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约正字法

✍ dations ◷ 2025-11-12 12:18:30 #拼写改革,西班牙语

贝约正字法,也称作智利正字法,是由委内瑞拉语言学家安德烈斯·贝约及哥伦比亚作家胡安·加尔西亚·德尔·里约提出的对美洲西语的正字法改革。

其最初于伦敦发表,当时的题目为《简化及统一美洲正字法的便利性》(«Indicaciones sobre la conveniencia de simplificar y uniformar la ortografía en América»),发布在1823年的《Biblioteca Americana》杂志及1826年的《El Repertorio Americano》上。其目的为修改美洲西班牙语正字法以使得字位和音位完美对应。

1844年,该正字法在智利开始部分正式使用,随后阿根廷、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及委内瑞拉也开始采用。最后一个废除该正字法的国家为智利,在1927年该国才采用了西班牙皇家学院的相关标准。

15世纪末,安东尼奥·德·内夫里哈在他的第一本书《卡斯蒂利亚语语法》中提出:“我们应该言文一致,不然字母就变得毫无意义。”(«tenemos de escribir como pronunciamos, y pronunciar como escribimos, porque en otra manera en vano fueron halladas las letras»),并且提出了西班牙语语音正字法的概念,在1517年的《卡斯蒂利亚语正字法规则》(Reglas de ortographia de la lengua castellana) 中再次提出此概念。 随后在17世纪中叶,冈萨洛·科利亚斯极力推崇以按音正字取代按词源正字的正字法改革。这种改革以音位字位一一对应为原则,体现在他的《新精确卡斯蒂利亚正字法》(1624, Nueva i zierta ortografia kastellana) 中:“我们的书写应该简单而纯粹,如何发音,就该按照规则如何书写,反之亦然。”(eskrivamos pura i linpiamente, komo se pronunzia, konforme á la diha rregla, ke se á de eskrivir, komo se pronunzia, i pronunziar, komo se eskrive. 原文如此)。

虽然西班牙皇家学院从1741年发布第一版西班牙语正字法开始就在不断探寻按音正字的模式,逐步简化,但到了1815年,这一简化改革的趋势就停止了。与此同时,西班牙皇家学院也没有来自美洲的成员,并且也并没有考虑到西班牙语美洲的西语在接触原住民语言后的实际情况。因此,美洲的学者们只能自行其是,有时候甚至会和西班牙本土的情况相冲突。

1823年,安德烈斯·贝约和胡安·加尔西亚·德尔·里约于伦敦在《Biblioteca Americana》的创刊号上发布了名为《简化及统一美洲正字法的便利性》的文章。虽然西班牙皇家学院已经简化及整理了书写法,但贝约认为其正字法仍囿于词源,对于大西洋两岸的教学都造成了障碍,因此他支持按音书写的标准并反对保留词源。贝约认为遵从词源并不必要,因为在文学和日常使用中并不需要去了解历史语源,由此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也违背了理性主义。

由此,贝约提出应当解决 c 代表两种发音以及不发音的 h 的问题,并规定 g 和 y 各只代表一个发音。而对于多击颤音则无论何时都要写作 rr,并研究了 b 和 v 的问题(Betacismo(西班牙语:Betacismo))。他的目的是要创立一种音-文一一对应的正字法,其方法则是简化19世纪的美洲西语正字法,消除其中的模糊性:

贝约分两步推行简化,以防止实际应用上不同音节之间因重新设定的正字法出现混乱:

20多年后,多明戈·福斯蒂诺·萨米恩托在流亡智利期间提出了一个类似于贝约的方案。1843年10月17日,当时贝约是智利大学的校长,萨米恩托在人文系提出了《备忘录(关于美洲正字法)》。和贝约不同的是,萨米恩托倾向保留 c 而废除 z,此外也删除了 v 和 x。然而在1844年2月19日,人文学院却断定该主张过于激进。

贝约的影响力在马德里初等教师文学科学学院得到了显现,该机构在1843年采纳了大部分提案。 然而1844年4月25日,伊莎贝拉二世以皇室的命令叫停了该方案,并且命令遵从皇家学院的卡斯蒂利亚语正字手册,在公立学校中教授皇家学院在其最新版字典中使用的正字系统。随着这一要求,皇家学院关于正字法规定上升到法规的水平,从而取代了其他一切正字法。

虽然贝约的方案没有被完全采用,他的部分想法根据建议于1844年4月在智利由人文学院提交给 Bulnes 总统的政府,最终在同年开始应用于教学及政府公文。

对正字法的修正有三点:

随后,这些改变也传入了阿根廷、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尼加拉瓜和委内瑞拉。1849年,贝约撰写了《美洲卡斯蒂利亚语法使用规定》。

智利是最后一个维持该正字法的国家,施行了超过83年。智利到1927年都还在使用该种异于其他国家的正字法,直到 Ibáñez 总统治的该年10月12日下才通过3876号令将正字法改为西班牙皇家学院版本,并投入教学和政府公文中。

智利正字法也成为了哲学家和语言学家 Rodolfo Lenz 的研究对象,他发表了以下文章:《智利正字法观察》 (Observaciones sobre la ortografía de Chile, 1891),《关于卡斯蒂利亚语正字法》(De la ortografía castellana, 1894) 及《美洲卡斯蒂利亚语词典问题》(Problemas del Diccionario Castellano en América, 1927)。

诺贝尔文学奖1956年得主诗人胡安·拉蒙·希梅内斯在他的作品《痛苦与神奇的诗歌》(Poemas májicos y dolientes, 1909) 中使用了一种类似于贝约正字法的体系,其解释是:“因为应该如说话一般书写,因为对简单的热爱和对卖弄学识的厌恶 ( se debe escribir como se habla por amor a la sencillez por antipatía a lo pedante.)”。另外,作家及文学家米盖尔·德·乌纳穆诺也在其作品全集第四卷中的《种族与语言》中支持采用“一种基于语音的简单的正字法”,在其中包含了他所写关于书写改革的文章,在他1914年的小说(他称他的小说为Nivola)《Nebla》中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而另一方面,哲学家 Jesús Mosterín 在《西班牙语语音正字法》(1981) 和《书写理论》(1993) 中都表示“西班牙语新正字法”都应该基于语音。 在1997年于墨西哥萨卡特卡斯召开的国际西班牙语会议上,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重提贝约正字法,并且表达了对强加正字法的抵触,并支持“让当前正字法退休”。

相关

  • 肚腩赘肉肚腩赘肉俗称啤酒肚,泛指囤积在腰间的脂肪组织,在腹部外斜肌附近尤其常见。男性比女性较容易有肚腩赘肉,那是由于女性身体一般会把脂肪储备在臀部与大腿附近。人年纪愈步入中年
  • 长春市 (1953–1954)长春直辖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撤消的直辖市。1949年时,中国大陆共设有12个直辖市,分别为:南京、上海、武汉(今武汉三镇)、鞍山、抚顺、沈阳、本溪、西安、北平(今北京)、天津、重庆、
  • 东学党起义15,000-300,000名南接叛军 10,000-300,000 北接叛军东学党起义,朝鲜称甲午农民战争(朝鲜语:갑오 농민 전쟁/甲午農民戰爭 Gabo Nongmin Jeonjaeng),韩国称东学农民运动(朝鲜语:동
  • Ernst Haeckel恩斯特·海因里希·菲利普·奥古斯特·海克尔(Ernst Heinrich Philipp August Haeckel,1834年2月16日-1919年8月9日)生于波茨坦卒于耶拿,德国生物学家、博物学家、哲学家、艺术家
  • 绊脚石 (艺术项目)绊脚石(德语:Stolpersteine),是由德国艺术家冈特·德姆尼希(德语:Gunter Demnig)发起的一个艺术项目。所谓“绊脚石”,是棱长10厘米的立方体混凝土块,其中一面贴嵌了一块镌刻着专门纪
  • 代希瓦勒-芒特拉维尼代希瓦勒-芒特拉维尼(泰米尔语:தெகிவளை-கல்கிசை、僧伽罗语:දෙහිවල-ගල්කිස්ස)是斯里兰卡西南部一座港口城市。位于首都科伦坡南部,濒临印度洋。原为
  • 让-勒内·利斯纳尔让-勒内·利斯纳尔(法语:Jean-René Lisnard,1979年9月25日-)是一位摩纳哥职业网球运动员,1997年转职业。2003年1月27日,里斯纳德到达最高单打排名第84。
  • 济南老舍纪念馆济南老舍纪念馆,又称济南老舍故居,是坐落在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南新街58号院一座纪念作家老舍的专题性公共纪念馆。1930年代初,老舍曾在山东济南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文学主
  • 阿勒帕米斯阿勒帕米斯,或称阿里帕米斯(乌兹别克语:Alpomish/Алпомиш,哈萨克语:Алпамыс/Alpamıs,土耳其语:Alpamış,巴什基尔语:Алпамыша,俄语:Алпамыш,阿塞拜疆语:A
  • 戴尧天戴尧天(?-17世纪),又名戴昶,字无雎,安庆府怀宁县人,一作徽州府休宁县人,明朝政治人物。戴尧天在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成进士,获授工部主事,负责修筑南京都城。当时南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