近的大福晋”,但是在顺治和康熙两朝,则被写为“mergen fulehun hūwaliyasun gungnecuke amba fujin”,意为“聪明恩惠和谐恭敬大福晋”,而在乾隆朝,更被写为“mergen fulehun hūwaliyasun gungnecuke amba fei”,意为“聪明恩惠和谐恭敬大妃”。在汉文和满文上,敏惠恭和元妃的谥号存在差异,学者对此有三种推论。第一种推论认为皇太极对海兰珠的非常待遇之下,在制度方面遇到壁垒,故而只能在汉文上给予元妃名号,而在满文上则未予承认,因为元妃这个称呼在汉文上多专指“原娶之嫡室福晋”(neneme),可是敏惠恭和元妃的元妃,满文写为“amba fujin”(大福晋)。第二种推论认为汉语中的“元”字有“大”之意,所以元妃可能是对满文大福晋此词的直接翻译,而第三种推论则认为汉语中的“元”字有“第一”之意,而且以当时的零星史料来看,皇太极的后宫拥有明确的排序,例如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就曾被称为“第三福晋”,所以元妃可能是指“第一妃”,即是除中宫国主福晋孝端文皇后之外,在其余四位“妃”之内,以敏惠恭和元妃居首。
本该对应“皇后”的哲哲,她的新封号国主哈屯 (ulus-un eǰen qatun) 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并且“位出诸福晋之上”的词语;而本该对应“妃”的海兰珠,却使用了在传统上代表皇后的封号—大哈屯 (yeke qatun) 。她死后追封敏惠恭和元妃 (nairamdaγu sečen yeke qatun) 亦是如此。实则麟趾宫贵妃娜木钟的封号也是类似的西大哈屯 (baraγun yeke qatun) 。由此可见,皇太极只不过是在海兰珠原有的大哈屯封号前加上美谥,并没有任何抬等或升格的特殊意思。
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