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赫布拉斯

✍ dations ◷ 2025-11-13 06:37:45 #1925年出生,在世人物,法国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物,奥地利大屠杀纪念奖获得者

罗伯特·赫布拉斯(法语:Robert Hébras,1925年6月29日-),生于法国奥拉杜尔,是1944年6月10日奥拉杜尔大屠杀中唯一幸存的六个人之一。

这场血腥屠杀中唯一一位女性幸存者名为玛格丽特·鲁芳歇,在战后的法国她被视为纳粹暴行的全国性象征。她独自一人逃离了成为死亡陷阱的乡村教堂,在那里最终有207名儿童和254名妇女被党卫军掐死或者烧死。

罗伯特·赫布拉斯、冉-马塞尔·达图、马蒂伍·玻利、克莱门·布鲁萨迪、于凡·罗比和皮埃尔-亨利·普塔罗则是被机枪扫射的186名男性平民中唯一六名幸存者。这六人有的是被压在自己同伴的尸体下,他们都躺在龙迪粮仓里假装死去。因为党卫军的行凶者爬上了成堆的尸体,射杀那些仍然可以活动的人。在这场杀戮结束一刻钟之后,党卫军为消除屠杀的痕迹放火点燃了这个粮仓。皮埃尔-亨利·普塔罗则从火中逃离地太早,最终被一个作为看守留下的党卫军成员击中头部,死了在墓地附近。

剩下的五人为了免于一死一直躺在焚烧的尸体下面直到他们自己也被烧着。罗伯特·赫布拉斯说:“我的左臂和我的头发已经烧着了。那是一种可怕的疼痛,所以我被迫跑出粮仓。”成功地逃出焚烧的村庄的五个男性中,有三个在密集的枪击下受了重伤,罗伯特·赫布拉斯也是其中之一。一颗子弹射入了他的腿部,另一颗擦过了他的手腕。

赫布拉斯家庭的一半成员——母亲玛丽亚、9岁的女儿德尼斯和22岁的女儿歌里奥哥特——都死于奥拉都尔的灭绝暴行。除了儿子罗伯特·赫布拉斯以外幸免于难的只有在大屠杀当天恰巧在奥拉都尔之外帮助一个农民友人的父亲和最大的女儿拉尼,拉尼已经出嫁,所以住在外地。

1944年6月10日之后,罗伯特·赫布拉斯积极参加抵抗纳粹的活动,在战争最后一年中为法国抵抗派一方战斗。1983年他作为证人在当时的东德参加了对在奥拉都尔行凶的罪犯海因茨·巴尔特的审讯。2003年一部由德国导演伯多·凯泽制作的题为《与罗伯特·赫布拉斯的相遇——追寻消逝生命的踪迹》的纪录片得以公映。

在对纳粹时期的回忆、纪念和反思方面,罗伯特·赫布拉斯以其作为时代见证人和书籍作者的投入热情尤其功不可没。终其一生,这位昔日的抵抗运动斗士都致力于德国与法国之间的和解。尽管年事已高,但是罗伯特·赫布拉斯今天依然从事着受难村庄废墟的导游工作。他乐意接受年轻人——尤其是中小学生、大学生、志愿者和纪念活动工作人员的采访和录像,今天依旧活跃于纪念中心的工作岗位上。

此外,这位专业技师还长期担任国家受难者家庭联合会主席的职位,直至今天依然是奥拉都尔昔日参战者大会的主席。

罗伯特·赫布拉斯已婚,有一个儿子和三个孙辈,住在奥拉都尔附近的圣于里安。除了冉-马塞尔·达图,他是逃脱了奥拉都尔大屠杀的幸存者中唯一一个尚在人世的。

2008年3月份罗伯特·赫布拉斯将被奥地利纪念所授予奥地利大屠杀纪念奖。

相关

  • 桥本氏桥本氏甲状腺炎也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hronic lymphocytic thyroiditis)、桥本氏症(Hashimoto's disease)是一种由甲状腺被一系列细胞或抗体介导免疫过程攻击所导致的自体
  • 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又作《伤寒卒病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皆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医临床著作。此书被认为是汉医学之内科学经典,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在四库全
  • 北美13个殖民地十三个殖民地(英语:Thirteen Colonies)是指大英帝国于1607年(弗吉尼亚)至1733年(乔治亚)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建立的一系列殖民地。这些殖民地最终成为了美国独立时的组成部分,即后来
  • 工作周期工作周期(英语:Duty Ratio,Duty Cycle),是频射、微波电路、低频交流和直流电流等多个领域的一个概念,表示在一个周期内,工作时间与总时间的比值,有多个具体定义方式。工作周期有多个
  • 隐生代隐生代是一个非正式地用来指地球和月球地质演化的最早一个时期,后来被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一般定义为地球诞生之时,约45亿6717万年前至大量生物诞生的的5亿4100万年
  • 法融牛头宗|弘忍东山宗 – 神秀北宗禅|惠能南宗禅 – 北荷泽宗|南洪州宗|南石头宗|保唐宗惠能系曹溪南宗 –禅,汉传佛教术语,原为禅那(巴利语:jhāna,梵语:dhyāna)的简称,为“三无漏学
  • 建制派建制派可以指:建制可以指:
  • 劳工锡安主义劳工锡安主义(希伯来语:ציונות סוציאליסטית)是锡安主义运动的左翼派别,劳工锡安主义者视自己为历史上中东和中欧的犹太工人运动的一支;不同于主流政治上的锡安
  • 台北体院体育馆台北体院体育馆,俗称白馆,原位于台北市敦化北路、八德路口,现已拆除。白馆拆除前SBL第一季至第四季皆以此为主场馆,琼斯杯等国际性比赛亦在此进行。
  • 弗拉基米尔·文尼申科弗拉基米尔·文尼申科(乌克兰语:Володимир Кирилович Винниченко 1880年7月28日-1951年3月6日)乌克兰政治家、活动家、作家、剧作家、艺术家,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