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猎龙属

✍ dations ◷ 2025-04-11 13:34:14 #南方猎龙属

南方猎龙(属名:,意为“南方的猎人”)是一属大盗龙类的兽脚亚目恐龙,化石来自澳洲的温顿组(英语:Winton Formation),年代为白垩纪晚期森诺曼阶,约9500万年前。对其了解来自2009年由史考特·霍克诺尔(英语:Scott Hocknull)所叙述的部分头骨和颅后骨骼,之后还有额外的叙述及分析陆续被发表。这是澳洲所发现最完整的掠食性恐龙骨骼。

2006年至2009年间,昆士兰博物馆(英语:Queensland Museum)和澳洲恐龙博物馆(英语:Australian Age of Dinosaurs)于昆士兰的联合挖掘活动中,在晚阿尔比阶(1亿年前)地层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其中有具兽脚类遗骸出土自埃德斯丽牧场租赁站(英语:Elderslie Station),被编号为AODF 604标本,由左齿骨、牙齿、部分前后肢骨、部分右髂骨、肋骨、腹肋骨所组成,作为模式种温顿南方猎龙()的正模标本,于2009年由澳洲古生物学家兼澳洲恐龙博物馆馆长史考特·霍克诺尔(英语:Scott Hocknull)(Scott Hocknull)和同事麦特·怀特(Matt White)、崔维斯·蒂施勒(Travis Tischler)、艾力克斯·库克(Alex Cook)、娜欧蜜·卡列亚(Naomi Calleja)、崔许·斯隆(Trish Sloan)以及大卫·艾略特(David Elliott)所命名、描述。属名在拉丁语意为“南方的猎人”,象征它是来自澳洲的掠食者;种名以发现地温顿组(英语:Winton Formation)为名。这个标本又被昵称为斑鸠(Banjo),以班卓·帕特森(英语:Banjo Paterson)(Banjo Paterson)为灵感来源,他是澳洲民谣《丛林流浪》()的作词者,歌名Matilda一字与发现迪亚曼蒂纳龙(AODL 85)和南方猎龙交缠遗骸的马蒂达遗址(Matilda site)相呼应。2009年的最初叙述之后,马蒂达遗址的挖掘工作仍持续进行着,后续并有关于正模标本新材料的叙述陆续被发表:正模标本额外的手臂材料于2012年被描述;更多腿部材料于2013年被描述;右齿骨于2015年被描述。

一段时间以来,南方猎龙被认为与另一种澳洲大盗龙类盗龙是同属。盗龙属是根据一个掌骨由Huene于1990年代早期所描述。在被鉴定为大盗龙类之前,曾一度被假设为阿瓦拉慈龙类或中度衍化的兽脚类。在发现南方猎龙后,一些科学家指出南方猎龙与盗龙间的相似性。然而霍克诺尔等人(2009)根据正模标本保存很差的第一掌骨,指出两属之间几个鉴别上的差异。昂诺林(Agnolin)等人(2010)将盗龙重新分类,发现两者可能在大盗龙类中互成姊妹群。他们提到唯一保存第一掌骨的另一物种大盗龙与盗龙比与南方猎龙还不相似,尽管后两者之间缺乏明确的区别。两属的掌骨于怀特等人(2014)被重新描述,确定它们并非异名,并加入由前两项研究所鉴定的潜在的数个特征。2019年,来自尤媚莱拉组(英语:Eumeralla Formation)的材料被归入南方猎龙。2020年,在模式地点附近发现的被严重侵蚀的大盗龙类未定种标本:两个脊椎碎片、三个部分掌骨、一个趾骨远端以及其他未定的骨头碎片,对此发表了描述。这只动物比南方猎龙的正模标本个体稍微大型一些。

如同其他大盗龙类,南方猎龙是二足行动(英语:Bipedalism)的肉食性动物。手臂强壮带有大爪。臀高2米、身长6米、体重约500至1000公斤。因为是种体格相对轻盈的掠食者,被形容为“它那个时代的猎豹”。

叙述者指出许多鉴定特征所组成的独特特征组合:下颌齿骨顶缘和底缘大致平行;齿骨愈合面完全;齿骨有18颗牙齿;第1个齿槽(英语:Dental alveolus)剖面为矩形;第2至6、及第12至15齿槽剖面为圆形;第7至11、及第16至18齿槽齿槽横扁;齿列后的齿间板(英语:Interdental plate)整条长度上与齿骨愈合;上静脉管与下颌缘平行,未下倾;肋骨有气腔(英语:Skeletal pneumaticity);腹肋骨未愈合,外端锥形;尺骨后缘直;肘突(英语:Olecranon)膨胀;尺骨轴延伸一道凹陷(自衍征);尺骨外侧膨胀为圆切形;股骨头(英语:Femoral head)中心和顶部前倾;小转子(英语:Lesser trochanter)与大转子(英语:Greater trochanter)高度相等(自衍征);股骨延伸肌腱下关节突之间的前凹窄且深,缺乏棱脊;股骨关节外下侧有个小突起;股骨内结节有个小突起于外结节侧面下倾;股骨外腿突比内腿突还向下延伸;腓骨上关节面前斜,为自衍征;踝骨上枝高;踝骨最内结点向内加宽;踝骨前部有上下水平凹陷;踝骨外突起于前上部并向外突起;跖骨长而结构轻盈。

最初2009年的叙述中,系统发生学分析将南方猎龙分类为肉食龙下目的异特龙超科,与福井盗龙及鲨齿龙科有相似性,并成为后者的姊妹分类单元。更详细的研究认为它与其他类似鲨齿龙科的物种构成一个演化支新猎龙科。近期的系统发育分析则认为南方猎龙与其他所有大盗龙类都属于暴龙超科。2016年针对新猎龙科新属瓜利乔龙所作的系统发育分析认为南方猎龙和其他大盗龙类不属于暴龙超科,而要嘛是异特龙超科,或者是基础虚骨龙类。

以下演化树依照罗杰·班森(Roger B. J. Benson)、马修·卡拉诺(Matthew T. Carrano)、史蒂芬·布鲁萨特(英语:Stephen L. Brusatte)(Stephen L. Brusatte)于2010年的分析。同年发表的另一份研究也认为盗龙是种大盗龙类并与南方猎龙非常相似。

新猎龙

吉兰泰龙

米氏西雅茨龙

南方猎龙

?盗龙

福井盗龙

?齿河盗龙

气腔龙

大盗龙

以下演化树取自胡安·波菲力(Juan D. Porfiri)等人(2014)的分析,将大盗龙类分类为暴龙超科。

福井盗龙

南方猎龙

气腔龙

齿河盗龙

始暴龙

大盗龙

费南多·诺瓦斯(英语:Fernando Novas)(Fernando Novas)等人(2016)认为缺乏许多类似虚骨龙类或暴龙超科的特征,而将大盗龙类放回异特龙超科的新猎龙科底下,如同最初的理论。

中棘龙科 Metriacanthosauridae sp.);这根距骨很可能属于南方猎龙或其近缘物种,或者也可能来自阿贝力龙科。此外,来自新西兰塔霍拉组(英语:Tahora Formation)Mangahouanga河的尚未叙述的恐龙单一脊椎骨,被称为“琼·威芬的兽脚类”(Joan Wiffen's theropod),也可能是南方猎龙的近亲。

因为手部及腿部材料完整且保存良好,南方猎龙成为许多研究兽脚类附肢动力学的主题。

一份2015年的研究使用电脑模型检测南方猎龙的手臂运动范围,发现其手臂灵活,前臂能够与肱骨形成144至66度角的开合,肘部运动范围可媲美手盗龙形类。不寻常的是,当手臂弯曲时,桡骨及尺骨的圆形突可使两者分开独立滑动,类似鸟类但不像大多数非鸟恐龙。研究亦发现南方猎龙的手指能够伸展到超过任何其他兽脚类样本,只有双冠龙能达到接近的程度。这个研究得出结论,南方猎龙由原始及先进兽脚类特征组合在一起的灵活性在捕捉猎物发挥重要的作用,使他能够抓住猎物并固定于胸前,以利脆弱的下颌来分解猎物。

一份2016年的研究使用鸸鹋脚部的电脑断层扫描来数字化重建出南方猎龙的脚部肌肉与软组织,并检验软组织如何影响柔韧性。研究指出在不考虑软组织的前提下常会高估肌肉的可运动范围,而软组织的重建对于未来关于兽脚类柔韧度的分析准确性非常重要。2013年的叙述关于后肢材料的检视重新确认了几个起初定位不正确的趾骨。此外还指出南方猎龙的第二趾骨-3伸张,可能是由于踢腿动作冲击所造成的病理学情况。某些现代鸟类如食火鸡在防御或争夺领地时使用第二趾作为武器。

2016年的研究在隔年进行了后续研究,使用3D打印技术重建脚部来在黏土和沙子模型中制造脚印,以了解恐龙足迹如何产生。研究特别设计来鉴定云雀采石场(英语:Lark Quarry Dinosaur Trackways)有争议的特定足迹,可能是由大型兽脚类(如南方猎龙)或大型鸟脚类(如木他龙)所留下来的。研究发现人工模拟的南方猎龙足迹与采石场中的非常相似,从而证明那些足迹很有可能是来自兽脚类。研究作者表示想再制作一个木他龙脚部模型用以在后续研究进行比对,但问题是木他龙并未留下脚部骨骼。

AODL 604标本是在埃德斯丽牧场租赁站(英语:Elderslie Station)附近,温顿西北方约60公里处发现。出土于温顿组(英语:Winton Formation)下层,年代为晚森诺曼阶。化石发现于砂岩及黏土夹层中,被认为过去是牛轭湖或死水潭(英语:Billabong)的沉积层。同一地点亦发现了蜥脚类的迪亚曼蒂纳龙的正模标本、双壳纲、鱼类、龟类、鳄鱼及植物化石。温顿组是个富含动物化石的地层,包含双壳纲、腹足纲、昆虫、肺鱼类的、龟类、艾西斯福德鳄、翼龙类、还有数种恐龙,如蜥脚类的迪亚曼蒂纳龙与温顿巨龙、未命名的甲龙类与棱齿龙类。已知的植物化石包含蕨类、银杏、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维基物种上有关南方猎龙属的分类信息
维基共享资源上有关南方猎龙属的多媒体资源

Limusaurus inextricabilisRajasaurus narmadensis

Torvosaurus tanneri

Allosaurus fragilisNeovenator saleriiCarcharodontosaurus saharicus

Stokesosaurus clevelandiAlioramus remotus

Deinocheirus mirificus

相关

  • 食用油食用油,或称食油是纯化后供烹饪用的动物或植物油脂,于室温中呈液态或固态。常见的食油多数为植物油,通常用油料作物的种子经压榨或萃取获得。包括粟米油、花生油、橄榄油、芥花
  • 旧金山半岛坐标:37°35′00″N 122°24′04″W / 37.58333°N 122.40111°W / 37.58333; -122.40111旧金山半岛(San Francisco Peninsula),是美国旧金山湾区的一个半岛,分隔旧金山湾与太平
  • 电流分配定则电流分配定则(英语:Current divider rule),是指在并联电路中,各负载分到的电流的关系。
  • 葛晓音葛晓音(1946年-),汉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代表教育界,分入第四十组。并担任文史和学习委员
  • 官庆官庆(1964年8月-2020年3月6日),四川成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曾任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1985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
  • 伊昂·拜利伊昂·法兰西斯·汉密尔顿·拜利(英语:Eion Francis Hamilton Bailey,1976年6月8日-)是美国的一位演员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在HBO电视剧《兄弟连》中饰演David Kenyon Webster角色
  • 拉博德米科山拉博德米科山(西班牙语:Cerro Rabo de Mico),是哥斯达黎加的山峰,位于该国中部,由圣何塞省负责管辖,属于埃斯卡苏山脉的一部分,处于圣荷西以南11公里,海拔高度2,428米。
  • 大众集团汽车舞弊事件大众集团汽车舞弊事件,又称大众汽车废气排放丑闻(Volkswagen emissions scandal)、柴油门、排放门,是指大众集团(VW)于2015年9月,被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查获,其在美国销售的车辆,发
  • 古老的大钟 (平井坚单曲)《古老的大钟》(日语:大きな古時計),是日本男性创作歌手平井坚的第16张单曲。2002年8月28日发行。翻唱自著名的美国歌曲《爷爷的古老大钟》(My Grandfather's Clock)。1960年代后期 | 1970年代前期 | 1970年代后期 | 1980年代前期 | 1980年代后期 | 1990年代前期1990年代后期 | 2000年代前期 | 2000年代后期 | 2010年代前期 | 2010年代后期 | 2020年代前期
  • 张赫张赫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