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雨蛙

✍ dations ◷ 2025-04-04 11:46:08 #蟋蟀雨蛙
蟋蟀雨蛙(Acris gryllus)是美国东南部一种细小的树蟾。它们的外观及习性与北蝗蛙很相近,以往一直被认为是同一物种。其种小名是拉丁文蟋蟀的意思。蟋蟀雨蛙长1.6-3.2厘米,比北蝗蛙更细小。它们的吻较尖,背上有明显的黑色斑纹。后脚弯曲后长于身体的一半,向前伸直时可以超越吻部。它们跳得也较远。后脚掌上的蹼较疏。蟋蟀雨蛙栖息在海岸平原的、低洼沼泽、池塘及水沟。它们喜欢阳光充沛的地方,很少在林地出没。亚种A. g. gryllus分布在大西洋沿岸平原,由维吉尼亚州经南、北卡罗来纳州、乔治亚州、阿拉巴马州及密西西比州,西至密西西比河。它们的分布地在瀑布线东面的地区,沿河谷扩至山麓地带。亚种A. g. dorsalis则分布在科罗拉多州半岛。蟋蟀雨蛙主要吃昆虫、蜘蛛及其他节肢动物。在温暖的天气下全年也很活跃。蟋蟀雨蛙于春末及夏天进行繁殖。每次会产达150颗卵,每一季会繁殖多于一次。

相关

  • 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英语:Arachidonic acid,简称AA或ARA,全顺二十碳-5,8,11,14-四烯酸,20:4Δ5c,8c,11c,14c)是一种ω-6多不饱和脂肪酸,为花生油中饱和的花生酸的相对物。就化学结构来说,花
  • 核电存废问题核电存废问题是人类社会对核能发电使用的持续的争议性讨论。第一个成功的核裂变实验装置在1938年的柏林被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莉泽·迈特纳和弗瑞兹·斯特拉斯曼制成。在
  • Cs蒸气压第一:375.7 kJ·mol−1 第二:2234.3 kJ·mol−1 第三:3400 kJ·mol主条目:铯的同位素铯(Cesium,旧译作鏭)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为Cs,原子序为55。铯属于碱金属,带银金色
  • 下消化道消化系统(英语:digestive system)是多细胞生物用以进食、消化食物、获取能量和营养、排遗剩余废物的一组器官,其主要功能为摄食、消化、吸收、同化和排遗。其中有关排遗的部分,也
  • 量子引力量子引力,是对引力场进行量子化描述的理论,属于万有理论之一。研究方向主要尝试结合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是当前物理学尚未解决的问题。当前主流尝试理论有:超弦理论、循环量子
  • 对硝基苯酚对硝基苯酚(又称:4-硝基苯酚),是一种含有一个硝基,并且这个硝基与羟基处在苯环相对位置上的一种酚类化合物。对硝基苯酚有两种结晶形态。α形态是无色针状晶体,在室温下不稳定,但在
  • 热对流对流传热,又称热对流,是传热的三种方式之一,是指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而引起的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对流),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对流传热可分为强迫对流和
  • 隐性单亲隐性单亲,又称“假性单亲”、“事实性单亲”,是指父母一方在孩子成长和教育过程中,在家庭角色中的事实性缺席。比如父母中的一方长期在外(经商、工作等),或父母均在子女身边,但缺少
  • 台湾已灭绝生物列表本条目包含野外绝灭与局部地区灭绝和化石,括弧中的数字代表灭绝(最后一次记录)的年代。台湾云豹虎豹獾貉棕熊台湾梅花鹿东北梅花鹿鬣鹿麋鹿德氏水牛普氏野马早坂犀牛澎湖原人
  • 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中国甘肃省古天水县(今麦积区)麦积山佛教石窟。所谓中国四大石窟,即敦煌莫高窟(1987年世遗)、洛阳龙门石窟(2000年)、大同云冈石窟(2001年),加上重庆大足石刻(1999年)或麦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