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慈

✍ dations ◷ 2025-07-31 11:30:22 #张姓,国立新竹教育大学校友,台湾女诗人,客家裔台湾人

张芳慈(1964年5月13日),台中东势人,台湾客家女诗人,新竹教育大学美劳教育系硕士,曾获吴浊流文学奖新诗奖、竹堑文学奖散文奖、陈秀喜诗奖,现参与笠诗社及女鲸诗社,并和赖玉枝、张典婉、刘慧真等多位客家女性成立“台湾客家女性创作联谊会”。著有客语诗集《天光日》。

张芳慈创作文类以新诗为主,内容有人文与土地的关怀,在《2007台湾作家作品目录》中称张芳慈为“晚近客家诗人的代表”。

张芳慈首本《越轨》诗集〈与诗相恋〉中,以“爱诗、读诗、写诗”三种诗活动强调自己对诗的喜爱、思考和创作。

张芳慈出生于台中县东势镇,的父亲是国中历史老师,母亲是家庭主妇,成长于中部山区,童年有多次搬家的经验。就读小学期间,母亲从事家庭代工,缝手套、串灯泡。就读丰南国中时,举家搬至丰原,即使面对升学压力,她还得协助家中早餐店,帮家中店里炸完油条才能上学。

从国小到国中,张芳慈总在作文、语文项目拿下优异成绩,她从小预想以书写为职志,另外因为父亲同事的绘画指导下,走上习画之途。1981年考上国立新竹教育大学美术科,绘画技巧或并不特出,苦闷抑郁的年纪,常有莫名的哀感,于是寄托于文学创作。她熟读郑愁予等人的诗集作品,也因钦羡教授油画的席慕蓉,能画能诗,对于同样热衷写诗的自己,也就认真地积累著书写,但总有不被了解的痛苦,不知创作何以为继,所幸求学期间,李邹龙、庄雅洲、范文芳老师,让她有继续创作的动力。庄雅洲教授四书五经,也引领她接触现代文学;范文芳老师,开阔她对事物的视野,让其充分的展现自我,张芳慈回忆,当时常擅自更改作文的题目,老师们也十分的包容她。

师专四、五年级时,张芳慈在绘画遇到创作瓶颈,转而全力从事写作,希望借此完成自我实现。在学校文艺奖中,得到散文、现代诗、童诗方面的创作荣誉。然而写诗的动能,除了大量阅读现代诗人作品,也有来自于身个人生命体验,并且在古典诗词与美学中寻找创作的养分与灵感。在一九八六年毕业的隔一年后,她鼓起勇气带着自己的诗稿,去见台中文英馆见陈千武,陈千武便推荐她去笠诗社,进而认识一群台湾诗坛前辈,在接触到许多作家的诗观与作品,更加激发她创作与思考的层面,激扬历史意旨,也养成更多层次的个人书写,关照过去,这土地与人们。

寻找自己定位的第一本诗集,《越轨》收录她早期求学间,以及出入文坛作品,能在其中发现她深刻的观察内省与心灵转移,语言多含蓄、优雅,并围绕着个人生命历程。1999年第二本诗集《红色漩涡》,以月经比喻女人的欲望骚动,呈现和时空交感后的思维,包含着生命的肃穆。对于关怀台湾这块土地,从早期书院内的书写,到晚近尝试客语之诗集《天光日》,或有生活环境、弱势族群的题材,借助著社会、环保议题的抒发,饱含她对这岛强烈的观照。2001年,她毅然投入母语诗创作;2005年,将其自1984年以降发表的客语诗作集结成册,出版《天光日》一书。2002年其客语诗作品由“寮下人剧团”,发表出演“在地的花蕾”。二○○三年客语诗作也于“光环舞集”作品“平板”中,融入现代舞蹈元素,2007年则是与“欢喜扮戏团”合作,以跨领域的影音形式演出。二○○八年成立个人部落格“石没”,开启其网络发表的崭新场域。

在遭遇九二一地震后,她积极关怀家乡的事。创作客语诗,是在第二本诗集《红色漩涡》发表后,透过教科书文教机构之邀,加入教材的的选编工作,惊觉对故土的认知十分的缺乏,当八○年代末期客家还我客家话运动时,便开始酝酿客语书写的可能,也希望透过阅读理解客家,理解腔调上的殊异,来完成客语诗集。以少见的东势腔显现认同。

张芳慈曾在华语诗集《红色漩涡──张芳慈诗集》写出自己对诗的看法: “现代诗的内容无论是抒情也好,批判叙事也好,诗的现实基调是必须的,尽管意象的掌握;技巧的运用,随着各人的表现而风格不同,但是诗的本质不是虚无朦胧,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呐喊。”她认为诗的基调仍须有现实的鹰架去支撑。因此张芳慈诗歌的定位是女性意识的书写和现实的写真,以自身为基础。

初期郑炯明、庄金国、黄树根等人对张芳慈的诗评论使用了婉约、温柔、知性美、平实含蓄……等形容词,而对张芳慈第一本华语诗集《越轨》的评论中则是认为张诗宿命、不安,似乎是她作品的中心主题;评论是“婉约感性的书写文字,实际承接了华文语系传统的抒情脉络……。”陈千武则出了另外一种看法:“……她本身具有少女纯情的思维,而能相当知性客观的深入思考,才不堕入 Sentimental(感伤的、情绪化)的泥沼里迷失自己。……抒情中带清洁的知性批判的意象表现,我认为是张芳慈的诗令人喜爱的独特风格。”他认为张诗虽带有女孩的思维、诗风抒情,但是却不会陷入过分的感伤,认为可成张芳慈诗歌之风格。

《越轨》,笠诗刊社,1993年6月,华语诗集

《红色漩涡》,女书店出版,1999年9月

《天光日》,台北县文化局出版,2004年12月,客语诗与华语诗对照

1991年 «花市» 吴浊流文学奖 佳作

1992年 «轮回» 吴浊流文学奖 佳作

1999年 «蜘蛛的微笑» 竹堑文学奖 贰奖

1999年 «诗» 吴浊流文学奖

2000年 «红色漩涡» 陈秀喜诗奖

2009年 教育部推展本土语言个人贡献奖

2012年 荣后台湾诗人奖 (第一位以客语诗人身份获得)

客家电视台-利玉芳.张芳慈诗作 看见女性韧性

当代客家文学史料系统-张芳慈手稿

7/26(日)诗人女史HERSTORY 第ㄧ场 讲师:张芳慈〈我与这世界的摩擦〉

新客家人群像-张芳慈 诗情画意客家心

相关

  • 呼肠孤病毒正呼肠孤病毒属 Orthoreovirus 环状病毒属 Orbivirus 轮状病毒 Rotavirus 科罗拉多壁虱热病毒 Coltivirus 水产呼肠孤病毒 Aquareovirus 质型多角体病毒 Cypovirus 斐济病毒
  • 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于1979年成立。1978年,姜成林等5位科学家向云南省科委报告建立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必要性,获得批准后,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农抗组,及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
  • 木栓质木栓质(英语:Suberin,亦称为软木脂或木栓素)是一种在高等植物中存在的蜡质。木栓质是木栓的主要组分,此命名是根据栓皮栎而来的。
  • 万塞会议纳粹集中营转移营比利时:布伦东克堡垒 · 梅赫伦转移营法国:居尔集中营 · 德朗西集中营意大利:波尔查诺转移营荷兰:阿默斯福特集中营 · 韦斯特博克转移营挪威:法斯塔德集中营部
  • 七姐妹州七姐妹邦是印度东北部阿鲁纳恰尔邦、阿萨姆邦、梅加拉亚邦、曼尼普尔邦、米佐拉姆邦、那加兰邦和特里普拉邦的总称。这些邦覆盖255,511平方千米(98,653平方英里)土地,占印度总
  • 信号博弈信号博弈(英语:signaling game),是一种由一个发送者(S)和另一个接收者(R)所组成的动态博弈。一开始这个发送者有一个给定的类型(t),接着发送者会观察这个没有其他人(好比说接收者)知道的
  • 细胞信号传送细胞信息传递(英语:cell signaling)是一个主管细胞基本活动并协调细胞行为的复杂沟通系统。细胞对周遭微环境进行感知与正确回应的能力是其发展、修复组织、免疫以及体内正常动
  • 美国教育美国教育主要由政府提供,由三级政府: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学区)控制和资助。在小学和中学,课程、资金、教学和其他政策都由当地选举产生的学区委员会决定。学区通常根据官
  • 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狀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状是一些个人主观体验的症状,其可视作个人在精神病理之上拥有潜在问题的证据。基本症状一般用于评估容易病发心理或精神疾病的高危人士。虽然出现基本症状
  • 伊尔斯·史蒂佩特伊尔斯·宝拉·史蒂佩特(德语:Ilse Paula Steppat,1917年11月30日-1969年12月21日)出生于德国伍珀塔尔,是德国的女演员。她的丈夫是著名导演Max Nosse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