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出血

✍ dations ◷ 2025-02-23 07:05:03 #胃肠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英语:gastrointestinal bleed (GI bleed)、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是口腔至直肠之间任何部位的消化道出血。当短时间内大量出血时,可能导致的症状包含呕血、吐黑血(英语:Coffee ground vomiting)、便血,或黑便(英语:Melena)。长期的小量出血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而造成疲倦或心绞痛。其他症状则包含腹痛、呼吸困难,或昏厥。有时候小量出血并不会有任何症状产生。消化道出血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上消化道出血(英语: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与下消化道出血(英语: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或者肝硬化和肝癌容易合并的食道静脉曲张(英语:esophageal varices),也都可能成为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而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则通常是痔疮、癌症及炎症性肠病造成的。过去病史、理学检查和血液检查,都可以帮助诊断肠胃道出血。少量的出血可以透过粪便潜血反应(英语:fecal occult blood)来判断,而内视镜则可以定位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的出血区域。在不清楚病情的情况下,医学影像也是一项非常有用的工具。初步的治疗主要关注在复苏急救(英语:resuscitation)上如静脉注射与输血,通常要血红蛋白量以低于70-80g/L以下才会采取输血急救。在某些案例中会使用氢离子泵阻断剂、等体制素(英语:octreotide)与抗生素。如果其他方法都无效,则可能可以推测为食道静脉屈张,并以食道狭窄气球扩张术(英语:esophageal ballon)治疗。一旦发现有消化道出血的状况发生,建议在24小时内进行上消化道内视镜以及大肠镜(英语:Colonoscopy)照影,并进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比下消化道出血要常见。上消化道出血每年每十万人约发生50到150次。下消化道出血则是每年每十万人约发生20到30次。在美国,消化道出血造成每年30万次住院人次。消化道出血致死率为 5% 到30% 之间。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在男性较高,也随着年纪而上升。从口腔、食道、胃到十二指肠,其中任一器官发生病变而导致出血,称为上消化道出血,俗称胃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食道或胃静脉瘤、食道胃接合处黏膜撕裂、全身性疾病、和其他。十二指肠以下到直肠部分的出血称为下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的原因包括:痔疮、结肠炎、出血性直肠溃疡、大肠癌、良性息肉、感染性肠炎、憩室炎、血管异常增生、和其他。

相关

  • 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英语:Light-emitting diode,缩写为LED)是一种能发光的半导体电子元件,透过三价与五价元素所组成的复合光源。此种电子元件早在1962年出现,早期只能够发出低光度的红光,
  • 中子截面中子截面(英语:Neutron cross-section)常用于核物理学与粒子物理学中,表示入射中子与靶核交互作用的一种带有几率意义的常数。单位以barn表示,等于10−24cm2。中子截面与中子通量
  • 大韩民国总统外交 · 南北统一 · 阳光政策 · 行政区划 · 人权(朝鲜语:대한민국의 인권)政治主题大韩民国总统(韩语:대한민국 대통령/大韓民國 大統領 Daehanminguk Daetongnyeong ?),通
  • The Washington Post《华盛顿邮报》(英语:The Washington Post)是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具影响力与发行量大的报纸之一,共获得47座普利策奖,其中 2008 年获得独立的 6 项普利策奖,仅次于《纽约时报》
  • 唐纳德·威尼科特唐诺·伍兹·温尼考特(Donald Woods Winnicott,1896年4月7日-1971年1月28日),英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对客体关系理论有一定贡献。他在40年的时间里研究人类成长,希望阐明
  • 解码编码是信息从一种形式或格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解码则是编码的逆过程。对于特定的上下文,编码有一些更具体的意义。
  • 脊椎滑脱脊椎滑脱,又名椎间滑脱,是一类骨科病。“脊椎前移”为其中一种,表现为一节腰椎在相邻腰椎体或骶骨的上方向前滑移。该症常伴有椎弓融合不全,自上方传到椎弓的压力能促进滑移。患
  • 牙科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牙医学(法语:Dentisterie; 英语:Dentistr
  • 针灸学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体。中医学中采用针刺或火灸人体穴位来治疗疾病,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根据中医学理论,通过刺激穴位可以改善经络中的气的
  • 嗅觉系统嗅觉系统是指感受气味的感受系统。大部分哺乳类及爬虫类动物的嗅觉系统由主要嗅觉系统(main olfactory system)及辅助嗅觉系统(accessory olfactory system)组成,前者负责感应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