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尼斯劳·坎尼扎罗

✍ dations ◷ 2024-11-05 18:39:44 #斯坦尼斯劳·坎尼扎罗
斯坦尼斯劳·坎尼扎罗(意大利语:Stanislao Cannizzaro,1826年7月13日-1910年5月10日),意大利革命者,有机化学家,社会活动家。他曾参与西西里岛反对波旁王朝的起义。他在进行有机合成研究中发现了坎尼扎罗反应。他通过实验结果证实了阿莫迪欧·阿伏伽德罗的分子假说,对原子和分子、原子量与分子量进行了定义和区别,这些工作通过卡尔斯鲁厄会议为科学界所知,对化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坎尼扎罗出生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巴勒莫,父亲马里亚诺·坎尼扎罗曾任西西里警察总监。他是家中十个孩子里最小的。1836年父亲去世,1837年的霍乱又使他失去了两个兄弟。1841年,15岁的坎尼扎罗进入巴勒莫大学就读,本来就读的是医学专业,但受到米科利·佛德拉影响,修习了三年的化学和生理学。他对化学的兴趣越发浓厚,由于大学实验器材缺乏,他只得在家中进行一些实验,多年之后他为巴勒莫大学捐赠了一批实验装置与仪器。1845年秋天坎尼扎罗到那不勒斯参加过意大利科学家会议,结识了著名物理学家马西多尼欧·莫罗尼(Macedonio Melloni)。会议结束后,莫罗尼将坎尼扎罗推荐给年轻化学家拉法勒·皮利亚,皮利亚给他提供了在自己实验室工作两年的机会。在这两年中他和凯撒·伯塔格尼尼、萨巴斯蒂亚诺·德卢卡一起接受了基本的化学训练。1847年他回乡度假,参与了1848年1月爆发的的西西里独立革命。在革命中,他多次发表演讲,支持对1812年宪法进行彻底修改。他被任命为驻扎墨西拿的炮兵军官。9月墨西拿陷落,他被派往陶尔米纳招募军队抵抗。1849年军事形势日益紧张,坎尼扎罗回到了巴勒莫。波旁王朝重新控制西西里后,他潜逃到了马赛,被缺席判处死刑。不久坎尼扎罗离开马赛,在法国各城镇考察当地工业。他曾回到都灵参加了卡洛·阿尔贝托的葬礼,又在十月底到达了巴黎,到米歇·欧仁·谢弗勒尔的实验室工作。1851年坎尼扎罗通过氨气和氯化氰作用制取了氨基氰。同年他就任皮埃蒙特亚历山德里亚国家学院的物理化学教授。他在当地建造了一个小型实验室,发现了苯甲醇,并和李比希与维勒通信讨论苯甲醇的性质。不久他又发现了坎尼扎罗反应:芳香醛在氢氧化钾的醇溶液中可以歧化成酸和芳香醇。1855年秋天,他应意大利教育部长约翰·兰扎的邀请,就任热那亚大学化学系主任。坎尼扎罗发现意大利大学的化学系还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他不得不减少科研时间,集中精力为学生开设化学哲学课程,编写化学教材,希望以清晰的化学理论和概念引导学生。1858年他出版了自己的《化学哲学教程提要》,他在其中使用阿伏伽德罗的分子假说来解释盖-吕萨克等人的气体研究成果。1860年4月西西里再次发生起义,5月加里波第率军解放了西西里。坎尼扎罗闻讯立即回到故里,积极参加当地的政治活动。9月他赶赴德国参加卡尔斯鲁厄会议,这是首次国际化学家会议。会上对于原子与分子的定义,常见气体如氢气、氧气等是否是双原子分子等问题众说纷纭,导致了大家对于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合物的分子量认识不清,难以统一。在会议无法达成共识即将结束之时,坎尼扎罗在会下以小册子形式散发了《化学哲学教程提要》,澄清了原子和分子的概念,提出用气体密度法测量分子量和使用杜隆-珀蒂定律测量原子量。这本逻辑严谨,表达清晰的小册子引起了与会者的注意,最终使得国际化学界达成了统一的认识。1861年起坎尼扎罗回到母校巴勒莫大学任教,1865年坎尼扎罗成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866-1868年还曾担任过巴勒莫大学校长。1870年他和自己的学生伊曼努尔·帕特诺(英语:Emanuele Paternò)一起创立了《意大利官方化学》这一期刊。1871年他就任新成立的罗马大学的化学系主任,同年11月,坎尼扎罗以自己在科学上的贡献被国王任命为参议员,并当选参议院副议长,他还担任过公共教育委员会的成员,不遗余力地推动着意大利的科学教育事业。1891年坎尼扎罗被皇家学会授予科普利奖章。1896年坎尼扎罗七十寿辰,化学界在罗马举行了会议和庆祝仪式。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坎尼扎罗环形山。

相关

  • 壮傣语族泰语支(又称傣语支、台语支、壮傣语支、壮泰语支、壮台语支)是壮侗语系侗台语族中的一个语支,即汉藏语系传统分类中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的语言。包括壮语、布依语、傣语(在中国境内
  • 自由变异自由变异(free variation、自由变体)在语言学上是指两个(或多个)有所差异的语音或语词出现在相同的情境中、这两者(或多者)又可互相替代使用,而母语的使用者认为这二者(或多者)含有相
  • 哺乳类胚胎发育胚胎发生(英语:embryogenesis)也称为胚胎形成或胚胎发育,是胚胎构造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最早的起源是将只有单套染色体的细胞,融合成具有双套染色体的卵,可以经由卵子与精子受精
  • 核分裂核裂变(德语:Kernspaltung;英语:nuclear fission),在港台称作核分裂,是指由较重的(原子序数较大的)原子,主要是指铀或钚,裂变成较轻的(原子序数较小的)原子的一种核反应或放射性衰变形式
  • 北投温泉坐标:25°08′10″N 121°30′35″E / 25.136163°N 121.509675°E / 25.136163; 121.509675北投温泉位于台湾台北市北投区,依范围大小,有广义及狭义两种说法:地热谷一带开发于1
  • 萨伏依王朝萨伏依王朝(意大利语:Casa Savoia),是欧洲的一个王朝,曾于1861年至1946年统治意大利。其建立者为拥有萨伏依、莱茵河以东及日内瓦湖南部地区的亨伯特一世(卒于1048年?)。中世纪时期,
  • 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英语:North Atlantic Treaty)是1949年4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由12国联合签署的条约,最初的12个缔约国即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创始国。后续签署国包括:在美
  • 氯化钙氯化钙,由氯和钙构成,化学式为CaCl2。它是典型的离子型卤化物,室温为白色固体,其水溶液呈中性。应用于制冷设备所用的盐水、道路融冰剂和干燥剂等。因为它在空气中易吸水潮解,故
  • 肌联蛋白肌联蛋白(肌巨蛋白)(英语:titin)是人体中是由肌联蛋白基因(TTN)编码的蛋白质。肌联蛋白是一个巨大的蛋白质,为肌肉收缩的弹性元件。它由244个结构域以及之间的肽序列连接组成。这些
  • 厄尔-卢瓦省厄尔-卢瓦省(法语:Eure-et-Loir)是法国中央-卢瓦尔河谷大区所辖的省份。该省编号为28,省会为沙特尔。厄尔-卢瓦省的名称来源于其境内的厄尔河和卢瓦河。由于卢瓦河的法语名称(L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