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的理性主义

✍ dations ◷ 2025-11-10 00:00:35 #批判的理性主义

批判理性主义(德语:Kritischer Rationalismus)是卡尔·波普尔创立的哲学世界观。波普尔将其描述为一种生活态度,“承认我可能是错的,你可能是对的,我们可能会在赛道上一起走向真相”。 它的特点是对生活和事物持谨慎乐观的看法,这在波普尔的著作《所有生活都是解决问题的》(德语原名:)和《寻找更美好的世界》(德语原名:)等之内容被表达出来。

批判理性主义涉及如何以不教条、系统(“方法”)和合理(“理性”)的方式调查和解决科学或社会(但原则上也是日常)问题。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从事者正在寻找一条出路,在科学信仰(科学主义)和科学知识必须基于积极发现(实证主义)以及真理取决于科学的观点之间的选择中寻找出路。观点(相对主义),并且当证据不可能时(对真理的怀疑论),对另一方的知识就会被随意抛弃。

批判理性主义采用常识不言而喻的信念,即世界确实存在并且它独立于人类的认知能力。这意味着,例如,当您闭上眼睛时,它不会停止存在。然而,人类透过感知来认识这个世界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他无法最终确定自己的经历和观点是否符合现实(批判现实主义)。因此,他必须假设他的每一次解决问题的尝试都可能是错误的(可谬论)。对可谬论的认识一方面导致对信念和假设的不断批判性检查的需求,另一方面导致解决问题的有条理和理性的方法(方法理性主义)。

批判理性主义认为任何科学理论从根本上都是无法证明的。相反,我们应该尝试找出我们的理论是否存在缺陷以及在哪里存在缺陷,以及如何消除已发现的错误。为了被认为是科学的,科学理论原则上应该因为现实而失败。这就是可证伪性原则(必须与实际的证伪性仔细区分,类似于可破坏性和破坏性的区别)。寻找理论错误(而不是证据)的一个强有力的论据(以科学史上的一个例子的形式)是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取代艾萨克·牛顿广泛描述的经典力学:牛顿建立了他的理论,它被 200 年来的观察反复证实—除了迈克生-莫雷实验。 如果一个科学理论可以被认为是被证明的,那么它很可能是属于牛顿的学说。在与米列娃·马里奇 (Mileva Maric) 的初步合作中,爱因斯坦根据当时现有的部分解释(参见长度收缩)对迈克生-莫雷实验的负面结果,开发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来研究空间、时间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以太普遍存在和绝对空间存在的假设被消除。与新理论相比,牛顿的理论在现实的一个有限领域上大致达成了一致,但在这个领域之外它是有缺陷的(因为它被观察证伪了),因此需要改进。最迟在这个时间点,它不能再被用作(据称)安全理论的一个例子,而是因为安全知识只是一种幻觉。相反,牛顿的理论是我们追求知识的根本错误的一个很好的例子。爱因斯坦并没有声称他可以提供方法来证明他自己的理论,而是提出了复杂的实验来测试它们,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他会发现自己再次被迫拒绝它们。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采取了一个。这些事件是成功的科学和认知过程的典范。

爱因斯坦推荐的方法表明了如何通过反复试验来解决科学问题:如果他的理论未能通过建议的测试,人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测试。在爱因斯坦的物理学革命之前,人们普遍认为科学理论的证据可以透过归纳法得到。这是基于个人观察的事实的概括。然而,批判理性主义的认识论立场拒绝透过归纳来证明理论的可证明性,而是呼吁其可证伪性,即透过实验和观察找到反例,从而驳斥该理论的基本可能性。

批判理性主义在政治上的立场与其在科学上的立场非常相似。这里重要的不是如何提前找到最好的统治者,或者应该怎么做才能确保理想的条件。相反,更重要的是如何不流血地除掉坏统治者并补救不满。

同样,在伦理和社会领域,该类想法放弃为规范辩护,而是专注于如何识别和改进不良规则的问题。对于批判理性主义来说,伦理是解决社会领域中的问题。在这里,该类想法也呼吁采取批判理性的方法并摒弃任何教条。与科学一样,使用反复试验的原则可以找到新的、更好的解决方案。为了避免这一领域的实验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批判理性主义提倡小步策略(“零碎工程”)。

在这些领域中的每一个领域,批判理性主义都应用批判的原则,它基于观察、检查自相矛盾、与经验科学理论的矛盾以及对要解决的问题的成功控制。因此,它赋予了对世界的创造力、想像力等的价值,这种价值显然与科学严格“无菌”的传统形象相距甚远。它不被理解为无误真理的不断积累,但另一方面也不被理解为空中楼阁的建造。从批判理性主义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次伟大的冒险和令人兴奋的发现之旅。

批判理性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所有人都会犯错,它反对所有假设有最终理由(例如关于道德规范)的可能性的立场。他倡导开放、多元的社会,包容所有和平的人,透过理性讨论和诚实寻求真相的帮助来解决冲突;人们可以自由地赋予自己的生活以个人意义,并能够在开放的未来中找到自己的道路。然而,这并不被理解为一种社会乌托邦,而是一种对实际存在的西方民主国家的防御,反对愤世嫉俗的当代悲观主义以及反对真正存在的极权主义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反对权威、不宽容和意识形态、极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德语:Irrationalismus)的各种形式的指导。

相关

  • 丁香酸丁香酸(英语:Syringic acid)是一种天然的 O-甲基三羟基苯甲酸化合物,存在于兰屿树杞(Ardisia elliptica)中,可由3,4,5-三甲氧基苯甲酸在20%硫酸中水解脱甲基化合成。
  • 罗汉松属罗汉松属(学名:Podocarpus)是罗汉松科下的一个属,为常绿乔木或灌木植物。该属共有约108种,分布于东亚和南半球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 荷兰皇家电信荷兰皇家电信(荷兰语: Koninklijke KPN N.V.,英语:Royal KPN N.V.),一般又称KPN,是荷兰的一家电信公司,总部位于鹿特丹,目前是荷兰最大的移动以及固网运营商。荷兰皇家电信的前身荷兰
  • 工人党 (爱尔兰)已消亡 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已消亡 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已消亡 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已消亡 已消亡 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工人党(英语:Workers' Party;爱
  • 地壳含量地壳含量,是指一种元素在地球表面的地壳中的含量,通常使用百分数表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占约48.6%,其次是硅占约26.3%,其他超过百分之一的元素,含数量排列依序为氧、硅、
  • 伊舍那天伊舍那天(梵语: Īśāna),又作伊遮那天、伊邪那天、伊赊那天、伊沙天。意译自在、众生主。司配者之义。佛教神明,原为婆罗门教湿婆的别名。佛教密宗认为他是色究竟天之主,天部神
  • 车林齐密特车林齐密特(蒙古语:Цэрэнчимэд,1877年-1914年)蒙古族,今蒙古国库苏古尔省人,外蒙古喇嘛、外蒙古独立领导人之一。1911年12月30日至1914年6月,车林齐密特担任大蒙古国第一
  • 黄海嵩黄海嵩(1953年7月-)是一位中国政治人物。河南禹州人。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经济系国民经济计划学专业毕业,企业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历任河南省计划经济
  • 天柱山天柱山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的山脉,因主峰如柱倚天而得名。天柱山又名皖山、皖公山,古称霍山、衡山,有“江淮第一山”、“古南岳”之称。天柱山为古皖文化荟萃地。天柱山座落
  • 言继卿记言继卿记(日语汉字:言継卿記,假名:ときつぐきょうき,罗马字:)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公家山科言继的日记。从大永7年(1527年)至天正4年(1576年)经过50年所写成,而散失部分亦很少。是了解有职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