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 briggsae
✍ dations ◷ 2025-02-24 13:30:03 #C. briggsae
双桅隐杆线虫(学名:Caenorhabditis briggsae)是一种小型线虫,与常用的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同属于隐杆线虫属。两种线虫之间的差别很小,主要区别有雄虫尾部的形态不同,雌雄同体的排卵口形态不同等。其性别决定方式与秀丽隐杆线虫相同,均为XX-XO型,有雌雄同体和雄虫两种性别。对双桅隐杆线虫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它与秀丽隐杆线虫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上,目前已有多个突变体品系。2003年,双桅隐杆线虫完成基因组测序。1944年,玛格丽特·布里格斯(Magaret Briggs)在斯坦福大学的校园内发现了双桅隐杆线虫。她通过这一物种的生命周期确定了它的生物分类,并将其以她的名字命名为briggsae。研究发现,这一物种的种群在无细菌或只有死细菌的情况下都不能延续,活菌是必要的食物来源。不过,不同无菌培养基上的存活率仍有不同。双桅隐杆线虫主要发现于在花园、堆肥、潮湿的真菌、腐烂水果等富含有机质和微生物的环境中。其自然分布区是温带地区的土壤环境,与同属的秀丽隐杆线虫等物种相同。双桅隐杆线虫通常以耐久型幼虫(dauer larva)的形态存在于土壤中,只有营养充足的情况下才会大量繁殖。双桅隐杆线虫的基因组约含1亿个碱基对,编码约20,000个基因。其染色体数目、基因组大小、蛋白质数目均与秀丽隐杆线虫十分相似。双桅隐杆线虫有62%的基因在秀丽隐杆线虫中有同源物。两物种大约分化于8千万至1亿年前,但形态上几乎无法分辨区别。两物种的蛋白质编码序列大部分相同,而基因间序列与内含子序列则大多不同。两物种之间的差异性是比较研究的基础,是研究线虫RNA基因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关
- 亨利五世《亨利五世》(Henry V)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历史剧,据考证作于1599年。故事基于英格兰亨利五世国王的人生,着重描写百年战争期间阿金库尔战役的前后事件。该剧
- 酒酿圆子酒酿圆子,又称酒酿丸子、酒酿汤圆、酒酿水子,云南称为白酒汤圆,是一种与醪糟同吃的汤圆。广泛流行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台湾。做法是,先用糯米和好后搓成细长型的条状,再切成一厘米大
- 水烟水烟(英语:hookah;印度斯坦语: हुक़्क़ा (天城文), حقّہ (波斯体), IPA: ;胡卡)是一种烟草和抽烟用装置。人们用水烟抽鸦片、大麻属、烟叶、等。有学者认为胡卡起源
- 水豚水豚(学名:Hydrochoerus hydrochaeris)是水豚属下仅存的两种生物之一。它是一种半水栖的食草动物,也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啮齿类动物。原产于南美洲智利以外的稀树草原和丛林中。
- 尤里卡,尤里卡优里卡(希腊语:εὕρηκα;拉丁化:Eureka;词义:“我发现了”)是一个源自希腊用以表达发现某件事物、真相时的感叹词。这个词语之所以那么出名完全可以归功于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据
- 丙酸钙丙酸钙化学式Ca(C2H5COO)2,是丙酸的钙盐。丙酸钙可直接由氧化钙合成:生成的水会与过量的CaO生成氢氧化钙,过量的水于低压下(0.6〜0.95 bar),在70-90℃下蒸发。丙酸是一种常用的食
- 突胸总目今颚类(学名:Neognathae),亦作新颚类,是鸟纲之下的一个支序。本支序原为总目或下纲级分类,具有充气性的骨骼,龙骨突发达,左右锁骨下端愈合,称之为叉骨,尾综骨发达。体表有羽区跟裸区的
- 凌纯声凌纯声(1901年3月8日-1981年7月21日),字民复,号润生,生于江苏常州武进。人类学家,音乐家。在中国人类学研究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工作。1919年自江苏省常州中学毕业,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
- 雷蒙德·阿姆斯·斯普鲁恩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雷蒙德·艾姆斯·斯普鲁恩斯(Raymond Ames Spruance,1886年7月3日-1969年12月23日,或译为雷蒙德·史普劳恩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海军将领(最终
- 淘金潮淘金潮(又称淘金热;英语:Gold Rush)是指当一个地区戏剧性地发现了数量上拥有商业价值的黄金时,大量移民工人涌入这个地区的时期。通常特指始自1849年,贯穿19世纪50年代在美国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