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阐

✍ dations ◷ 2025-08-08 06:21:42 #王锡阐
王锡阐(1628年-1682年),字晓庵,号余不、天同一生,江苏吴江人,明末清初天文学家暨数学家。明亡后,终生不仕,一生钻研历法、天象。曾独立发明计算金星凌日、水星凌日的方法,并提出推算日食、月食的方法。他与薛凤祚并称“南王北薛”。王锡阐著有《晓庵新法》六卷、《历说》六篇、《历策》一篇、《大统西历启蒙》、《推步交朔测小记》、《圜解》、《三辰晷志》、《五星行度解》等。王锡阐自幼好学,11岁以后,专心研究历象,学习西方历法和科学知识。16岁以后,明朝覆亡,崇祯帝自缢。满清入关,他得知后,先是自缢、投河和绝食,试图三度以死殉国,但是均告失败。他在往后的人生岁月里,在自传《天同一生传》中,以“帝休氏”自称,表达强烈的亡国之痛。然而清朝统治逐渐稳固,王锡阐放弃科举求仕之路,以表达自己“誓不仕清”的决心。此后,他便在江南讲学,同时继续研究天文历法,中年以后,他尽管疾病缠身,仍然著述历法、笔耕不辍。王锡阐由于个人的政治选择,造成他大半生过着穷困窘迫的生活,终其一生他的历法学说并未广泛流传。而在他逝世之后,不少著作已经散佚,在他的故友门生搜集整理之下,剩下的著作得以逐渐刊印流传。王锡阐钻研究历法注重实际观察,务求与天象结合,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他除了精通历法之外,对于经史、音律等领域也有所研究。王锡阐曾提出“中学西窃”之说,对梅文鼎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梅文鼎提出“西学中源”之说。他与梅文鼎、薛凤祚等人并称为一代历法名家。思想家顾炎武在《广师》一文中誉王锡阐“学究天人,确乎不拔”。王锡阐墓位于震泽镇(今震泽中学内)。1982年3月,王锡阐墓(附王贤祠)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王贤祠改为“王锡阐纪念馆”。

相关

  • 咽炎咽炎(英语:Pharyngitis)是指人类喉部深处,即俗称咽(咽喉后部)出现的炎症,通常会导致咽喉痛、 发热,其他病征可能包括流鼻水还可能有流鼻涕、咳嗽、头痛、声音沙哑(英语:hoarse voice)等
  • 高血脂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英式英文为 Hyperlipidaemia)又称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俗称血脂过高、高血脂,是指涉及血液任何或所有脂类以及又或脂蛋白异常升高水平的情
  • 喉咙痛咽喉痛(sore throat、throat pain,又称喉咙痛或喉痛),是指咽喉出现痛楚的症状,最主要的成因是咽喉炎(喉咙发炎),但可由其他原因引致,例如白喉和伤风感冒威胁。 服用非类固醇消炎止痛
  • 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英语:Glia、glial cells、glial neuroglia),又称神经胶细胞、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中的非神经元细胞,不会产生电脉冲。 它们维持体内稳
  • 反复反复流产(recurrent miscarriage)是指两次或两次以上连续流产,过去称为习惯性流产(habitual abortion),而在医学研究中较常使用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pregnancy loss 或 RPL)。造成
  • 可听声波声音是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介质(气体、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声音的频率一般会以赫兹表示,记为Hz,指每秒钟周期性震动的次数。而分贝是用来表
  • λ噬菌体λ噬菌体(英语:lambda phage,学名:Escherichia virus Lambda)是一种主要感染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由埃丝特·莱德伯格(英语:Esther Lederberg)于1950年首次发现。
  • 陈世骧陈世骧(1905年11月5日-1988年1月25日),浙江嘉兴人,中国昆虫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昆虫分类学的研究。1919年就读于秀州中学,1924年考入复旦大学生物系。1928年毕业后赴法国
  • 浓核病毒亚科见内文浓核病毒亚科(Densovirinae)(浓稠(密集)病毒亚科)是小DNA病毒科(Parvoviridae,又译作细小病毒科)的一个亚科。现时本亚科之下有五个属,合共15个物种,分别如下:以下两个属为新
  • 布尔诺坐标:49°12′00″N 16°37′00″E / 49.20000°N 16.61667°E / 49.20000; 16.61667布尔诺(捷克语:Brno 捷克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