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电影

✍ dations ◷ 2025-05-02 03:13:08 #电子游戏类型,交互式电影

互动式电影又称电影游戏或VCR游戏(英语:interactive movie)是一种电子游戏类型,该类型游戏特点是以类似电影的方式呈现,且着重编剧。通常此类游戏会使用真人动态捕捉所制成的动画或真人拍摄的视频来表现游戏内容。

这种类型的游戏是伴随激光视盘和激光视盘播放机而诞生,此种播放机是最早的非线性或随机存取影音播放设备。激光视盘播放机可以瞬间跳转并播放视盘上任何一段章节(而非像录像带必须从头开始依照顺序播放),这代表能借由不依照顺序的视频章节构成有着分歧故事剧情的游戏,如同《观众选角扮演》系列书籍是由不依顺序的书页构成一样。

因此,互动式电影游戏使用动画或真人演员拍摄的视频(后期则有许多作品使用3D模型表现),并循着一条主要的故事线发展。而在玩家采取错误(或有别于默认方式)的行动后,或触发播放预先拍摄好的其他的故事场景(例如“GAME OVER”场景)。

早期试图将电脑游戏结合随机存取视频的作品是《云霄飞车》(),这款游戏由大卫·鲁巴(David Lubar)为《创意电脑》()杂志编辑大卫·阿尔(David H. Ahl)所撰写,可在Apple II上执行。该作品是一款文字冒险游戏,游戏中可触发激光视盘播放器播放长片《云霄飞车》(,1977年)的部分片段。这个游戏从1981年开始规划撰写,1982年1月号的《创意电脑》上公开推出,并在杂志内刊载由鲁巴撰写的开发细节文章,以及一篇宣称《云霄飞车》是第一款结合视频和电脑游戏的作品的文章,并讨论游戏的硬件需求和作了一些进一部的实验。

游玩这些游戏的硬件设备是由一台连接至处理器的激光视盘播放器构成,界面软件则设定在不同的抉择点按下不同按钮时会跳至指定的视频章节。

第一款广为人知且商业化的互动式电影游戏是1983年的街机作品《龙穴历险记》(),游戏内使用前华特迪士尼动画师唐·布鲁斯(Don Bluth)制作的全动作(FMV)卡通动画,玩者控制主角的部分行动。当遭遇危险时,玩者必须决定主角要采取的行为和/或动作。如果抉择错误,玩者会看见一段“失去一条生命”的动画,直到玩者找出正确让故事继续前进的方法。《龙穴历险记》是单线故事作品,只有一种方式能够成功的看见结局,玩者唯一能做的是选择或猜测制作者设计的默认动作。虽然游戏内容缺乏互动性,但《龙穴历险记》十分受到欢迎,并在近代的电玩游戏主机上重新推出改编后的作品。

在《龙穴历险记》后出现许多类似的激光视盘互动电影游戏,这些作品都有些许的变更和改进。同一间制作公司和动画人员在隔年(1984年)推出了《太空王牌》(),在游戏中加入了“分歧故事”,正确的动作选择不再只有一种,随着玩家操作的不同,之后视频的播放顺序也会有所不同。

由于《龙穴历险记》和《太空王牌》大受欢迎,即使在动画制作需要庞大预算的情况下,制作公司还是推出了多部续作。为了降低制作成本,许多公司直接使用了当时在美国知名度较低的日本动画内容,制作出了《巅峰战士》(,游戏内使用了《鲁邦三世》电影作品《卡里奥斯特罗之城》和《鲁邦与克隆人》的动画内容)等游戏作品。

1980年代后期,美国激光游戏(American Laser Games)公司制作了各种实写光线枪镭射视盘电玩游戏,游玩的内容类似早期的卡通互动式游戏,除了将操纵方式从摇杆变成光线枪。

当光驱开始普遍内建于家用电脑中后,采用全程视频并有真人演员演出的游戏被视为十分前卫与先进,也出现了许多这样类型的作品。知名的游戏(这些作品通常被归类在冒险游戏)包括《偷窥狂(英语:Voyeur (video game))》()、《星舰迷航记:克林贡》()、《星舰迷航记:博格人》()、《凶兆》()、《黑色大理花悬案》()、《X文件》()、《幽魂》()、《黑暗之眼》()等。也有被归类在动作游戏内的电影《脑死亡13号》()和《星球大战:绝地大反攻》()。

近几年也出现一些游戏作品使用全程电脑运算的动画场景,包括《靛青预言》()、《暴雨》()、《超凡双生:两个灵魂》()、《底特律:成为人类》()(四款都是由Quantic Dream公司开发)以及《直到黎明》、《隐藏日程(英语:Hidden Agenda (2017 video game))》(两款都是由Supermassive Games开发)。《暴雨》、《超凡双生:两个灵魂》、《底特律:成为人类》、《直到黎明》、《隐藏日程(英语:Hidden Agenda (2017 video game))》及《量子破碎》这六款游戏在一些场景中,玩家透过有限的操控和选择做出特定的动作来推动影响故事的进行。而其他的动作场景中,玩家需要在正确的时机按下指定的按钮来完成动作。这些游戏有着多样的故事分歧和结局,甚至当游戏角色死亡或行动失败后故事也会继续进行。

镭射视盘游戏是一种使用预录视频(真人拍摄或动画)并透过镭射视盘来呈现全部内容或部分内容的互动式电影类型。 第一款以游戏机型式呈现的镭射视盘游戏是世嘉公司推出的,是一款早期的第三人称 太空战斗清版射击游戏,该游戏运用了许多日本科幻电影中的片段,是玩家及敌人的飞船和激光有层理的效果。 于1982年开发, ,此游戏在1982年芝加哥AMOA展的亮相象征了镭射视盘游戏狂热的开始。该游戏次年于日本发行,为第一款商业发行的镭射视盘游戏。但此游戏因一些硬件及软件的漏洞而于美国延后发行。 此时龙穴历险记正刚在美国发行。

DVD游戏(有时称DVDi或互动式DVD)是一种可以透过DVD播放器游玩的游戏类型。此种游戏利用将游戏本身建置于DVD上,且不需其它附加应体即可与大部分的DVD播放器兼容。DVD电视游戏最早于90年代开始开发,但在那时并没有被广泛接受。然而,电视游戏平台(如 PlayStation 2) 使基于DVD的游戏越来越受欢迎。此外,许多PC游戏也使用此格式移植到DVD播放器上,例如和。 PC平台游戏也于2006年发行DVD平台的版本 。

日本在2000年4月21日由NOISE公司发售第一款DVD成人游戏《コレクター 槛の中の美少女达》后,其他成人游戏和成人视频厂商也相继开始发售同类型的游戏。2001年由电脑软件伦理机构将这类成人游戏型正式命名为DVD Players Game,简称DVDPG。随着新型视盘的出现而衍生发展出Universal Media Disc Players Game,简称UMDPG和Blu-ray Disc Players Game,简称BDPG。这类游戏也因互动式电影的玩法限制而只有恋爱冒险和视觉小说类型。成人游戏以外的一般DVD游戏则命名为互动式DVD ( interactive DVD )。

游戏设计师克理斯·克拉福在他的书《克理斯·克拉福的游戏设计》中贬低了除了针对小学生设计之外的互动式电影的概念。

他写道:“因为玩家需要思考所知道的信息来做出选择,选择一条游戏支线和在一般类型的游戏中一样烦人,但是玩家得到的回馈却大不如一般类型的游戏,因为很可能只是一个不同的游戏支线而已。”

相关

  • 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英语: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简称PET)是一种核医学临床检查的成像技术。PET技术是当前唯一的用解剖形态方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技术,具
  • 莱顿莱顿(荷兰语:Leiden, 发音 帮助·信息),土著荷兰语读作Leyden)是荷兰南荷兰省的一个城市和市镇(gemeente),拥有118,000名居民。它与乌赫斯特海斯特(Oegstgeest),莱德多普(Leiderdorp),福尔
  • 单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英语:Isosorbide mononitrate) 是一种主要用来治疗心绞痛的药物 ,原理为通过扩张血管来降低血压。
  • 中央-卢瓦尔河谷大区中央-卢瓦尔河谷(法语:Centre-Val de Loire,2015年1月17日之前名为中央 (Centre) )是法国中部一个大区的名称。中部地区处在风景秀丽的卢瓦尔河谷地区,很久以前便是法国王室的直
  • 约翰·E·沃克约翰·欧内斯特·沃克爵士 FRS(英语:Sir John Ernest Walker,1941年1月7日-),英国化学家,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于2012年获得科普利奖章。从1969年到1971年,沃克在威斯康星大学麦
  • 列式数据库列式数据库是以列相关存储架构进行数据存储的数据库,主要适合于批量数据处理和即时查询。相对应的是行式数据库,数据以行相关的存储体系架构进行空间分配,主要适合于小批量的数
  • 皮特·舒尔策皮特·舒尔策(德语:Peter Scholze,德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
  • 眼灰蝶亚科共4个族,详阅正文。眼灰蝶亚科(Blue,学名:),是灰蝶科里的一个亚科。
  • 一龙斋春水一龙斋春水(日语:一龍斎 春水,1952年7月10日-),日本资深女性配音员、讲谈师(日语:講談師)。北海道小樽市出生,成长于神奈川县藤泽市。身高157cm。A型血。Aksent所属。本名大久保 洋子(
  • IBM Lotus DominoLotus Domino是IBM的一个服务器产品,提供了企业级的电子邮件、协作能力以及一个可定制的应用平台。Domino最早被称为Lotus Notes Server,是莲花公司的客户端-服务器通信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