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中脊

✍ dations ◷ 2025-07-19 06:25:35 #大洋中脊
洋中脊(Mid-ocean ridge),又称洋脊、大洋中脊、中央海岭,是位于全球海中张裂性板块边界的一系列火山结构系统,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海底山脉,长达80,000千米(49,700英里),其中连续的山脉长达65,000千米(40,400英里),与之相对应的地质结构是陆地上的裂谷(地堑),地幔的热对流在中洋脊中央处上升,岩浆在此涌出后,快速冷却为玄武岩,形成新的海洋地壳.洋中脊构造是板块构造的一部分,在洋中脊形成的玄武岩洋壳逐渐变冷变重,发生俯冲作用,俯冲到地幔的洋壳发生变质作用进一步密度变大,拖曳整个洋壳向地幔运动并使得洋中脊被动扩张,洋中脊扩张后,下面的软流圈地幔被动上涌发生减压熔融,形成新的玄武质洋壳。也正因为如此,正断层作用产生了裂谷,也出现了平行断层。离大洋中脊愈远的岩石愈年老,而大洋中脊中央则是最年轻的新生地壳。另一方面,由于软流圈内的岩浆对流背离,再加上各部分的对流速度不一,因而形成转换断层,虽然朝着同一方向扩展(脊推机制),但移动方向却不相同,而这些转换断层会出现剪切作用。最有名的中洋脊是大西洋中脊,冰岛则是大西洋中洋脊露出海面的一部分,因此被认为是观察中洋脊构造最方便的区域。“洋中脊”一词在英文及中文中皆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中文在两种语境有不同的用词。“中洋脊”为狭义,特指大西洋洋中脊,长达15,000公里;广义则使用“洋中脊”,泛指全世界的洋中脊(尚包括东太平洋海隆、印度洋西南海岭、中印度洋海岭、印度洋东南海岭等)。

相关

  •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法,由英国的克拉克(Clark)和盖奇(Gage)于1912年发明。如今,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改良工艺是处理城市污水最广泛使用的方法。它能从污水中去除溶
  • 平明县平明市社(越南语:Thị Xã Bình Minh)是越南永隆省下辖的一个市社。2012年12月28日升级为市社。平明市社下辖3坊5社。
  • 始祖地猿地猿(Ardipithecus)是人科中非常早期的一属,生存在440万年前的上新世早期。由于它与非洲的类人猿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故它被认为是属于黑猩猩分支而非人类分支。但因其牙齿像南方
  • 肢体肢,或称肢体,是指动物的手和脚。哺乳类动物拥有四条肢体,故又称为四肢。另一方面,手臂和腿也分别可称为上肢和下肢。昆虫的肢体则多很多,如毛虫、蜈蚣有很多附肢。
  • 尺、咫尺是东亚传统长度单位,即十寸,寸最初是以成人的寸口位置作为度量。起源于中国殷代,之后各代制度不一,传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后,在各地又各自有所变化。现今出土的西汉实物
  • 辣椒粉辣椒粉,又称辣椒面,是干燥后的辣椒磨成的碎片或粉末。根据粗细不同,英文会区分辣椒片(chili flake)和辣椒粉(chili powder),但中文里常通称辣椒粉。几乎世界各地的料理都有在烹调过
  • 宋辽金元辽宋夏金元(960年-1368年),是对中国历史上的辽朝(契丹)、宋朝、金朝、西夏和元朝(包括其前身大蒙古国)之合称,这一段时期属于多民族竞争时期,而这几个朝代也分别由不同的民族所建立,比
  • 跑步跑步,又称作疾走或奔走,在文言文与部分方言中则称走。其定义是指陆生动物使用足部,移动最快捷的方法。它在运动上的定义是一种步伐,有时双脚不会同一时间碰到地面。它亦是一种有
  • 造父变星造父变星(Cepheid,发音: /ˈsɛfiːɪd/或/ˈsiːfiːɪd/)的成员是一种非常明亮的变星,其变光的光度和脉动周期有着非常强的直接关联性。造父变星是建立银河和河外星系距离标尺
  • 公路系统国务院中央军委测绘机构中国公路交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统一按照行政管理划分权限,其设施建设和维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属交通部公路局路政管理;民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