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夫·维利巴尔德·格鲁克

✍ dations ◷ 2025-10-23 01:58:16 #1714年出生,1787年逝世,德国作曲家,古典主义作曲家,葬于维也纳中央公墓

克里斯托夫·维利巴尔德·里特·冯·格鲁克(德语:Christoph Willibald Ritter von Gluck,1714年7月2日-1787年11月5日),德国作曲家。

在布拉格学习音乐,后去意大利学习歌剧创作,毕业后去英国旅行。1750年结婚后定居维也纳,四年后任宫廷歌剧院的乐队指挥,并创作了大量的意大利田园剧和法国喜歌剧,1762年,他在《奥菲欧与尤丽狄茜》中尝试改革,创立了一种新的意大利歌剧风格。其一生创作了一百余部歌剧,但当中很多已经遗失。作曲家在巴黎写的最后一部法语歌剧首演失败后回到维也纳,在那里逝世。

格鲁克在融合了抒情悲剧因素的《奥菲欧与优丽狄茜》中对歌剧进行了改革,他针对当时所流行的正歌剧形式中的弊端提出了改革的要求。他主张音乐应该克尽其以表情服务诗歌之职,也就是音乐为戏剧服务,简化音乐及情节,摒弃传统的炫技要求,提倡自然纯朴的表现。他强调歌剧要有深刻的内容,追求戏剧的真实性,并把原由古钢琴伴奏的宣叙调改为用管弦乐伴奏,以此缩短了宣叙调与咏叹调之间的差距。

可是他的这些改革并没有被人们所认可,歌剧上演后,人们较多关注的却是脚本作家Calzabigi,人们拿他和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和英国人莎士比亚比较。但无庸置疑的是,正是格鲁克的改革奠基了现代歌剧的基础。他的这种风格并没有直接被后来的作曲家沿用,但影响了无数人,伯辽兹曾写文章论述他的“改革”歌剧,瓦格纳则上演过他的《伊菲姬尼在奥里德》的修订本。由于不被接受,所以格鲁克创作了三部“改革”歌剧后又回到了传统的老路上。三部中的另外两部是:

相关

  • 小儿医学小儿科(或称儿科)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分支,专门医疗患病的婴儿、儿童及青少年。最大的年龄通常至青春期。一个受到这方面知识专门训练的医生被称作儿科医生。
  • 克莱格·凡特约翰·克雷格·文特尔(英语:John Craig Venter,又译奎格·文特,常写成J. Craig Venter,1946年10月14日-),出生于美国盐湖城,美国生物学家及企业家。时代杂志在2000年7月将文特尔与人
  • 变速变速器(德语:Getriebe;英语:Transmission),在车辆特别是汽车常称为“变速器”、“排挡”或“波箱”,马来西亚称为“牙箱”;在工业机械常称为“变速机”,是进行机械动力转换的机械或液
  • 上班族上班族(日语:サラリーマン,英语:Salaryman, Salaried Man)指受雇于企业的受薪阶级人士,也泛指出社会工作并尚未退休的在职工作者。较狭义的认定则是指穿套装,在办公室内工作的中产
  • 哈比人霍比特人(英语:Hobbits),是托尔金的奇幻小说中出现的一种虚构民族,体型娇小为其特色,但并非矮人或侏儒。据作者所述,霍比特人是人类的变种,或是人类的分支,但霍比特人坚信他们是一个
  • 染整工业染整工业是纺织工业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纤维材料经过纺纱,织造生产出坯纱,坯布(原布),然后都要经过染整加工才能使用。染整加工主要是通过化学
  • 篦子硬蜱篦子硬蜱(学名:Ixodes ricinus)为硬蜱科硬蜱属下的一个种。
  • 晚报晚报通常指每天下午至傍晚出版的报纸,相对而言,“晨报”或“日报”指的是每天早上发行的报纸。在中国大陆,一些晚报虽然号称“晚报”,但为与早报(都市报)市场竞争,现已改在每天早晨
  • 少昊少昊(?-?),昊又作皞、皓、颢,又称青阳氏、金天氏、穷桑氏、云阳氏,或称朱宣。姓己,名摰(亦作质、鸷),为黄帝之子,生于穷桑(今山东省曲阜北),建都于曲阜。传说他能继承太昊的德行,故称少昊或小
  • 品质工程品质工程(英语:Quality Engineering),由日本学者田口玄一创始的工程方法,以统计学的方式来进行实验及生产过程管控,达到产品品质改善及成本降低的双重目的,也应用在生物学、行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