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六足亚门
✍ dations ◷ 2025-08-07 06:31:18 #六足亚门
昆虫纲 Insecta
内口纲 Entognatha六足亚门(学名:Hexapoda)是节肢动物门中的最大一个类群(依其物种数量),包括昆虫和三个较小类群的无翅节肢动物:弹尾目、原尾目和双尾目(这些都曾经被认为是昆虫)。“六足亚门”这一名称是由其最独特的特征来命名的:坚固的胸部上都长有三对脚。大多数其他的节肢动物会有多于三对以上的脚。六足亚门的身体可以分成前面的头部、胸部和后面的腹部。头部是由最前节通常带有眼睛的口前叶,和之后的六节所组成,全部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附有如下的肢体:嘴位于第四节和第五节之间,且被由第六节伸出来,称之为唇片的凸出物覆盖住。昆虫纲的口器是外露的,而其他类群的口器则是内藏在头部的。类似的肢体也可以在单肢亚门和甲壳亚门中被找到。胸部是由三节所组成的,每一节都带有一对脚。如同一般适应了陆地生命的节肢动物,每个脚都只有单一个由五节组成的步肢,而没有在一些其他节肢动物中发现的鳃肢。大多数昆虫的第二及第三节胸部也带有翅膀。据猜测,昆虫的翅膀可能和甲壳亚门的鳃肢是同源的,或者是发展自各节的伸展。昆虫的腹部是由十一节所组成的,原尾目是由十二节所组成的,而弹尾目则只有四到六节。腹部的肢体是极度退化的,只有生殖器的外部,以及有时在最后一节会有一对尾须。基于形态上的相似,单肢亚门传统上被认为和六足亚门最为亲近,因此曾被认为可同归于单肢动物此一亚门之中。但是,最新的研究对此提出了疑问,且显示和六足亚门最为亲近是似乎是甲壳亚门。非昆虫的六足亚门动物在各方面被认为是单一个演化线(一般被归为内口纲),或者是和昆虫纲有着不同关系的数条线。特别是双尾目,和昆虫纲的关系比弹尾目或原尾目更为亲近。亦有一些证据猜测六足亚门可能不是同源的,尤其弹尾目可能属于其他类群。分子分析猜测六足亚门是由其旁系群-Xenocarida分支出来的,大约在志留纪刚开始时,正好和陆地上的维管植物出现同一时期。
相关
- 易忽略疾病被忽略的热带疾病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简称NTD) 是一类在发展中地区(如漠南非洲、东南亚及拉丁美洲)的低收入人群中,常见的由许多种不同疾病组成的热带感染疾病。这些
- 临床研究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是医疗科学的分支,确认药物、医疗设备、诊断及治疗的安全性及效能,这可以用来预防、治疗、诊断或是缓解疾病中的症状。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clinical
- 郭子章郭子章(1543年1月29日-1618年8月7日),字相奎,号青螺,别号蠙衣生,江西泰和人,明朝重臣,文武兼资,集政治家、军事家、史学家、地名学家、文学家、医学家等于一身。郭子章出生于泰和县三
- 洗澡洗澡,又名沐浴,是个人卫生活动,但是也可能在社交场合,例如公众浴室、桑拿浴等。沐浴有分洗身和泡澡,前者用水与沐浴乳清洁身体;后者的主要目的并非洗身,而是浸泡身体。十四世纪中黑
- 额外维度物理学中,卡鲁扎-克莱因理论(Kaluza–Klein theory,有时简称为KK theory) 是一个试图统一重力与电磁两大基本力的理论模型。此理论最初由数学家西奥多·卡鲁扎于1921年所发表。
- 千赫赫兹(符号:Hz)是频率的国际单位制单位,表示每一秒周期性事件发生的次数。赫兹是以首个用实验验证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海因里希·赫兹命名,常用于描述正弦波、乐音、无线电通讯以及
- 博氏疏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也译作博氏疏螺旋体、布氏疏螺旋体,巴格朵夫疏螺旋菌,莱姆病螺旋体,是一种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是莱姆病的病原体,由蜱传播给人类。伯氏疏螺旋
- 松软土松软土,又称黑沃土,常分布于中纬度的半干旱到半湿润的地区,特别是草原地带。形成松软土的主要机制是分解及腐殖化等。因此其拥有富含有机质的身后的A层,深度可到60~80厘米(24~31英
- 放射性标记放射性示踪剂(英语:Radioactive tracer),又称放射性标记物(radioactive label),一种化合物,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原子被替换为放射性同位素(radioisotope),是同位素标记(isotopic labeling)的
- 钾长石正长石(英语:Orthoclase),是钾长石(KAlSi3O8)的亚稳相变体,是不可溶性钾盐矿物。其理论成分为:SiO2(64.7%)、Al2O3(18.4%)、K2O(16.9%)。钾长石结构态为低正长石,其次为中正长石,少数为中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