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基督教
✍ dations ◷ 2025-11-09 12:16:46 #世界基督教
世界基督教(英语:World Christianity,可释作世界基督宗教或普世基督教)或 全球基督教(Global Christianity)是个学术名词,它尝试表达基督教的全球化特质,尤其着重“非西方基督教”在基督教信仰上的诠释,即“全球南方”(The Global South)地域,如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大洲对基督教的理解。此外,这词也尝试了解散落在西欧和北美洲的本土基督教信仰。“世界基督教”此词最早出现于 法兰西·约翰·麦康诺在1929年的文献和亨利·P·范杜森在1947年的文献。宣教历史学家肯尼思.斯科特.赖德烈也曾以“世界基督教团契”和“世界基督教群体”等类似名词表达相近意思 。对这些学者来说,世界基督教本应用作宣扬基督教宣教观和教会合一, 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去殖民化和国家独立等事件,宣教事工在许多国家如北朝鲜、中国以及部分亚洲和非洲国家已停顿, 世界基督教此名词也因此而失去了原有的概念。现在此名词已甚少强调宣教和教会合一。然而,由于很多历史学家意识到廿世纪基督教的“全球转移”(Global Shift), 即基督教的重心由欧洲和北美洲等地转移至全球南方,现在“世界基督教”多用作形容基督教在二千多年历史中的多样性。另一个与“世界基督教”相关的名词是“全球基督教”。对学者拉明·珊拿来说,“全球基督教”是一种欧洲认知的基督教,只强调复制欧洲的基督教模式,而对比起来,“世界基督教”更能对基督教福音的多样性作出本土回应。世界基督教的著名学者包括安德鲁·华尔斯、 拉明·珊拿 、拜仁·士丹利和黛娜·罗伯特。前三位学者均活跃于“宣教运动与世界基督教耶鲁-爱丁堡群组”。近期,克劳斯·科施尼克和“慕尼黑学派”里的世界基督教学科也尝试研究世界基督教的多样性。 除了这几个历史学家外,最近也有不少神学家尝试从系统神学的角度理解世界基督教,如灵恩派的韦利马蒂·卡维里和天主教的潘彼得。
相关
- 存在图存在图是查尔斯·皮尔士发明的逻辑表达式的一种图示或可视表示法。皮尔士在1882年写了第一篇关于图形逻辑的论文,并持续开发这种方法直到1914年他故去。皮尔士提出了三个存在
- 科学革命科学革命(英语:Scientific revolution),指近世历史上,现代科学在欧洲萌芽的这段时期。在那段时期中,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包括人体解剖学)与化学等学科皆出现突破性的进步,
- 斑丘疹丘疹(英语:papule),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丘疹表面可扁平(如扁平疣(英语:flat wart))、圆形脐凹状(如传染性软疣)或粗糙不平呈乳头状,颜色可呈紫红色(如扁平
- 银柴胡银柴胡(学名:Stellaria dichotoma var. lanceolata)为石竹科繁缕属下的一个变种。
- 丹麦文丹麦 格陵兰 法罗群岛 欧盟北欧理事会丹麦语(dansk, dansk 帮助·信息,宽式IPA:/d̥ænsɡ̊/),中文也称丹麦文,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北日尔曼语支,通行于丹麦王国以及其属地
- 羧化.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feature-settings:"ruby"1}.mw-parser-output ruby.large{font-size:250%}.mw-parser-output ruby.larger{fon
- 对外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援助意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大洋洲和东欧等地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援助主
- 斐迪南一世斐迪南一世(德语:Ferdinand I,1503年3月10日-1564年7月25日)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大公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起;1558年加冕)。他也是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国王(1526年-1564年)。斐迪
- 米德尔斯伯勒米德尔斯伯勒(Middlesbrough,i/ˈmɪdəlzbrə/ MID-əlz-brə)是位于英国东北部的一座城市。在行政上属英格兰北约克郡的米德尔斯伯勒区。市区人口约有14万人。米德尔斯伯勒地
- 教父母教父母,或称谊父母、契爸妈、名义双亲,天主教称神亲或代父母,在基督教的洗礼仪式中为受洗者扮演作保的角色,男性为教父,女性为教母。婴儿或儿童受洗后,教父或教母会教导受洗者(即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