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带杯伞
✍ dations ◷ 2025-09-02 13:06:21 #环带杯伞
环带杯伞(学名:Clitocybe rivulosa),俗称假香蕈(false champignon)、傻瓜的漏斗(fool's funnel)和出汗蘑菇(sweating mushroom),是一种有毒的杯伞属真菌品种。与部分同类真菌相近,环带杯伞是一种细小的白色漏斗状真菌,并且广泛分布在欧洲和北美的草坪、草地和其他长满草的地区。环带杯伞含有极具毒性的毒蕈碱,且吃掉这种菌后中毒的症状为大量出汗,所以得到“出汗蘑菇”的别号。环带杯伞是一种体形细小的白色或浅黄色的蘑菇。其菌盖直径为3–4厘米,呈漏斗状。这种菌拥有大量菌褶,其菌褶呈白色,并且点缀著粉红色斑点。其菌柄呈纤维状,长4厘米,并且没有任何菌环。其孢子印为白色。这种菌并没有独特的味道或气味。环带杯伞与不少有毒的真菌物种相近,其中包括白霜杯伞。这类菌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硬柄小皮伞和]斜盖菇等食用菌。起初,于1801年,环带杯伞获克里斯蒂安·亨德里克·帕森给予学名“环带姬松茸”(Agaricus rivulosus)。但是,于1871年,德国博物学家保罗·库默尔(英语:Paul Kummer)将之重新归类为杯伞属,并因此将之易为现名。随着年龄的增加,环带杯伞的菌盖表面会出现环状裂缝,因此它获命名为“环带”(rivulosus)。与环带杯伞极相似的白霜杯伞有时候会被视为环带杯伞的复合种。环带杯伞主要于夏季和秋季在欧洲和北美洲的草地上出现,并不时会在仙环中出现在。依偎在草丛中生长的环带杯伞通常会变得更大。不幸的是,这种菌经常在草地出现,致使看到它们的儿童或幼儿可能会误吃它们。环带杯伞的主要毒性来自毒蕈碱。人类吸收毒蕈碱后中毒的病症为大量流涎、大量流汗、以及大量流泪。这些病症都会在人们吃下环带杯伞后15-30分钟内出现。若大量进食,中毒者则会出现腹痛、严重恶心、腹泻、视力模糊和呼吸困难的病症。中毒症状一般会在两小时内消退。环带杯伞导致的死亡个案极少,但严重能导致心衰竭和呼吸衰竭。毒蕈碱的解毒剂为阿托品。
相关
- 一夜情一夜情是指与未建立感情基础的人之间发生性行为(英文为“one-night stand”(ONS),原意是一晚的戏院表演)。炮友(英:Fuck buddy),或称为床伴(亦作床友,英:pillow friend),指非恋爱或婚姻关
- 沙漠之狐安东尼·津尼 比尔·克林顿沙漠之狐行动(英语:Operation Desert Fox),是美、英两国于当地时间1998年12月17日凌晨1时到1998年12月20日凌晨4时50分,针对伊拉克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
- 顾 瑛顾瑛(1959年6月-),生于北京,籍贯上海,中国激光医学专家,解放军总医院教授。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2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1988年和2000年在解放军医学院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 脂解酶脂酶,是一种催化脂类的酯键水解反应的水溶性酶。因此,脂酶是酯酶下的一个亚类。脂酶存在于基本上所有的生物体中,它在对脂类(如甘油三酸酯、脂肪、油等)的消化、运输和剪切中发挥
- 神经纤维束轴突(Axon)由神经元组成,即神经细胞之细胞体长出突起,功能为传递细胞本体之动作电位至突触。于神经系统中,轴突为主要神经信号传递渠道。大量轴突牵连一起,以其外型类似而称为神经
- RD以下为各国用于研究与开发(R & D)以美元计价费用的列表。研究开发开销低于一亿美元的国家未记在内;2010年全球用于研究开发的总费用大约为一万亿美元。
- 防晒剂防晒霜(英语:sunscreen)是防止皮肤受紫外线晒伤的护肤品。有不同的防御指数SPF(Sun Protection Factor),指在一段情况下可延长避免晒伤的时间。如用SPF4太阳油,则在每平方公分的皮
- 家族性自主神经失调综合征自主神经紊乱,又称自律神经失调 Dysautonomia,就是指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或者障碍。自主神经系统是指控制人类身体那些自主行为的神经系统。这些保证人类生存的自主行为包
- 赤眉赤眉军是中国新莽末年起事的军队之一,因起事者将眉毛染红,示其别于政府军,故称作赤眉军。赤眉军于天凤五年(公元18年)在莒(今山东莒县)起事,首领为琅琊人樊崇,以泰山山区一带为根据地
- 罗拔·波义耳罗伯特·波义耳(英语:Robert Boyle,1627年1月25日-1691年12月30日),又译波意耳,爱尔兰自然哲学家,炼金术师,在化学和物理学研究上都有杰出贡献。虽然他的化学研究仍然带有炼金术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