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25°08′05″N 121°49′23″E / 25.134709°N 121.823072°E / 25.134709; 121.823072
深澳岬角,旧名番仔澳,是位于台湾新北市瑞芳区深澳渔港旁的海岬。
该岬岩长约800米、高约81至35米之间。是受东北季风影响、以及地质软硬不同造成差异侵蚀的海蚀平台,有唤作“印地安人酋长岩”、“象鼻岩”等各类奇岩怪石。九二一地震后,不少原本矗立崖边的蕈状岩被震断,只剩底部。
早期此地为军方管制区,有军营驻守,直到2000年代中期才开放,开放后陆续受台62线快速公路的兴建等因素而逐渐被外界所知。因为曾是瑞芳深澳渔港的海防重镇,得以保留许多蕈状岩、蜂巢石等特殊海蚀地形。与野柳性质相近,蕈状岩地貌媲美野柳。平日常见钓客;假日多来游客。
由于季风吹拂的等关系,海洋废弃物会堆积在此岬一带。也被民众当成越野摩托车的特技练习场,破坏生态自然。核四停工后,台电曾计划在此兴建深澳发电厂的卸煤码头,被基隆市议员反对。
因部分地为私有地,属三不管地带,对练骑越野车、烤肉、制造垃圾的民众,只用《废弃物清理法》开罚六百元罚金。瑞芳居民向新北市政府提案纳入北海岸及观音山国家风景区,望以《文化资产保存法》达到吓阻作用。不过在2016年因私有地主认为管制严影响观光,反对成为自然保留区,遂胎死腹中,为基隆北海岸少数未纳入国家级风景特定区的地带。
由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渔业署举办的2013年“十大经典魅力渔港”网络票选活动中,深澳渔港靠着深澳岬角的奇形地质景观因素;拿下该活动里特色渔港组排行的首位。
印地安人酋长岩,当地人匿称“海巡署永远的义工”。
象鼻岩是受海水侵蚀凹陷形成的海蚀天然拱,状似大象长鼻深入海中。曾遭人恶意涂鸦。
废弃岗哨与深澳渔港
蕈状岩与水湳洞
蕈状岩与基隆屿
蕈状岩与悬崖
深澳岬棒受网渔船作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