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昭

✍ dations ◷ 2025-08-12 23:27:17 #马文昭
马文昭(1886年5月31日-1965年12月31日),字筱干,曾用英文名Ma Wen-chao,河北保定人,组织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马文昭研究过线粒体和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的关系,认为它们主要是磷脂构成的,在细胞分泌颗粒过程,磷脂在它们之间转化。它还研究过吗啡中毒、磷脂类对组织的作用,并且将理论推广于临床实践。毕生从事组织学教学工作,培养出大批专业人才,是中国组织学的奠基人。1919年,马文昭获得到解剖学科进修的机会。他在E.V. Cowdry的指导下努力学习组织学这门专业,第二年他就被选送到美国作为师资培养。Cowdry教授自愿担任他的导师。马文昭在Bensley和Cowdry两位导师的指导下,对线粒体和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的关系的研究。他先使用Bensley的活体染色技术结合固定染色标本,研究了这两种细胞器在胰腺分泌颗粒和甲状腺滤泡胶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之后又研究了两种细胞器的数量、形态和位置在脊神经节细胞、胃腺细胞、壁细胞、肾上腺髓质细胞等分泌物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他还研究了两种细胞器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形态变化,肯定了对细胞分泌作用的关系,推断出两者均为细胞分泌作用中最主要的细胞结构。1928年,再度赴美芝加哥大学解剖学科进修一年,得出了两种细胞器是细胞新陈代谢主要的主要细胞器,并根据两者对固定液和染色剂的反应,推断两者的主要成分都是磷脂类。中学时爱好体育,是潞河中学足球退队员。

相关

  • 皮肤病学皮肤科(dermatology)是医学上治疗皮肤疾病的专门分支。全身的皮肤面积广大,因此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皮肤病学是研究皮肤的结构、功能和疾病的学科,在广义上,还包含对头发、指
  • 屈折变化在语法学中,词形变化(又译作形态变化、屈折变化)(Inflection or inflexion)指单词(或词根)的变化,以导致语法功能改变,进而使其代表的意义也有所改变。印欧语屈折变化又可以分为变位
  • 约翰·罗宾森·皮尔斯约翰·罗宾森·皮尔斯(英语:John Robinson Pierce,1910年3月27日-2002年4月2日),美国工程师和作家。他在无线电通信,微波技术,计算机音乐,心理声学和科幻小说领域都有成就。
  •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名词委,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权,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科技名词审定、公布的权威性政府机构。原称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
  • 维克托·安布罗斯维克托·安布罗斯(英语:Victor Ambros,1953年12月1日-),美国发育生物学家。他发现了第一个已知的微RNA。他是美国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市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教授。2008年曾获拉斯克基
  • 小托马斯·弗朗西斯小托马斯·弗兰西斯(英语:Thomas Francis Jr.,1900年7月15日-1969年10月1日),美国医生,病毒学家与流行病学家。弗兰西斯是第一位在美国分离出流感病毒的科学家,在1940年发现了另一种
  • 退化性脑部疾病神经退化障碍(英语: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又称为神经退化性疾病,是一种大脑和脊髓的细胞神经元逐渐退化 (死亡) 的所直接导致的疾病。大脑和脊髓由神经元组成,神经元有不同
  • 贝塔斯曼贝塔斯曼(Bertelsmann SE & Co. KGaA),台湾译作博德曼,是总部位于德国居特斯洛的跨国媒体公司,涉足电视、广播,杂志报刊出版、音乐出版、印刷及媒体服务、书刊音乐俱乐部等。在全
  • 生成高半胱氨酸甲硫氨酸(英语:Methionine,又称蛋氨酸),在所有后生动物中它是一种必需氨基酸。与半胱氨酸一起,甲硫氨酸是两个含硫蛋白原氨基酸之一。对人而言是唯一的含硫必需氨基酸,有L型及D型两
  • 迪奥斯达多·马卡帕加尔迪奥斯达多·潘甘·马卡帕加尔(Diosdado Pangan Macapagal,1910年9月28日-1997年4月21日),菲律宾政治家,1957年-1961年的第6任菲律宾副总统及1961年-1965年第9任菲律宾总统。马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