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假说,又称监控模型,是语言学家史蒂芬·克拉申于20世纪7、80年代提出的五个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克拉申原来将输入假说作为五个假说之一,但是后来输入假说成为了这一组假说的名称。这些假说分别为:输入假说、习得-学得假说、监控假说、自然顺序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输入假说最早发表于1977年。
该假说强调语言学习者获得的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认为理解书面语言或口语是增加语言能力的唯一方法,而语言的输出则对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没有影响。另外,克拉申还认为语言能力只有在下意识“习得”的时候才会增长,而“学得”的东西不可能成为自发语言(spontaneous language production)。最后,学习效果和学习者的心情有很大关系,如果压力较大或不想学习则学习效果会受到影响。
克拉申的理论对语言教育有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美国。但是同时也被一些学者批评。两种主要的批评意见认为该假说无法由试验证明,而“学得”和“习得”的区别未被证实。
克拉申提出的五个假说包括:
克拉申把"难度略高"的输入称为“i+1”。如果“i”指现有语言能力和语言外知识,则输入假说认为,从状态“i”到“i+1”的进步是通过理解包含“i+1”内容的输入获得的。其中,语言外知识包括我们对于世界、语境等的理解。“+1”则是我们已经准备好学习的新知识或语言结构。但同时,这种输入必须是可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