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超导体

✍ dations ◷ 2025-11-20 23:56:11 #超导体

由于迈斯纳效应的存在,磁场无法轻易穿过超导体。但当外加磁场达到一定强度时,磁场可以破坏超导态。就超导态被破坏的方式而言,超导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超导体中,一旦外加磁场突破临界磁场c,将发生一级相变,超导态突然消失。这样的超导态往往存在于纯金属超导体,例如铝、铅和汞中。目前已知唯一的合金材料的第一类超导体是 TaSi2。由于退磁因子的存在,材料可能会进入一种宏观上由普通态区域和超导态区域混合的中间状态。简单的说,由于物体形状对于外加磁场的影响,某些区域的磁场可能强于另一些区域的磁场,从而使得材料部分区域脱离超导态。这一现象最早由朗道描述。

临界磁场c也受温度T影响,c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小,当温度升到临界温度c时,临界磁场c变为0。c(T)有以下关系:

H c ( T ) = H c ( 0 ) {\displaystyle H_{c}(T)=H_{c}(0)} c时,磁矩M随外加磁场线性变化。

第一类超导体的临界磁场c通常比较小,很难用于实际应用,因此第一类超导体也通常被称为软超导体。而第二类超导体往往具有两个临界磁场。第一个、较低的临界磁场c1描述磁通漩涡穿过材料,但材料在这些磁通漩涡之外仍然保持超导态的相变过程。当这些磁通漩涡的密度大到一定程度时,整个材料脱离超导态,这个过程对应于第二个临界磁场c2。往往比较大,由铌,铝,锗合成的合金可以达到大于40 特斯拉的c2。第二类超导体也被称为硬超导体,因其具有很高的上限临界磁场,被广泛应用于高磁场超导线圈领域。

物理上由伦敦穿透深度和超导关联长度的比值 κ = λ / ξ {\displaystyle \kappa =\lambda /\xi } (金兹堡-朗道参数)的大小决定一个超导体属于第一类还是第二类。第一类超导体满足 0 < κ {\displaystyle \kappa } < 1/√2, 而第二类超导体满足 κ {\displaystyle \kappa } > 1/√2 。

相关

  • MAC膜攻击复合物(MAC),是一种通常生成于致病细菌表面的结构。人体补体系统的替代补体途径、经典补体途径、凝集素途径均可产生这种复合物。该复合物是免疫系统的效应蛋白之一,它可
  • 浮游植物浮游藻类指悬浮于水中的微小藻类(藻类并非植物)。是浮游生物社区中的自养生物部分,是海洋和淡水盆地生态系统(英语:Aquatic ecosystem)的关键部分。浮游藻类广泛存在于河流、湖
  • 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法语:Station spatiale internationale,缩写为SSI;英语: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缩写为ISS;俄语: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косми́ческая ста́
  • 精神科医生精神科医生(英语:Psychiatrist)是以精神病学为专业的医生,负责治疗精神病。精神科医生授权配药、进行体格检查及心理治疗、以及进行神经成像如电脑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和正电
  • 郑袭郑袭(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鄭襲,台
  • 贪念贪(梵语:lobha,或rāga,巴利语:lobha,藏文: 'dod chags),佛教术语,意思为依恋、热切的想要、渴望、贪婪,是一种心情状态,热衷与贪图于世间三有的事物,希望获得与保有,但终是受挫。它的根源
  • 不列巅尼亚不列颠尼亚行省(拉丁语:Britannia;英语:Roman Britain)是指从43年至410年罗马帝国占领大不列颠岛的范围,包括英格兰的大部分与威尔士与及小部分苏格兰南部的地区。罗马帝国入侵前,
  • 巨蜥科巨蜥科(学名:Varanidae)为爬行纲有鳞目的一科,现仅存1属,包括现存最大的蜥蜴——科莫多巨蜥。体型较大,头部、吻部、尾部都较长。四肢强壮。大多为陆生,以小动物和腐肉为食。分布于
  • 巴瑶族巴乔人(英语:Bajau、/ˈbɑːdʒaʊ, ˈbæ-/)也作巴瑶族,是东南亚的一个民族,生活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海域一带,多以潜水、捕鱼为生,常被称谓“海上吉普赛人”,也
  • 阿尔班·贝尔格阿尔班·马里亚·约翰内斯·贝尔格(德语:Alban Maria Johannes Berg,1885年2月9日-1935年12月24日),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也逝于该地,是与勋伯格、韦伯恩齐名的第二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