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义耳定律

✍ dations ◷ 2025-09-13 06:38:48 #波义耳定律
波意耳-马略特定律(英语:Boyle's law,也称作Boyle–Mariotte law或Mariotte's law),在定量定温下,理想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成反比。是由爱尔兰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1662年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在密闭容器中的定量气体,在恒温下,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关系。”称之为波义耳定律:此定律实验结果首先由Henry Power所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定律”。马略特在1676年发表在《气体的本性》论文中: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其体积和压强成反比。波义耳和马略特这两人是各自分别独立确立定律的,因此在英语国家,这一定律被称为波义耳定律,而在欧洲大陆则被称为马略特定律。这里这个公式又可以继续推导,理想气体的体积与压强的乘积成为一定的常数。如果在温度相同的状态下,A、B两种状态下的气体关系式可表示成。习惯上,这个公式会写成定律本身可以陈述如下:指出在恒定温度下的固定质量,绝对压强和气体的体积成反比。当温度恒定时若体积增大,压强会减小,反之亦然。例如当体积减半,压强会加倍或是体积加倍,压强减半。波意耳定律指出在恒定温度下的固定质量,绝对压强和气体的体积成反比。该法也可在稍微不同的方式表示,即绝对压强和体积总为常数。大多数气体于中等压强和温度下的表现如同理想气体。17世纪的技术不足无法产生高压或低温状况,所以波义耳定律于发表时并无偏差。而随科技进步,技术改良允许产生高压及低温的实验状况,理想气体于极度实验状况下的偏差可被显著的观察到,所以压强和容积之间的关系只能准确地描述实际气体理论。此偏差也可表示为压缩因子。波意耳(和马略特)衍生的定律来自实验依据。该定律也可以由基于原子和分子存在理论、运动假设、完全弹性碰撞的假定存在的理论推导。这些假设是在实证主义科学界在当时遇到了巨大阻力,因为他们被视为纯粹的理论构建且毫无观测证据。丹尼尔·伯努利在1737年至1738年用分子层面之牛顿运动定律得出波义耳定律 。而此结果被忽略直到1845年约翰·沃特斯顿(英语:John James Waterston)发表的一篇动力学理论论文,然而此论文却被英国皇家学会拒绝。直到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鲁道夫·克劳修斯以及路德维希·玻尔兹曼的作品才牢固建立了气体动力学理论并促使人们关注伯努利和沃特斯顿两者的理论。能量学和原子论的支持者之间的争论引起波兹曼于1898年写一本书来厘清,而这本书经严厉批评导致波兹曼于1906年自杀。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理论动能适用于流体悬浮颗粒的布朗运动,此理论于1908年由让·佩蓝证实。

相关

  • 金刚烷胺金刚烷胺(英语:Amantadine,常用名金刚胺)是美国FDA所批准的抗病毒和抗帕金森病药。金刚乙胺与金刚烷胺有着相似的结构和性质。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100%的季节性H3N
  • 磺胺磺胺(Sulfanilamide),即对氨基苯磺酰胺,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有机物,最早在1908年由奥地利化学家保罗·雅各布·约瑟夫·杰尔莫(Paul Josef Jakob Gelmo)合成,并在1909年获得专利权
  • 水污染事故列表水污染中国各地数条河流发生严重工业污染
  • 保罗·埃利希保罗·埃尔利希(旧译欧立希,德语:Paul Ehrlich,1854年3月14日-1915年8月20日),德国细菌学家、免疫学家。较为著名的研究包括血液学、免疫学与化学治疗。埃利赫预测了自体免疫的存在
  • 亚硝酸酯亚硝酸酯,通式为R-ONO,是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亚硝酸酯可看做是亚硝酸与醇类酯化形成的酯。一般由醇与亚硝酸钠在硫酸中反应制备。也可由二级溴代烷与亚硝酸银反应而得。亚硝
  • 亨利·卡文迪什亨利·卡文迪什(英语:Henry Cavendish,又译亨利·卡文迪许、亨利·卡文狄西、亨利·卡文迪西,1731年10月10日-1810年2月24日),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他首次对氢气的性质进行了细致
  • 三藏法师三藏法师(英语:tripiṭaka Master;梵语:tripiṭaka-ācārya;巴利语:tipiṭaka-ācariya;直译为“三藏-阿阇梨”)是一种敬称,指精通佛教圣典“经、律、论”三藏并诵持不忘的佛教僧侣
  • 彼得·列昂尼多维奇·卡皮察彼得·列昂尼多维奇·卡皮察(俄语:Пётр Леонидович Капица,1894年7月9日-1984年4月8日),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超流体的发现者之一,获得197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8
  • 索布语索布语(serbšćina),又称文德语(Wendisch),是德国东南部少数民族索布人的语言。属于斯拉夫语族。分为两个方言群:上索布语,约55,000人,多居住于德国萨克森州;下索布语,使用者约14,000
  • 米隆米隆(472B.C~440B.C),是一位能大胆进行艺术革新的雕刻家,勇于探索和表现新而又难的雕刻技法,力图使和谐壮丽与逼真生动合二为一。他擅长以青铜为材料的雕塑,巧妙而准确地表现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