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物传感器
✍ dations ◷ 2025-11-09 12:06:17 #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英语:Biosensor)是利用生物要素与物理化学检测要素组合在一起对被分析物进行检测的装置。生物传感器包括三个部分:其中最为大众熟知的商用生物传感器是使血糖生物传感器,它用酶分解血糖。在这个过程中电子转移到电极上,从而可以测量血糖的浓度。市场对于类似传感器的大量需求大大促进了相关传感器技术的开发。最近,各种各样的检测分子用于许多不同的电子鼻设备,根据检测器对于物质的不同反应鉴别特定的物质。矿工们将金丝雀用来监测特定气体的存在,这样的金丝雀就可以看作是一个生物传感器。如今许多生物传感器与此类似,它们也是利用生物体检测有害物质的存在,它们的灵敏度要比我们自己要高很多。这样的设备可以用于环境检测或者水处理设施中。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的光学生物传感器是倏逝波技术。这种技术利用了金或其它材料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性——附着于高折射率玻璃表面的金膜能够吸收激光,并在金膜表面产生电子波(表面等离子)。只有在特定入射角以及特定入射光线波长才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并且这种现象高度依赖于金膜,这样将待分析物附着到金膜上的感受器就可以产生可测量的信号。其它的光学生物传感器主要是基于特定指示器化合物的吸光率或者荧光变化。压电传感器利用了压电晶体的特性,即加上一定的电压之后晶体会发生弹性变形。在压电晶体上加上交流电能够使晶体在特性频率产生驻波。这个频率取决于晶体的表面特性,因此如果晶体上附着一层生物识别物质,那么当被分析目标与感受器解除在一起的时候就带来共振频率的变化,从而得到出现待测定物质的信号。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通常都是基于酶对于生成离子反应的催化作用。传感器基包括三个电极——一个参比电极、一个 active 电极和一个 sink 电极。基于温度或者磁性的生物传感器很少见。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有许多潜在的应用。在研究与商用领域对于生物传感器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对于特定目标分子的辨别、生物识别成分的实用性以及在某些场合中优于实验室技术的可以一次性使用的检测系统。下面是一些实例:
相关
- 芽枝霉门异水霉属 Allomyces 芽枝霉属 Blastocladia 雕蚀菌属 Coelomomyces芽枝霉门是真菌中的一门,生存于土壤及淡水之中,且绝大部分为腐生。芽枝霉门有一纲、一目、五科。其中的三
- 语义角色语义角色(英语:Semantic roles),又称语义关系、主题关系(thematic relations),生成语法中称为题元或题元角色(θ-roles),在格语法中也称为语义格或深层格,是语义学上的一个概念,指短语或
- 黎明号卫星本体:长 2.36 米, 高 1.64 米,宽 1.77 米黎明号(英语:Dawn),也称为曙光号,是美国宇航局的无人空间探测器,于2007年9月27日发射升空,目的是探索小行星带最大的两颗原行星:灶神星与
- 操作子操纵组(英语:operon,又称操纵子或操纵元)是一组关键的核苷酸序列,包括了一个操纵基因(operator),及一个或以上的结构基因被用作生产信使RNA(mRNA)的基元,受一个单一的启动子控制之下。
- FeBrsub3/sub溴化铁,化学式为FeBr3,棕黄色或深红棕色固体。易溶于水,溶于水略显酸性,其水溶液可以结晶出暗绿色的FeBr3·6H2O。可溶于给电子溶剂(如乙醚、乙醇)中。固体溴化铁具有和氯化铁相似
- 全民健保全民健康保险,一般简称为“全民健保”或“健保”,是一种强制性保险的福利政策,法源是依据《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所实施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为增进全体国民健康,中华民国于19
-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同治维新,是大清后期时,洋务派官员以“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为基础,在全国展开之工业运动,口号和目标先后分别是“师夷之长技以自强”和“师夷之长技以求富
- 腔上囊腔上囊是鸟类的特有结构,由意大利解剖学家法布里休斯于1621年首次发现,故又俗称法氏囊。。位于肠道末端,泄殖腔的后上方。主要功能是产生免疫淋巴细胞B细胞。腔上囊由上皮组织
- 梅文鼎梅文鼎(1633年-1721年),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清初天文学家、数学家、历算学家,被誉为“历算第一名家”。梅文鼎一生博览群书,著述80余种。早年,梅文鼎随其父梅士昌读《周易》,在
- MPPMPP+(1-甲基-4-苯基吡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