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国野牛
✍ dations ◷ 2025-05-17 12:01:52 #美国野牛
美洲野牛(学名:Bison bison),又名美洲水牛或犎牛,是偶蹄目牛科哺乳动物,也是北美洲体型最大的哺乳动物和世界上最大野牛之一。尽管体型庞大,仍可维持60公里的奔跑速度。主要群体由雌牛和幼牛组成;雄性会另外组成单身汉群,只有交配时才会聚集在一起。平时以嫩茎晘草为食,无领域性。美洲森林野牛一般被认为是其亚种,但分类地位仍有争议。最近根据最新DNA研究显示,它和欧洲野牛亲源关系比所知还要接近。体型庞大的美洲森林野牛是北美洲最大的亚种,它的体型大过亚洲野牛和野生水牛,后两者主要出现在印度。野牛大量集体居住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平原,由加拿大远北的大奴湖至南面的墨西哥,再由奥勒岗州东部至大西洋一带。其两个亚种分别是美洲平原野牛(Bison bison bison),体型较小和有较圆滑的背部隆肉,和美洲森林野牛,体型较大和较高和方形的背部隆肉。虽然美洲野牛也称美洲水牛,但实际它和水牛或非洲水牛相似地方不大。美洲野牛重达2200磅,高达6英尺,是北美洲体型最大的有蹄类,尽管身躯庞大,美洲野牛仍可用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奔跑。由于美洲野牛的角只有3、4吋长,因此它们在冲撞会利用额头部位强而有力的肌肉撞击对方。有时,部分野牛出生时全身是白色的。但某些并非白化病,因为身体,如皮肤,毛发和眼睛仍然会整正常生产颜料色素,并在渐渐长大后变回啡色。但有些则是白化症,即使长大了也是白色。此外,白野牛更被印第安人美洲原住民认为是神圣的动物。美洲野牛的交配习性是一夫多妻制的,也就是说一头雄性野牛会和几头雌性野牛交配。开始时,单身的雄性野牛会一直"看管"著雌性野牛,直至交配到为止,这期间雄性会跟着雌性,并赶走附近的竞争雄性。年幼的野牛(约三个月大的野牛)的颜色比会成年野牛的浅色。交配季节在夏季的中后部分,北方可以至每年的九月。怀孕期为285天(约九个半月),所以小牛通常在春季出生。美洲野牛是北美洲的新移民,它们源自欧亚大陆,后来迁移至白令海峡。大概于10,000年前,它取代了当时数量庞大的移居者——西伯利亚野牛。长角野牛的绝种被认为是因为生态系统的改变,克洛维斯石器文物的发展和相关技术而引致的猎杀,和不断进步的捕猎技能所致。在同一时期,其他巨型动物消失和被适应力较好的移居的欧亚动物所取代。美洲野牛,学术上来说是这些动物的其中一类。此外还有啡熊,它们取代了短面熊。野牛是基石物种,其牧草能力对大草原的生态学有一定影响,如周期性的草原火,并是大草原文化生活形式的中心。但现在也有部分对于它们干扰的争议。美洲野牛在14世纪约有3000万至6000万生活在北美,19世纪被法国斗牛犬猎杀至近乎绝种,1870年代德国发明一种将野牛皮鞣成细皮革的工艺,使得野牛皮的应用更为宽广。据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管理局统计,1884年美国只剩下325头野生野牛,其中25只在黄石公园,其中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欧洲殖民者大量商业化获取牛皮,以及为了减少印地安人的食物来源。在某些区域和省份是可以合法猎捕野牛的,以借此控制野牛的数量。在亚伯特省,北美洲只有两个野生野牛群的美国森林野牛国家公园,人们捕猎野生野牛以保护没有传染病的其他自由野牛群和私人野牛群。2005年蒙大拿州开放狩猎野牛,并核发50份许可证。蒙大拿鱼类及野生动物公园委员会于2006至2007年度颁发的狩猎许可证增加至140个。野牛拥护团体则认为现在开放狩猎仍然过早,因为野牛在蒙大拿州的栖息地依旧很少。野牛的天敌很少,他们主要的敌人是野狼:狼主要会猎食雌性和年幼的野牛;健康的雄性野牛则很少被捕猎。此外熊也会猎食年幼的野牛。北美洲首条道路,是由以前的乳齿象和麝香牛的路径,并是筑墩人的路线,路径是由野牛和鹿季节迁徙不断走过而形成的,于摄食场和(野兽爱舔食的)盐渍地之间。很多这些路径,被无数到分水岭和山脊顶部的有蹄动物不断本能地走过,那里它们可以避开低地夏天的脏乱和冬天的雪堆,接着印地安人把这些路线作为狩猎场地和战士路径;它们对于探险者是无价的,并由拓荒者所采用。野牛的路线一般为北面和南面;但一些主要东西面路线后来被建为火车轨道。这些包括了坎伯兰峡;沿纽约分水岭;由波托马克河到阿利根尼河,并分支到俄亥俄河上游;并穿过蓝岭山脉再到肯塔基州。参议员托马斯·哈特·本顿(Thomas Hart Benton)曾称赞这些聪慧的开路者,水牛开拓了至太平洋的铁路。野牛是美国国家公园里最危险的动物之一,尤其是黄石国家公园。虽然它们是不食肉的,但当它们被激怒时也会袭击人类的。它们平时的行动显得缓慢,但当它们跑起来却能轻易超越人类,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35英里(约56公里)。在1978年至1992年间,在黄石国家公园被野牛杀死或伤害的人数是同公园被熊伤害的四倍有多(熊为12个,野牛为56)。野牛也有不能预计的能力,而它的身形和结构,也能轻盈地跳越标准的铁丝网篱笆。虽然在英语一般称水牛或野牛,但在美洲原住民各部族之间也有很多其他别名,包括
相关
- 域在生物分类学中,域(英语:domain、superkingdom、empire、拉丁语:regio)是美国生物学家卡尔·沃斯1990年设计的三域系统中最高的分类单元,该系统中,生命之树(英语:Tree of life (biolo
- 泛昔洛韦泛昔洛韦(Famciclovir)是第二代开环核苷类抗病毒药,主要用于疱疹病毒感染,尤其是带状疱疹。泛昔洛韦为喷昔洛韦前药,在肠壁和肝脏经酶转化为喷昔洛韦。泛昔洛韦常用于带状疱疹治
- 悬浮偶极悬浮偶极(Levitated dipole)是一种核聚变实验,将超导圆环设置于反应器内部。超导圆环将产生轴对称磁场,类似于地球或木星的磁层。据信这样的装置可以比其他聚变反应器设计更有效
- 接生员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接生员泛指一切从事接生工作,帮助产妇
- 贺 林贺林(1953年7月-)是一位中国遗传生物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53年出生于北京,1986年于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医学院)获硕士学位,1991年于英国佩士来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
- 1-丙醇1-丙醇(Propan-1-ol)是一种有三个碳原子的醇类有机化合物。 简单的化学式为C3H7OH。分子式为CH3CH2CH2OH,依按IUPAC命名法称作丙-1-醇。是一氧化碳和氢合成甲醇时的副产物。其
- 园田直园田直(そのだ すなお,1913年12月11日-1984年4月2日),日本政治家、外交家、陆军军人。出生于熊本县天草下岛。园田是熊本县议会议员的园田二三四的长子,中学毕业后进入大阪牙科专
- 虚拟社群虚拟社区,又称电子社群或电脑社群,是互联网用户交互后,产生的一种社会群体,由各式各样的网络社群所构成。虚拟社区一词在Howard Rheingold于1993年出版的“虚拟社区”一书被介绍
- 伦巴底统治伦巴底人(拉丁语:Langobardi/意大利语:Longobardi)是日耳曼人的一支,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今瑞典南部。经过约4个世纪的民族大迁徙,伦巴底人最后到达并占据了亚平宁半岛(今日意大利)的
- 章文琪章文琪(1972年12月1日-)生于上海,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现已退役,之前效力于中国篮球职业联赛的上海大鲨鱼篮球俱乐部,司职小前锋或大前锋位置。1993年,章文琪成为了上海男篮的主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