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坂洋次郎

✍ dations ◷ 2025-10-16 23:00:47 #1900年出生,1986年逝世,日本作家,菊池宽奖获奖者,青森县出身人物,庆应义塾大学校友

石坂 洋次郎(日语平假名:いしざか ようじろう,1900年1月25日-1986年10月7日),日本小说家,早期多创作纯文学作品,受现代主义影响,战后则多描写庶民百姓的生活,富有反叛精神。

石坂洋次郎1900年7月25日生于青森县弘前市。他父亲是开旧衣行和当铺的。1913年石坂洋次郎进入弘前中学,因体弱多病成绩渐渐下降,到高年级,他便热衷于阅读冒险小说和谷崎润一郎的作品。1917年他以记录当地传说的文章参加《少年》杂志征文比赛获奖。

1918年他按父母的要求报考庆应大学理财科(经济系)落第后,在东京正则预备校补习了一年。第二年他不顾父母的反对,考入庆应大学文科预科。1921年他修完预科,升入法语本科,同年,他同横滨圣书学院学生今井浦子结婚。不久,他患肺炎,在妻子照料下免于一死,休学回乡静养。1922年4月他复学改入国文科学习。1923年他结识并师事于著名作家葛西善藏,同他保持密切交往直至葛西去世。1925年3月从庆应大学毕业。同年6月,他放弃了在东京就职的打算,回到青森县,在弘前女子高等学校任教。次年转到秋田县立横手女子高等学校,从这时起他开始陆续发表文学作品。1929年他转到了横手中学校。

1938年他的小说《年轻人》获得巨大成功,一个右翼团体控告他的小说《年轻人》犯有不敬天皇和诬蔑军人罪,后虽被法院判免予起诉,但却不得不申请退职,结束了十四年的教员生活。从此,他便走上了专业创作道路。

1941年他被选为文艺家协会评议员。同年12月太平i羊战争爆发,石坂洋次郎被征入伍,做为陆军报导班成员被派到菲律宾。1942年12月又被大本营报导部派到菲律宾视察占领区。同年回国后,他便疏散到弘前妻子的老家。战后,他又开始了旺盛的创作活动,成为最受欢迎的流行作家之一。1948年,他的小说《石中先生行状》被控犯有狠裹嫌疑罪,结果被判暂缓起诉。

1954年,石坂洋次郎夫妇应嫁到美国的女儿夫家之邀到美国旅行,并在儿子的陪同下游厉了欧洲。1966年石坂洋次郎被推选为复刊的《三田文学》杂志会长。同年末,他以“以健全的常识不断创作明诀的作品”的功绩,被授予第倚届菊池宽奖。

1971年8月他的妻子患病,在金婚式前去世。丧妻对石坂洋次郎的打击很大,这以后他除随笔外,几乎没有其它作品发表。

石坂洋次郎在大学期间开始学习写作,曾用葛西善藏的姓名在杂志上发表习作《老太太》(1925年)。1927年他的处女作《去看海》发表在复刊的《三田文学》上,小说一发表,其具有新鲜感觉的文体便受到文坛的注意。同年7月他又在《三田文学》上发表了〈炉边夜话〉,获当年“水上泷太郎奖”。1928年池在《只田文学》上发表了《坎贝尔夫入访问记》、《一本手记》。这以后经水上泷太郎推荐,石坂洋次郎分别在《文艺春秋》、《时事新报》上短期连载了小说《外交员》(1929年)和《他们是这样想的》(1931年),这两篇都是他们初次在商业性报纸、杂志上发表的作品。

1932年他发表了描写他同葛西善藏交往的小说《金鱼》。1933年他在《三田文学》上发表了长篇小说《年轻人》的第一部分,接着在《三田文学》上陆续连载《年轻人》,至1935年连载完。1936年《年轻人》获第一次“三田文学奖”。

1931年石坂洋次郎开始在思想上倾向当时流行的无产阶级文学,并因此招致夫妻不和。1936年他以这段经历为题材创作并发表了长篇小说《麦粒不死》。《麦粒不死》描写了主人公耽于流行思想而导致家庭破裂,批评了被迫解散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作品发表后曾引起了一场论战。小说题目出自圣经《约翰福音》第十二章,“一粒麦子掉在麦地如不死掉,就只是一粒麦粒而已”。石坂洋次郎称这是仅此一次的拼尽全力的创作,《麦粒不死》是他全部作品中“唯一想留传下来的作品”。

《年轻人》和《麦粒不死》发表之后,石坂洋次郎便在文坛上确立了作家地位。战前他的主要作品还有《风俗》(1933年)、《壁画》(1934年)、《马骨团始末记》(1934年)、《何处去》(1939年)、《美丽内日历》(1940年)、《一月十三日》(1943年)、《湖水》(1944年)等。

战后,1946年他返回东京,又开始了积极的创作活动。1947年他发表了《割草姑娘》、《马车的故事》和《干草车》。后两篇后来成为《石中先生行状》的一部分。

1948年他在《小说新潮》上连载了长篇小说《石中先生行状》,也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在《石中先生行状》里,石坂利用种种滑稽故事,描写了地方百姓的生活和爱情。在《绿色的山脉》获成功后,各报刊纷纷向他约稿,他即成为写连载小说的大家。他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续石中先生行状》(1953年—1954年)、《女人的脸》(1948年)、《在山的那一边》、《山丘花盛开》(1952年)、《母亲的自画像》、(1951年)、《白色的桥》(1955年)、《向阳的坡道》(1957年)、《八仙花的歌》(1959年)、《在河边》(1961年)、《水写成的故事》(1965年)、《花和果实》(1967年)、《谁的椅子》(1969年)等等。他的小说拥有众多的读者,同时有很多校改编成电影或被电台播出。

相关

  • 眼角膜角膜,是眼球最前方的透明多层组织,其作用为:角膜位于虹膜、瞳孔及前房前方,并为眼睛提供2/3的屈光力(角膜的屈光力是眼球中最强),进入眼球的光在经过角膜后,通过晶状体的折射,光线
  • 273年
  • 苔藓虫外肛动物门(Ectoprocta)是动物界的一个门,其下的物种通称苔藓虫(bryozoans)。外肛动物过去常与内肛动物合称为苔藓动物门(学名:Bryozoa),目前所称的苔藓动物已专指外肛动物。目前生存
  • 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拉丁语:Septimius Severus,146年4月11日-211年2月4日)在193年4月14日-211年2月4日出任罗马皇帝。他出生于罗马帝国阿非利加行省的大莱普提斯,在马可·奥勒留
  • 中亚历史中亚历史深受中亚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特点的制约。由于干旱,该地区很难进行农业生产,而由于远离海洋,也使得该地区难以进行贸易。因此,该地区少有大城市,数千年来,都被草原上游牧的马
  • 里奥布兰科县里奥布兰科县 (Rio Blanco County, Colorado)是美国科罗拉多州西北部的一个县,西邻犹他州。面积8,347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5,986人。县治米克 (Meeker)
  • 张店区张店,古称黄桑店。公元前284年,燕昭王因乐毅伐齐有功,封其为“昌国君”。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后,遂在昌国城设昌国县。至隋开皇6年(公元586年)废昌国县,更名为逄山。到宋末金初
  • 硝酸铈铵硝酸铈铵是化学物质的一种,外观为呈现橘红色的晶体,分子式为 (NH4)2Ce(NO3)6,通常在有机合成中作为氧化剂及生产其它含铈化合物。硝酸铈铵溶于水时,完全电离,生成NH+ 4、Ce4+和NO
  • 尾调用在计算机学里,尾调用是指一个函数里的最后一个动作是返回一个函数的调用结果的情形,即最后一步新调用的返回值直接被当前函数的返回结果。此时,该尾部调用位置被称为尾位置。尾
  •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电影)《时间旅行者的妻子》(英语:)是一部2009年的美国爱情电影。本片改编自奥黛丽·尼芬格于2003年所创作的同名爱情小说。由罗伯特·斯文克(英语:Robert Schwentke)执导,埃里克·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