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富特

✍ dations ◷ 2025-07-21 17:24:11 #1913年出生,2010年逝世,牛津大学瓦德汉学院校友,英国工党党魁,英国政治人物,英国反对党领袖

迈克尔·麦金托什·富特(Michael Mackintosh Foot,又译作迈克尔·富特,1913年7月23日-2010年3月3日),英国左翼政治家及作家,1980年至1983年出任英国工党党魁。

迈克尔·富特在1913年7月23日出生于英格兰德文郡普利茅斯,父亲艾萨克·富特(Isaac Foot,1880年-1960年)为事务律师,曾在普利茅斯开设富特鲍登律师行(Foot and Bowden)。艾萨克·富特同时是一位活跃的自由党党员,曾自1922年至1924年,以及自1929年至1935年出任康和郡博德明选区的下院议员,后来又出任普利茅斯市市长。

迈克尔·富特有数名兄长,其中丁格尔·富特爵士(Sir Dingle Foot,1905年-1978年)是自由党下院议员、富特勋爵(Lord Foot,1909年-1999年)也曾是自由党下院议员,而另一位兄长卡拉登勋爵(Lord Caradon,1907年-1990年)则曾出任塞浦路斯总督。

富特早年入读位于雷丁的莱顿公园学校,后来升读牛津大学瓦德汉学院,并在1933年担任牛津辩论学会主席。在1934年毕业后,富特获聘到利物浦任理货员,然而在当地的工作,使他对贫穷及失业的萧条境况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在牛津大学工党会所主席大卫·刘易斯的影响下,富特由原本支持自由主义,改为支持社会主义。富特未几就加入了工党,并在下院1935年大选时以22岁之龄,代表工党出选蒙茅斯选区,但没有成功。在竞选期间,他以反对扩军为主要政纲,除了大声疾呼“欧洲军备竞赛必须立即停止”外,并对时任首相鲍德温有意重整军武加以抨击。另外,尽管1933年日内瓦的国际裁军会议已告破裂,但富特则坚持英国推行单方面裁军。

竞选下院失败后,富特转而成为记者,并曾短暂在《新政治家》周刊工作。后来在1937年转到新创刊的《论坛杂志》(Tribune)工作。《论坛杂志》当时支持团结运动,并主张工党与其他左翼政党组成具反法西斯性质的统一阵线。这个阵线的成员最初包括有独立工党、大不列颠共产党和斯塔福·克里普斯爵士(Sir Stafford Cripps)领导的社会主义联盟(附属工党)。到1938年,共产党有意将阵线扩大成人民阵线,让其他非社会主义政党加入到反法西斯和反绥靖政策的行列,结果引起《论坛杂志》编辑威廉·梅勒(William Mellor)的反对,而富特更随梅勒一同辞职。

在安奈林·贝文的推荐下,富特不久就获毕佛布鲁克勋爵(Lord Beaverbrook)聘到旗下的《标准晚报》任作家,后于1940年又以“卡杜”(Cato)为笔名,与同为毕佛布鲁克勋爵旗下的《标准报》编辑法兰克·欧文及《每日快报》记者彼得·霍华德合著《罪人》一书,大力批评保守党内维尔·张伯伦政府所行的绥靖政策,而该书后来更成为畅销书。

到1942年,年仅28岁的富特获毕佛布鲁克勋爵起用为《标准晚报》编辑,不久在1945年,他转投到《每日先驱报》。《每日先驱报》在当时仍为工会所有,是工党的机关党报,富特在那里当专栏作家,同时还代表工党参与1945年大选,出选普利茅斯德文波特(Plymouth Devonport)选区,最后成功当选,晋身下议院。

富特在1948年至1952年重返《论坛杂志》,出任编辑之职,后来又在1955年至1960年担任同一职位。一直至1957年以前,富特也是工党左翼领袖安奈林·贝文的重要盟友,惟在1957年的工党大会中,贝文由于对单方面裁减核武加以谴责,使两人关系破裂。

富特晋身下院初年,冷战尚未开始,所以他曾建议欧洲在外交政策上应该走“第三路线”,在1947年,他又与理查德·克罗斯曼和伊恩·米卡多合撰名为《靠左》的小册子,对有关思想加以宣扬。然而到后来,当苏联先后夺得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权后,富特与其《论坛杂志》立即采取强烈反共的态度,并转而支持北约。

另一方面,富特却对西方国家介入韩战的手法深表不满,同时在1950年代初主张反对西德重整军备计划,并且是裁减核武运动的创始成员之一。至于透过他在《论坛杂志》任编辑的身份,该报亦曾对英国政府介入苏伊士运河的行动,以及苏联瓦解1956年匈牙利十月事件加以抨击。富特在1955年大选寻求连任下院议员,但出乎意料地被琼·维克斯女爵士(Dame Joan Vickers)击倒。一直至1960年,由于安奈林·贝文去世的关系,原属于贝文的蒙茅斯郡埃布谷(Ebbw Vale)选区议席悬空,富特遂透过补选取得该席,返回下院。

不过,尽管重回下院,但富特的左翼观点并不获工党党方支持,在1961年3月,他更因故遭工党党鞭孤立。后来到1963年,威尔逊取代晓治·盖茨克出任工党党魁,富特才重新加入工党的议会党团。工党政府在1964年上台后,威尔逊曾有意委任富特出仕政府,但被他所婉拒,并继续在下院代表工党左翼反对派系的后座议员,不时发表具震撼力的演说。其中,他反对政府限制移民定居、反对英国加入共同市场、反对有关改革工会的行动、以及强烈谴责苏联介入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此外,富特亦曾罕有地与保守党右翼人物埃诺奇·鲍威尔站在同一阵线,共同反对工党政府计划废除上议院世袭贵族的投票权,同时反对设立一个只有终身贵族的上院,富特认为工党政府应该彻底废除上院,而这些计划仅仅等同把上院沦为“阉人的后宫”(seraglio of eunuchs)。

在1967年,富特表态角逐工党财政之位,但败于对手卡拉汉。到1970年,工党政府垮台,促使工党重新采取偏向左翼的路线,而威尔逊亦决意再度起用富特。不久,在1972年4月,富特与爱德华·肖特及安东尼·克罗斯兰(Anthony Crosland)角逐副党魁选举,虽然克罗斯兰在第一轮投票中出局,但富特在第二轮投票败于肖特。

工党政府在威尔逊带领下于1974年3月重新上台执政,富特遂获委任为就业大臣。任内,他设法维持政府与工会的关系,另外又为《工作健康及安全法案》进行立法工作。在1975年的时候,他还曾力排众议,在公投中极力反对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在1976年,威尔逊突然宣布辞去首相一职,富特随即宣布竞逐党魁之位。富特在第一轮党魁选举中得票最多,但在第二轮投票中却被卡拉汉击败。至当年年尾,富特当选副党魁,同时出任下议院领袖之职,任内设法阻止渐渐处于弱势的卡拉汉政府陷入垮台边缘。

随着工党政府在1979年大选大败给以玛格丽特·撒切尔为首的保守党而倒台,富特在1980年成功击败丹尼士·希利等人在党内选举中胜出,接替卡拉汉为工党党魁,而是次也是最后一次仅限工党国会议员投票的党魁选举。在选举中,富特尽力表现自己是团结党内各派系的理想人选,相反,另一主要对手丹尼士·希利却是属于党内的右翼派系,结果他没有得到一班以东尼·贝恩为首,并代表草根左翼阵营的议员支持。除此以外,这批突然冒起的草根左翼议员还认为卡拉汉政府的种种政策对工党是一大出卖,要求报复,而且还提议工党在下届大选应该派出一些支持单方面裁减核武、支持脱离共同市场、支持大幅度国有化的左翼分子出选大选,以取缔党内的右翼人士。

其实富特出任工党党魁时已年届67,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但是工党却危机重重。在他上任后不久的1981年,工党内的四名右翼骨干人物罗伊·詹金斯、雪丽·威廉斯(Shirley Williams)、大卫·欧文与威廉·罗杰斯(William Rodgers)自组社会民主党,与工党脱离关系。社会民主党在当时甚得舆论欢迎,早期的民意调查更显示该党民望盖过工党,而且还有机会在大选胜出。

至于在党内方面,在左翼派别仍然处于强势的情况下,东尼·贝恩执意在1981年提出要挑战丹尼士·希利的副党魁地位,由于富特担心这会引致党的进一步分裂,因此对贝恩加以劝阻,不过没有成功之余,反而受到舆论的抨击。而最后,希利则以极些微的票数击败贝恩,保住副党魁地位。虽然如此,富特在任内的声望也是不错的,其中他在1982年福克兰危机中,于下院发表支持立即出兵的精辟言论,更获得社会广泛认同。可是在议会外,富特也有被批评的时候,例如每逢和平纪念日,富特总会穿着极平民化的丹奇夹克(donkey jacket)出席和平纪念碑的纪念活动,结果被不少右翼报章批评他不尊重传统,甚而是放荡不羁的怪癖。

踏入1982年尾到1983年初,工党接连传出希利即将要取代富特成为党魁的传闻,但最后没有成真。到1983年大选,富特为工党推出了一个史无前例地带有浓厚社会主义色彩的竞选政纲,当中包括废除上议院、脱离欧洲经济共同体、实施单方面裁减核武、提高个人税款,以及引入甚具干预主义性质的工业政策。虽然这个大选政纲获得不少如托尼·布莱尔和戈登·布朗一类新进年轻工党国会议员的支持,可是富特却在大选中大败于保守党。未几,富特就宣布辞任党魁,并由金诺克接任。而对于富特所发表的竞选政纲,工党右翼政治家杰拉德·考夫曼直言这是“历史上篇幅最长的遗书”。

退任党魁以后,富特再一次成为后座议员,至1992年退出下院以后,仍然十分活跃于政坛。在1987年至1992年,他更是下议院最年老的议员。富特晚年曾为遭伊斯兰教精神领袖鲁霍拉·霍梅尼下令追杀的作家萨尔曼·鲁西迪加以辩护;另外又强烈要求国际介入,阻止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在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的军事行动。

在1995年,《星期日泰晤士报》刊登了一篇题为〈KGB:迈克尔·富特是我们的特务〉的报导,内容指苏联的情报部门称呼他作“特务布特”(Agent Boot),并视他为一位“具影响力的特务”。富特对有关报导加以否认,后来还成功控告《星期日泰晤士报》诽谤。而据《星期日泰晤士报》透露,有关消息乃来自前苏联变节特务奥列格·戈尔季耶夫斯基所连载的回忆录。

晚年的富特仍然身兼多职,他是裁减核武运动会员、全国世俗学会荣誉准会员和英国人道主义者协会的支持者。另外,他的著作甚丰,又曾经为安奈林·贝文和H·G·威尔士等撰写了广受好评的传记,不少人对他当初弃文从政感到可惜。

在2006年7月23日93岁生日,富特超越了卡拉汉勋爵,成为英国历史上最长寿的政党党魁。富特在2010年3月3日卒于伦敦家中,终年96岁。

富特在1949年娶吉尔·克雷吉(Jill Craigie,1914年-1999年)为妻。虽然两人并无所出,但富特则收养了克雷吉在第一段婚姻所生的女儿朱莉(Julie)。克雷吉在1999年去世,终年85岁。

富特自小已经是普利茅斯足球会忠实支持者,并曾出任过球会的总监。在2003年富特90大寿时,球会特意为他登记为球员,又向他赠送90号球衣,以作纪念。富特曾尝言只要普利茅斯足球会一日不晋身英格兰超级足球联赛,他也不会“离去”。

相关

  • 印度准军事部队印度准军事部队 (Paramilitary forces of India)指印度的准军事部队,它由阿萨姆步枪队(英语:Assam Rifles)、特别边防部队、中央武装警察部队(英语:Central Armed Police Forces)三
  • 血管升压素1jk4, 1jk6, 1npo, 2bn2· signal transducer activity · receptor binding · neuropeptide hormone activity · neurohypophyseal hormone activity · V1A vasopre
  • 野人花园野人花园(Savage Garden)是一组已经解散的澳大利亚双人音乐团体,由主唱戴伦·海斯(Darren Hayes)和吉他手兼键盘手丹尼尔·琼斯(Daniel Jones)组成。野人花园于1994年成立,2001年巅
  • 吉姆·洛威尔小詹姆斯·“吉姆”·阿瑟·洛弗尔(James 'Jim' Arthur Lovell, Jr.,1928年3月25日-)曾是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以作为指令长将严重受损无法登月的阿波罗13号成功带回
  • 奥克斯纳德平原奥克斯纳德 (Oxnard, California)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文图拉县最大的城市,临太平洋。面积94.8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84,463人。1903年6月30日建市。‡该聚居地有部分隶属其他县份
  • B-52轰炸机B-52“同温层堡垒”(英语:B-52 Stratofortress)是美国波音飞机公司研制的八发动机远程战略轰炸机,用于替换B-36和平缔造者轰炸机执行战略轰炸任务。1948年提出设计方案,1952年第
  • 小学教育初等教育(英语:Primary education,或者英语:Elementary education)一般而言系指第一阶段的义务教育,界于学前教育与中等教育间,初等教育通常在小学或国民小学进行。在一些国家中,初
  • 脱甲基化脱甲基化(英语:Demethylation)是一种结果使得甲基(CH3)从一个分子上脱下的化学反应。最常见的脱甲基化方法是将氢原子置换掉甲基,结果也就是使得净损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氢原子。脱
  • SU-101自走炮SU-101/102“乌拉尔马许”(俄语:СУ-101/СУ-102 "Уралмаш")是一款苏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发出的自走炮,主要分为SU-101及SU-102两个版本;然而两者除了主炮不同外,并无
  • 尤尔根·克林斯曼尤尔根·克林斯曼(德语:Jürgen Klinsmann,1964年7月30日-),生于西德格平根,昵称“金色轰炸机”,已退役的德国著名足球运动员及现任美国队主教练,世界足坛史上最佳德国巨星之一。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