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论(德语:Standortstheorie,英语:location theory),又称区位理论,是关注经济活动地理区位的理论,已成为经济地理学、区域科学和空间经济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区位论要解决的是经济活动的地理方位及其形成原因的问题。区位论——像个体经济学一样——假设行为的主体为自身的利益而活动。因此,企业的区位选择是为利润最大化,而个体的区位选择是为了利益的最大化。
区位论的开创以德国经济地理学家约翰·海因里希·冯·杜能于1826年发表的著作《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第一卷为标志。 著名区域学家Walter Isard称杜能为“区位论之父”。在《孤立国》中,杜能指出运输货物的花费会消耗一些李嘉图经济租。因为运送产品将会产生运费,当然经济租、货物的种类、土地使用类型和程度与市场无关。
从杜能开始到克里斯塔勒的著作《地图的中心说》(1933年,其理论现在常被理解为中心地理论)为止,区位论似乎被德国所垄断。其中,阿尔弗雷德·韦伯的贡献较为显著。韦伯于1909年出版《工业区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