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珊瑚目

✍ dations ◷ 2025-09-04 15:03:06 #石珊瑚目
石珊瑚目(Scleractinia)是一种水中动物,和海葵很相似,但却有硬的骨骼,以便将他们固定在光线充足、海水流动快速的地方。它们最早于三叠纪中期出现,取代了于二叠纪末灭绝的床板珊瑚(英语:Tabulata)及四射珊瑚(英语:Rugosa)。大部分珊瑚礁的骨架都是由石珊瑚目所形成。石珊瑚目可以分为两类:石珊瑚目可以是群体或单体的。最普遍的形态包括锥体及角状的。群体的石珊瑚目,珊瑚虫重复的无性分裂令珊瑚石互相连接,形成一个个的群体。亦有发生毗连的群体融合成为单一的群体。现今石珊瑚目的骨骼是由霰石所组成。但是史前的石珊瑚目则没有霰石的骨骼结构。石珊瑚目珊瑚虫的骨骼称为珊瑚石。个围绕在珊瑚周边的称为隔壁。骨骼源自于一块薄板,板上有直立的隔壁。石珊瑚目的结构都是轻巧及有孔的,而不像四射珊瑚般坚实。隔壁是从肠系膜分泌出来。不同年龄的隔壁是互相邻接的,而石珊瑚目骨骼是辐射或双辐射对称。相反,一些化石珊瑚,邻接的隔壁是以年龄来排列,形成了一种两侧对称。石珊瑚目与四射珊瑚的分别亦在于其隔壁生长形式,它们会分泌出霰石外骨骼,隔壁会在每隔6个肠系膜生长出来。石珊瑚目有两个主要的次级结构:石珊瑚目可以是含有虫黄藻或不含虫黄藻的。但在含有虫黄藻的珊瑚中,其内皮层细胞充满了共生藻类。这类共生可以将接近95%虫黄藻所产生有机物转化为珊瑚虫的食物。而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及虫黄藻所制造多余的能量可以帮助石珊瑚生长快达3倍之多,因而有共生藻类有相当大的帮助。这类石珊瑚目因为对光线的严格要求,被限制在浅水(约60米水深)、有光、温暖却不过热、适度至快速流动的干净海水、充满氧气的地方,较喜欢坚实及非泥泞的表面。不含虫黄藻的珊瑚一般都不是形成礁的,大量分布在约水深500米的地方。它们可以生活在更寒冷及完全黑暗的地方,以吃浮游生物及悬浮有机粒子来产生能量。大部分不含虫黄藻的珊瑚的生长率都较为慢,而典型的结构都是含较少钙质的,故较易受到机械性破坏,例如海底拖网等破坏性鱼法,一次就会摧毁掉花费上万年形成的珊瑚群。石珊瑚目可以分芽及相对生长率来控制群体的形状。分芽可以再分为内触手芽及外触手芽。珊瑚虫在口道简单的分裂,每一颗芽则保有部分原有的口道,并重新发展余下的部分,这称为内触手芽。外触手芽则是在主体的触手环以外发生,分芽不会享有主体的功能。有关石珊瑚目的起源,现时有两个不同的假说。第一个是指古生代不同的四射珊瑚科直接(可能是多系群)演化出不同的石珊瑚目亚目;第二个则指石珊瑚目与四射珊瑚的相似性是源自古生代初期没有骨骼的共同祖先。近年发现古生代的珊瑚化石却拥有石珊瑚目的两个重要特征:霰石骨骼及隔壁的成形,故此增强了石珊瑚目是独自演化的假说。

相关

  • 肌细胞肌细胞也称为肌纤维,可以在肌肉组织中见到,这些细胞型态上属于长型且管状,肌肉细胞是从肌肉母细胞发育而来。经过肌肉生成(英语:Myogenesis)后肌细胞会特化成数种型态,包括骨骼肌、
  • 独立战争十三殖民地(1776年之前) 美利坚(1776年之后) 法兰西 西班牙 佛蒙特支援:大不列颠 大不列颠属美洲 汉诺威盟友:德意志雇佣兵(黑森佣兵): 黑森-卡塞尔 黑森-哈瑙(英语:Hesse-Hana
  • 全球和平指数全球和平指数(英语:Global Peace Index,亦称和平指数)是一套用作测量指定国家或地区的和平程度的指标,该指数由名为英国经济学人信息社(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的专家小组所
  • 生物转化作用生物转化作用(biotransformation)是指药物在发挥药效后要排出体外时,所产生的结构改变。毒性化学物质若是水溶性物质,则可由肾脏排出。若为脂溶性物质,则需要经过代谢过程后才能
  • 色差色差(英语:Chromatic Aberration,简称CA)是指光学上透镜无法将各种波长的色光都聚焦在同一点上的现象。它的产生是因为透镜对不同波长的色光有不同的折射率(色散现象)。对于波长较
  • 王 元王元(1930年4月30日-),原籍江苏丹徒,生于浙江兰溪,中国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籍江苏镇江丹徒,1930年4月30日生于浙江兰溪。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师从苏步青教授。因成绩优
  • Testosterone睾酮,又称睾固酮、睾丸素、睾丸酮或睾甾酮、睾脂酮等(英语:Testosterone),是类固醇激素,由男性的睾丸或女性的卵巢分泌,肾上腺亦分泌少量睾酮。睾酮是主要的雌雄激素及蛋白同化甾
  • 塞尔维特米格尔·塞尔韦特(西班牙语:Miguel Servet;拉丁文:Michael Servetus,1511年9月29日-1553年10月27日),全名米格尔·塞尔韦特-科内萨(Miguel Serveto y Conesa),外号Revés,别名米格尔·德
  • 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国际贸易大楼坐标:25°2′3″N 121°33′40″E / 25.03417°N 121.56111°E / 25.03417; 121.56111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国际贸易大楼(英语:Taipei World Trade Center International Trade Bui
  • 塞曼效应塞曼效应(英语:Zeeman effect),在原子物理学和化学中的光谱分析里是指原子的光谱线在外磁场中出现分裂的现象,是1896年由荷兰物理学家彼得·塞曼译注发现的,随后荷兰物理学家亨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