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叶渡又名南浦渡,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古地名。桃叶渡是“十里秦淮”上的古渡口,位于秦淮河与古青溪交汇处附近,在今贡院东原利涉桥处,位于淮清桥南,南起贡院街东,北至建康路淮清桥西。六朝时桃叶渡是著名的送别之处,后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之列。
另有极少数观点认为,在南京市浦口区宝塔山附近的一处明代渡口(目前已成为陆地)才是古代诗歌中的“桃叶渡”。
相传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之七子王献之,常于此渡口迎接他的爱妾桃叶渡河。当时内秦淮河水面宽广,桃叶渡处水深湍急,遇有风浪,若摆渡不慎,常会翻船。桃叶每次摆渡心里害怕,为此王献之为她作了一首《桃叶歌》,歌曰:“桃仙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而桃叶在船上应和:“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此后,为纪念王献之,遂把他当年迎接桃叶的渡口命名为桃叶渡。
桃叶歌三首 王献之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可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桃叶渡渡口无桥的状况,延续了千百年。直至清顺治三年(1646年)。当时金陵孝陵卫的金云甫, 见渡河者常因渡船翻覆而溺亡,便捐资在这里建了一座木桥。太守李正茂对此举大为赞赏,取其便利交通之义,亲自将这座桥题名为“利涉桥”。现今该桥已经损毁,但街名仍沿用至今。由于桥的存在,桃叶渡于民国时期逐渐废圮。
1984年,相关部门在渡口原址立桃叶渡碑。1987年,在桃叶渡遗址北岸建成“古桃叶渡”石牌坊及套亭各1座。2003年,扩建为桃叶渡遗址公园,东起淮清桥,西至平江府路,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公园以六朝文化为主题,园内建有诗碑廊,镌刻历代文人墨客创作的有关桃叶渡的诗词,并复建了桃叶古渡、邀笛步、停艇听笛等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