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倒立显微镜
✍ dations ◷ 2025-08-08 08:20:56 #倒立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e、Light microscope)是一种利用光学透镜产生影像放大效应的显微镜。由物体入射的光被至少两个光学系统(物镜和目镜)放大。首先物镜产生一个被放大实像,人眼通过作用相当于放大镜的目镜观察这个已经被放大了的实像。一般的光学显微镜有多个可以替换的物镜,这样观察者可以按需要更换放大倍数,也就是增加放大倍率,放大倍率是由目镜倍率乘上物镜倍率所得来的。这些物镜一般被安置在一个可以转动的物镜盘上,转动物镜盘就可以使不同的物镜方便地进入光路,物镜盘的英文是Nosepiece,又译作鼻轮。十八世纪,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率已经提高到了1000倍,使人们能用眼睛看清微生物体的形态、大小和一些内部结构。直到物理学家发现了放大倍率与分辨率之间的规律,人们才知道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有极限的,分辨率的这一极限限制了放大倍率的无限提高,1600倍成了光学显微镜放大倍率的最高极限,使得形态学的应用在许多领域受到了很大限制。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受到光波长的限制,一般不超过0.3微米。假如显微镜使用紫外线作为光源或物体被放在油中的话,分辨率还可以得到提高。光学显微镜依样品的不同可分为反射式和透射式。反射显微镜的物体一般是不透明的,光从上面照在物体上,被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显微镜。这种显微镜经常被用来观察固体等,多应用在工学、材料领域,在正立显微镜中,此类显微镜又称作金相显微镜。透射显微镜的物体是透明的或非常薄,光从可透过它进入显微镜。这种显微镜常被用来观察生物组织。光学显微镜依其聚光镜(condenser)和物镜(Objective)的设计,可用来观察不同的样品。明视野(Brightfield)用来观察薄的染色生物组织样品,暗视野(Darkfield)功能的视野下,背景为黑色,能突显样品的细微面貌,观察未染色样品时,如活细胞,可利用相位差(Phase)功能。另外还有微分干涉差(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DIC)功能,都常搭配在光学显微镜上。依光源的不同,还有萤光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等类别。2014年10月8日,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艾力克·贝齐格 (Eric Betzig),W·E·莫尔纳尔 (William Moerner)和斯特凡·W·赫尔 (Stefan Hell),奖励其发展超分辨荧光显微镜 (Super-Resolved Fluorescence Microscopy),这将带来光学显微镜进入纳米级尺度中。常规显微镜(Regular microscope)像与物同方向的显微镜。复式显微镜(Compound microscope)像与物反方向的显微镜。正立显微镜的光源在机身下方,光由下方光源经过聚光镜到达样品,再穿过位于样品上方的物镜,然后借由反射镜和透镜到达观察者的眼睛或其他成像仪器。因物镜和聚光镜中间的空间较小,适用于观察的物品通常较薄,可夹于玻片中。此显微镜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因此一般光学显微镜多属此类。倒立显微镜(Inverted microscope)明视野用之照明光源和聚光镜是来自机身上方,光线穿过聚光镜到达样品,再穿过位于样品下方的物镜,然后借由反射镜和透镜到达观察者的眼睛或成像仪器。对萤光显微镜而言,萤光激发光源和物镜同位于底部。由于激发光源可以是高功率大型激光光源或弧光灯,倒立式的设计更能稳定显微镜镜的结构。倒立显微镜常用于观察培养中的细胞或组织,特别是应用在萤光的生物样品上。解剖显微镜(Dissecting microscope),又被称为实体显微镜或立体显微镜(Stereo、Stereoscopic),是为了不同的工作需求所设计的显微镜。利用解剖显微镜观察时,进入两眼的光各来自一个独立的路径,这两个光路径夹了一个小小的角度,因此在观察时,样品可以呈现立体的样貌。解剖显微镜的光路设计有两种:The Greenough Concept和The Telescope Concept。
解剖显微镜常常用在一些固体样本的表面观察,或是解剖、钟表制作和小电路板检查等工作上。现在的光学显微镜的构造非常的复杂精密,为了精准成像,显微镜的光学路径必须严谨的设计与控制。尽管如此,光学显微镜的运作原理是非常简单的。最简单的物镜是由高分辨率的玻璃镜制成,有非常短的焦距,大概是160 mm左右,而产生了放大倒立成像,因此像是非常靠近试片来观察,经由对焦,其产生的是实像,不用经由目镜即可用肉眼看到,或者成像于纸张上。在多数的显微镜,目镜是双镜组成的,一个在眼睛,产生虚像,使肉眼看到放大成像;一个则靠近物镜,产生实像。已知最古老的公开显微照片:蜜蜂,由Francesco Stelluti于1630年发表一个现代显微镜,带有水银灯的荧光显微镜。该显微镜具有数码相机,并连接到一台电脑。
相关
- 碳头孢烯碳头孢烯(英语:Carbacephems)是一类合成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头孢烯结构上类似,不过5号位置由亚甲基取代了原来的硫原子。碳头孢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胞壁合成来抑制细菌。羧基
- 片利共生偏利共生(英语:Commensalism,又称为偏利共栖现象)是两种生物间共生关系的一种。是指在生物界中,某两物种间的生态关系,其中一种的生物会因这个关系而获得生存上的利益,但是,另一方的
- 原子原子是元素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一个正原子包含有一个致密的原子核及若干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带负电的电子。而负原子的原子核带负电,周围的负电子带“正电”。正原子的
- 阿里斯托芬阿里斯托芬(Ἀριστοφάνης,约前448年-前380年),古希腊喜剧作家,雅典公民。他被看作是古希腊喜剧尤其是旧喜剧最重要的代表。相传写有四十四部喜剧,现存《阿哈奈人》(The A
- 不列颠群岛坐标:54°N 4°W / 54°N 4°W / 54; -4不列颠群岛(British Isles)是欧洲西北海岸外,大西洋上的群岛。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马恩岛、设德兰群岛、奥克尼群岛、赫布里
- 头昏目眩头重脚轻(Lightheadedness)也称为头昏目眩,是头晕时常见,令人不悦的感觉,常伴随着可能会昏倒的感觉。头重脚轻的感觉可能是短期或长期的,偶尔也可能是慢性病。当时也可能会出现所
- 谓词逻辑在数理逻辑中,谓词逻辑(Predicate logic)是符号形式系统的通用术语,比如一阶逻辑,二阶逻辑,多类逻辑或无穷逻辑等等。
- 亚伯拉罕·马斯洛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英语: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年4月1日-1970年6月8日),美国心理学家,以需求层次理论最为著名,为一种心理健康的理论,认为首先要满足人类天生的需求,最终
- 促红细胞生成素1BUY, 1CN4, 1EER· hormone activity · protein binding· regulation of transcription from RNA polymerase II promoter · signal transduction · embryo implant
- 中元古代中元古代(英语:Mesoproterozoic,符号MP)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代,开始于同位素年龄1600百万年(Ma),结束于1000Ma。中元古代期间蓝藻、红藻、绿藻发育,出现大型宏观藻类。中元古代属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