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泽克惟

✍ dations ◷ 2025-05-18 21:23:29 #1895年出生,1944年逝世,日本物理学家,地球物理学家,日本地震学家,战前日本学者,日本学士院奖获奖者,帝国学士院会员,东京大学教师,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东

妹泽克惟(日语:妹沢克惟せざわ かつただ  ?,1895年8月21日-1944年4月23日),日本地球物理学家、地震学家。曾任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所长一职,长期针对弹性力学进行研究。

妹泽克惟于1895年8月21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1921年于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船舶工学科毕业,并于次年留校成为助理教授,在末广恭二的指导下对振动论进行研究。在东京大学航空研究所(日语:東京大学航空研究所)进行研究后,被末广恭二邀请至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后于1928年任教授。1942年,由于原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所长寺泽宽一(日语:寺沢寛一)调任至航空研究所,妹泽克惟被选任为地震研究所新所长。任所长2年后逝世,死因为营养失调或肺病,亦有可能为过劳死。

虽然妹泽克惟因地震波传播的数理分析研究而受到关注,他也做过许多针对于飞机的机体构造的数理研究。同时,他还发表过关于船舶的振荡衰减和摩擦的研究,涉及矩形板和薄板的振动研究等多方面的论文。

1932年,岩波书店出版了由妹泽克惟编写的《振动学》。日本工学博士松浦克昌评价称,该书是囊括了当时振动学先进理论的大作。

表面波可被分为瑞利波和勒夫波。根据表层情况,实际观测的表面波与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瑞利波相比会表示出不同的性质。由于勒夫波没有上下振动的成分,瑞利波和勒夫波可以通过上下振动和水平振动的幅度差异来区分。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上下振动幅度较小的表面波,而且振动轨迹有时与常见的瑞利波相反。

1927年,妹泽克惟提出,分层的情况下的瑞利波的相位速度具有分散性的性质(M1系列)。1935年,妹泽克惟与地震工程学学者金井清(日语:金井清)共同在理论的层面上,表示了在具有表面层的情况下存在作为高次瑞利波的M2波。妹泽克惟与金井清共同发现的M2波在理论上解释了根据表层条件的不同有时会出现这样不常见的波。

1924年,日本船舶海洋工学会(日语:日本船舶海洋工学会)授予妹泽克惟论文奖。1931年,因地震波的生成与传播相关的理论研究被日本学士院授予学士院恩赐奖。

相关

  • 斯蒂芬·埃利奇斯蒂芬·约瑟夫·埃利奇(英语:Stephen Joseph Elledge,1956年8月7日-),美国遗传学家和癌症研究员,哈佛医学院教授。曾于麻省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他的研究重点是真核细胞DNA损伤反
  • 桃园中坜br /大都会区桃园都会区,其涵盖范围包括桃园市(不含复兴区)以及新北市莺歌区,都会区内以桃园区和中坜区为双核心发展,都会区人口约223万人,为次于台北都会区、台中都会区、高雄都会区的第四大
  • 恩斯特·卡尔滕布伦纳恩斯特·卡尔滕布伦纳(Ernst Kaltenbrunner,1903年10月4日-1946年10月16日)纳粹德国重要领导人,奥地利裔,党卫队上级集团领袖。在1943年,接掌国家安全总局与国际刑警组织。德国二战
  • 阿罗什塞尔日·阿罗什(法语:Serge Haroche,1944年9月11日-),法国物理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他的博士论文导师是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克
  • 反式剪接反式剪接指的是两条不同的mRNA的外显子连接到一起。与正常的顺式剪接不同,这里的两段外显子是来自不同的RNA的,但却可能来自同一基因。“经典”反式剪接见于锥虫和线虫,近期在
  • 药理疗法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药品指一切用作诊断、治疗、预防疾病
  • 库斑猪属库斑猪(Kubanochoerus)是一属大型及长角的猪,生存于中新世的欧亚大陆与非洲。其下最大的物种是巨库斑猪,肩高达 1.2米(3.9英尺) 及重 500千克(1,100英磅)。它们的头部很特别,眼睛上有
  • 专卖局坐标:25°2′2.6″N 121°30′53.53″E / 25.034056°N 121.5148694°E / 25.034056; 121.5148694专卖局为台湾日治时期的公卖机关,设立于1901年。其厅舍位于台湾台北市,为一栋
  • 基尔霍夫积分定理基尔霍夫积分定理(Kirchhoff integral theorem)表明,假设点P在闭合曲面 S {\displaystyle \mathbb {S} } 之外,只考虑单色
  • 张晓爱张晓爱(1946年-),女,江西南丰人,中国传媒工作者,北京电视台原总编辑,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