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节

✍ dations ◷ 2025-11-12 05:44:53 #1901年出生,1977年逝世,中山大学教授,中国历史学家,岭南大学教授,国立清华大学校友 (北平),刘姓,罹患癌症逝世者

刘节(1901年8月8日-1977年7月21日),原名翰香,改名节,字子植,号青松。浙江省温州府永嘉县人。中国当代历史学家,曾任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因其在政治运动中表现出的人格品质而受到后世尊敬。

早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毕业于上海国民大学哲学系,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为该院第二届学生,师从王国维、梁启超和陈寅恪。1949年初随陈寅恪到岭南大学任教。1952年10月,岭南大学并入中山大学,刘节转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后成为历史系主任。

从一九五四年起,刘节便因屡屡挨批,被迫愤而辞去系主任之职。在1958年政治运动迭起,至其后文化大革命时,刘节均表现出中国传统学人的道德气节。当时,曾经有人暗示刘节,只要批判其师陈寅恪,将会很快过关,但刘节却丝亳没有退缩,甚至愿意舍生取义代陈寅恪被批判,受尽屈辱,他被要求自我批判时说到:“我的学问远不及我的老师,今天我能代替他,是我的光荣!”

1962年11月在一次会议上,刘节公开提出不同于官方主流观点的阶级对抗的解释,他认为中国的历史模式跟西方的不同,阶级斗争可能曾经支配西方历史的发展,并且可以解释当代的事件,却不曾支配中国的发展。并认为不应该将阶级的概念不适当地强加于古人。

刘节先生说过:“我是学孔子的,我从孔子得到好处,我不能忘恩负义。马列主义好,但我用不上,孔子的学说我用得上。开会总要发言,发言就要讲真话。我写了《怎样研究历史才能为当前政治服务》,结果就大会小会评判我。在会上我没有认错。很多人劝我退休,我相信党,所以我不怕”。

此外,每年过节,刘节均会拜访其师陈寅恪,即使当时政治之混局,没人敢当面接触备受批判的陈寅恪,刘节依然固我;在陈寅恪大发脾气声下,照样行下跪之礼。

刘节在1977年7月21日因喉癌病逝,享年76岁。

相关

  • 胡贝尔罗伯特·胡贝尔(英语:Robert Huber,1937年2月20日-)生于慕尼黑,德国化学家,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1901年:范托夫 | 1902年:费歇尔 | 1903年:阿伦尼乌斯 | 1904年:拉姆齐 | 1905年:拜
  • 网状细胞网状细胞(reticular cell)是一类能合成Ⅲ型胶原α1并以之形成网状纤维的成纤维细胞。该细胞围绕着网状纤维,使之与其它组织成分和细胞分离开来。网状细胞产生并维持纤维网络,可
  • 元首 (纳粹德国)元首(德语:Führer,一字在德国已不常用。Anführer,由于有相似而较实际的意思,所以更常用于翻译“领袖”一词,同时Führer组成很多字词,例如Zugführer(火车司机),Flugzeugführer(飞机
  • 圣达味圣达味,基督教译圣大卫(Saint David;威尔士语:;拉丁语:Davidus;约500年-589年3月1日)是6世纪的一位威尔士圣人,现在是威尔士的主保圣人。传说中,他是圣嫩(Saint Non)之子,锡尔迪金王国(King
  • 金枝芒金枝芒(1912年-1988年1月28日),原名陈树英,笔名有陈英树、殷枝阳、乳婴、周容、周力、老陆、夏阳。1912年生于江苏常熟,中学时期参与爱国救亡运动。毕业后赴师范就读,与同学周文琴
  • 国家宝藏 (海外台湾史数据库)国家宝藏(英语:Taiwan National Treasure)是一个非营利的线上开放海外台湾史数据库。在2017年由三位在美国纽约的台湾人发起:萧新晟、林育正跟庄士杰。成立的宗旨是希望能让更多
  • 苏普丽亚·帕塔克苏普丽亚·帕塔克·卡普尔(英语:Supriya Pathak Kapur,1961年1月7日-)是一名印度女演员,主要作品是宝莱坞电影和印度电视连续剧。她最为人所知的作品包括电视连续剧《Khichdi》、
  • 李卫 (消歧义)李卫可以指:
  • 野田毅 (政治家)野田毅(1941年10月3日-)日本政治家。日本众议院议员(16期),是现今自民党众议员中当选次数最多,也是现任众议员中当选次数第二多的议员(仅次于小泽一郎)。现任日中协会会长。历任建设
  • 孙志仁孙志仁,福建连江县西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庚辰科进士,担任夏津县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