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泽克惟

✍ dations ◷ 2025-04-27 03:44:43 #1895年出生,1944年逝世,日本物理学家,地球物理学家,日本地震学家,战前日本学者,日本学士院奖获奖者,帝国学士院会员,东京大学教师,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东

妹泽克惟(日语:妹沢克惟せざわ かつただ  ?,1895年8月21日-1944年4月23日),日本地球物理学家、地震学家。曾任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所长一职,长期针对弹性力学进行研究。

妹泽克惟于1895年8月21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1921年于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船舶工学科毕业,并于次年留校成为助理教授,在末广恭二的指导下对振动论进行研究。在东京大学航空研究所(日语:東京大学航空研究所)进行研究后,被末广恭二邀请至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后于1928年任教授。1942年,由于原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所长寺泽宽一(日语:寺沢寛一)调任至航空研究所,妹泽克惟被选任为地震研究所新所长。任所长2年后逝世,死因为营养失调或肺病,亦有可能为过劳死。

虽然妹泽克惟因地震波传播的数理分析研究而受到关注,他也做过许多针对于飞机的机体构造的数理研究。同时,他还发表过关于船舶的振荡衰减和摩擦的研究,涉及矩形板和薄板的振动研究等多方面的论文。

1932年,岩波书店出版了由妹泽克惟编写的《振动学》。日本工学博士松浦克昌评价称,该书是囊括了当时振动学先进理论的大作。

表面波可被分为瑞利波和勒夫波。根据表层情况,实际观测的表面波与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瑞利波相比会表示出不同的性质。由于勒夫波没有上下振动的成分,瑞利波和勒夫波可以通过上下振动和水平振动的幅度差异来区分。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上下振动幅度较小的表面波,而且振动轨迹有时与常见的瑞利波相反。

1927年,妹泽克惟提出,分层的情况下的瑞利波的相位速度具有分散性的性质(M1系列)。1935年,妹泽克惟与地震工程学学者金井清(日语:金井清)共同在理论的层面上,表示了在具有表面层的情况下存在作为高次瑞利波的M2波。妹泽克惟与金井清共同发现的M2波在理论上解释了根据表层条件的不同有时会出现这样不常见的波。

1924年,日本船舶海洋工学会(日语:日本船舶海洋工学会)授予妹泽克惟论文奖。1931年,因地震波的生成与传播相关的理论研究被日本学士院授予学士院恩赐奖。

相关

  • 棉酚棉酚(Gossypol)是一种存在于棉花的棉籽及棉根皮中的多酚类物质。黄色晶体,有三种晶形。有毒,难溶于水,微溶于石油醚,溶于稀碳酸钠溶液、氨水(同时缓慢分解)、甲醇、乙醇、乙醚、氯仿
  • 地理极点以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极点列表。
  • 窦贤康窦贤康(1966年1月-),生于安徽泗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巴黎第七大学博士,空间物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2016年12月起任武汉大学校长、党委常委,2017年当
  • 大卫·阿罗拉大卫·阿罗拉(英语:David Arora,1952年10月23日-),美国真菌学家、博物学家与作家。他是两本最有名蕈类鉴定书籍,《蘑菇揭秘》(Mushrooms Demystified)与《All That the Rain Promises
  • 黑暗中的舞者《在黑暗中漫舞》(Dancer in the Dark),是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2000年时的电影作品,由冰岛歌手比约克主演。它是该导演拍摄的三部曲之第二部,另两部是《破浪》(Breaking the Wav
  • 半圆半圆为圆的任意一条直径把圆周分成两条弧。半圆的完整弧度始终为180°(相当于π 弧度或半圈)。它只有一条对称线(反射对称)。刻在半圆上的三角形必为直角三角形。在端点之间的直
  • 蝙蝠 (消歧义)蝙蝠是对翼手目动物的总称。蝙蝠还可以指:
  • 拉马特·阿维夫拉马特·阿维夫 (Ramat Aviv )(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 刘咸炘刘咸炘(1897年1月3日-1932年8月9日),字鉴泉,别号宥斋,中国四川双流人。史学家、文献学家和书法家。出生于儒学世家,曾祖父刘汝钦,祖刘沅,父刘梖文。刘咸炘初受从兄刘咸荥学,改由其父教
  • 伯纳德·F·舒茨伯纳德·F·舒茨(英语:Bernard F. Schutz,1946年8月11日-) ,出生于新泽西州帕特森,美国物理学家。他的研究方向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特别是引力波物理。 他是卡迪夫大学物理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