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苏斯 (1940年电影)

✍ dations ◷ 2025-11-08 00:07:14 #1940年电影,黑白电影,死刑题材电影,犹太电影,德国真人真事改编电影,18世纪背景电影,强奸题材作品,纳粹德国

《犹太人苏斯》(德语:,发音:;英语:)是一部1940年上映的德国电影,是在当时纳粹德国政权国民教育与宣传部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支持之下拍摄的,并认为有史以来最反犹太人的电影之一 。电影情节改编自19世纪初德国童话作家、小说家威廉·豪夫依真实事件所写的同名小说。导演是维特·哈兰(Veit Harlan),当时堪与莱尼·里芬斯塔尔齐名的故事片导演。 主要角色由当时德国知名的电影演员费迪南德·马里安与导演哈兰的妻子克里斯蒂娜·索特伯姆担任,其他重要的配角包括沃纳·克劳斯和海因里希·乔治 等人。《犹太人苏斯》是纳粹德国时期典型的反犹影片,带有强烈的种族主义目的。刻画18世纪犹太人形象时,描述为道貌岸然、表里不一、居心叵测,还妄图控制整个世界。电影上映之后,很受到当时德国民众的欢迎,在宣传效果上非常成功。

电影本身以古装历史片的型式呈现,故事场景为典雅的宫廷环境,犹太人的形象按当时纳粹宣传的模式化塑造。剧情设定于18世纪的德国(神圣罗马帝国时期),主角是犹太银行家约瑟夫·苏斯·欧本海默(英语:Joseph Süß Oppenheimer)(Joseph Süß Oppenheimer),他靠金融业发迹。而此时有一德意志省大公正为战争筹款,税收不足,只好向这位财大气粗的银行家举债。苏斯同意借款,但要从中渔利。他穿戴体面,风度翩翩,通晓法语和德语,了解宫廷生活。但犹太人的身份把他困在犹太区(ghetto)里,与主流社会隔离。大公借款给了他进入社会的机会,影片高潮在苏斯爱上一大臣的女儿时,女孩决意不从,银行家就强暴她,结局是苏斯被公国人民绞死。

相关

  • 汉斯·贝特汉斯·阿尔布雷希特·贝特(德语:Hans Albrecht Bethe,1906年7月2日-2005年3月6日),德国和美国犹太裔核物理学家,对于天体物理学,量子电动力学和固体物理学有很重要的贡献。由于恒星
  • 坦塔克·塞里克坦塔克·塞里克(英语:Tantek Çelik,20世纪-)是一位土耳其裔的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当前任职于Mozilla公司。在这之前塞里克曾担任过Technorati首席首席技术官。他创造了微格式。以及
  • 市场-法兰克福线.mw-parser-output .RMbox{box-shadow:0 2px 2px 0 rgba(0,0,0,.14),0 1px 5px 0 rgba(0,0,0,.12),0 3px 1px -2px rgba(0,0,0,.2)}.mw-parser-output .RMinline{float:none
  • 迪特里希·菲舍爾-迪斯考迪特里希·菲舍爾-迪斯考(德语:Dietrich Fischer-Dieskau,1925年5月28日-2012年5月18日,原名Dietrich Fischer von Dieskau),德国男中音,同时他也是指挥家、画家、音乐作家和评论家
  • 何玮何玮(1245年-1310年),字仲韫,易州易县(今河北省易县)人,元朝大臣,元成宗时中书左丞。金朝末年随父何伯祥归附蒙古军。父何伯祥、兄何瑛,均死于对宋战争。袭职知易州,镇亳州。元世祖至元
  • 苋菜鬼苋菜鬼,又称苋菜神,是台湾民间传说中的一种巫术,以小孩子为代价,将苋菜通灵成鬼。这种传说主要流传在客家地区。苋菜鬼可以告诉术士许多方面的秘密,或是替人带路、指引方向甚至预
  • 柏拉图学院坐标:37°59′33″N 23°42′29″E / 37.99250°N 23.70806°E / 37.99250; 23.70806学院(古希腊语:Ἀκαδήμεια),又称柏拉图学院,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约前387年创立于
  • 新宿站新宿站(日语:新宿駅〔新宿驛〕/しんじゅくえき  */?)位于日本东京都新宿区与涩谷区之间,为东日本旅客铁道(JR东日本)、京王电铁、小田急电铁、东京地铁、东京都交通局(都营地铁)的
  • 二裂银杏叶《二裂银杏叶》(德语:Gingo biloba)是德国诗人歌德关于一片关于二裂(拉丁语:biloba)的银杏叶的一首诗。这首诗创作于1815年9月,并在1819年出版在他的《西东诗集》上。歌德后来将“G
  • 缓冲膨胀缓冲膨胀是一种因数据包过度缓冲而引起的数据包交换网络高延迟原因。缓冲膨胀还可能导致数据包延迟变化(也称为抖动),并降低整体网络吞吐量。当路由器或交换机配置了过大的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