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佛村是大萧条期间美国无家可归者修建的棚户区。胡佛村的名字来源于大萧条初期时任美国总统的赫伯特·胡佛,而大萧条也被广泛地归咎于他。该词由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宣传主管查尔斯·迈克尔逊提出。 在1930年代,数以百计的胡佛村遍布全国,有成千上万的人居住在这些贫民窟中。
无家可归者在大萧条之前就已经出现,而在1929年之前就已发展成常态。多数大城市都为无家可归者建造了公寓,但大萧条使得住房需求成指数增长。无家可归者把棚户区建在接近免费汤发放点的地方,这些定居点往往非法侵入了私人土地,但是土地所有者常常忽略或者容忍这一行为。
生活在这样受迫的条件下,只有部分熟悉建筑技巧的人能用石头建造棚屋,更多的人只能从木箱中搜刮木材,并用纸板、废金属,或者其他一切能找到的材料盖房子。这些建筑中通常有一个小火炉、床上用品和一些简单的烹饪工具。男人、女人和孩子以相似的状态居住在胡佛村。胡佛村中多数的失业居民都寻求公共慈善机构的帮助,或向当时拥有房屋的人乞讨食物。
民主党以胡佛的观点命名了很多东西, 比如"胡佛毯"(保暖用的旧报纸),"胡佛旗"(把空口袋内外翻转),"胡佛革"(鞋底烂穿时用于修复的纸板),"胡佛马车"则是由马拉动的汽车,因为车主已经买不起燃料了。
在1940年经济复苏后,失业率下降,棚户区根除方案销毁了所有胡佛村。
在1930年代全美数百个胡佛村中,比较著名的胡佛村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