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经

✍ dations ◷ 2025-05-04 15:18:55 #书籍类型,媒介史,佛经

贝叶经(卡纳达语:ತಾಳೆಗರಿ,泰米尔语:ஓலைச் சுவடி),是起源于古印度,约公元前一世纪末,因为锡兰僧团中的长老有鉴于国内曾发生战乱,担心早期流传下来的教典散失,由以坤德帝沙长老为首的大寺派(又称为摩诃毗诃罗住部)的五百名阿罗汉长老,于斯里兰卡中部马特列地区的阿卢迦寺举行上座部佛教历史上的第四次结集,会诵集结三藏教典,并以僧伽罗文字将经典写在贝叶上成书,这是首次将三藏集结成书面。

贝叶经是流传于中国西双版纳傣族以及东南亚、南亚诸国常见的佛经装订模式。取用贝叶棕树叶,煮过后晒干,刻上文字后用颜料使字明显,再组作书页,页边并涂以金漆,配有具保护性的硬底封面。

贝叶经由左而右、由上而下刻写,单面刻写完毕则由下方掀起反面继续刻抄,所以两面的刻抄方向不同,但方便于阅。通常贝叶经之叶数标示于每片贝叶“反面”之左上角。编目时着录其总叶数而非单面页数,另外着录其起讫叶码。

在贝叶尺寸大致有大、中、小三种尺寸,而同一部典籍的尺寸会是一致的。每片贝叶洞孔的位置一致以方便整部经典的固定。一部经典通常由300至数十叶组成,其叠放的高度则不等,有时同一落经典乃由数部典籍叠放一起,亦有同一部典籍由数落组成。每片贝叶的行数通常有9、10、11及12行等形式。

贝叶经被载以多种语文及字体,如缅文、梵文、藏文、巴利语、泰米尔文等,各国间发展出的贝叶经抄刻、装潢及形式亦略有不同,甚至基于贝叶经抄刻目的之不同亦产生各种形式的贝叶经。

是贝叶上镂刻以的缅文或缅文巴利语的贝叶经典。贝叶片片整齐叠放,整落贝叶的上下有护经板将其夹住,在贝叶经距中间相等距离处有两洞孔,以细木签将其上下贯穿,以固定整落贝叶经,之后再用两条绑绳,在左右处将其牢固捆绑,而贝叶经之外面则有包裹巾及饰带包起来。有的再加上一把分叶签,以协助读经者能分开相黏的叶面。

缅文贝叶经之叶码标示非数字标示记号,而由缅文子音之变化12音为一组的数值。同一套贝叶经含有数部经典,叶码有时会连续标示,而有些则另起叶码从“ka”开始

通常使用铁笔将文字刻于贝叶上再用天然油涂抹在叶面上,使刻出的字迹能清楚显现。缅文贝叶经中,“kammavaca”是一种装饰性的典籍,每片贝叶仅刻写四行,字体状似罗望子种子而著称,华丽者有以螺钿来装饰字体。

参见: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相关

  • 炖是一种加汤汁慢煮的烹调方法。炖一般是先加调味蔬菜(中餐用葱姜,西餐用洋葱等)炒,然后加主料略炒,再加大量的清汤(水)和调味品,盖盖在小火上慢慢煮到酥烂。主料因地区和菜肴不同,可
  • 弹道导弹潜舰弹道导弹潜艇(英语:Ballistic Missile Submarine)是一种以发射弹道导弹为主要功能、专用于水底隐身潜航以作为核威慑(nuclear deterrent)武力平台的潜艇类别。世界上最早成军的弹
  • 春秋《春秋》本指先秦时代各国的编年体史书,但后世不传,现在通常指唯一留存至今的鲁国《春秋》。《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官所编之史书重新修订而成,记述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
  • R语言R语言,一种自由软件编程语言与操作环境,主要用于统计分析、绘图、数据挖掘。R本来是由来自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罗斯·伊哈卡和罗伯特·杰特曼开发(也因此称为R),现在由“R开发核心
  • 电击遭雷击的患者,腿部表面有红色条状痕即电流流经的痕迹 。触电是指当生物(主要指人类)与电有直接的接触时,因此感受到疼痛或甚至受到伤害的意外事故。被雷电击中(简称雷击)也属于触
  • 王文兴王文兴(1939年9月24日-),台湾小说家。出生于福建省福州,1946年举家迁台,先住在台湾南部的东港,两年后迁居台北。他在附中时对文学产生兴趣,同时开始写小说。附中毕业后考取国立台湾
  • 逊毕拉河逊毕拉河又称逊河、逊比拉河、逊别拉河,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西北部,是黑龙江右岸支流,发源于黑龙江黑河市爱辉区二站乡大岭林场北部,干流向东流经孙吴县中部和逊克县北部
  • 龙棕龙棕(学名:)为棕榈科棕榈属下的一个种。
  • 周水子站周水子站是位于中国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的一座火车站,建于1907年,现为沈阳铁路局管辖的二等站。未来的大连地铁4号线将要经过本站。岛式月台1面2线地上车站。车站周边主要是
  • 黄斐瑜黄斐瑜(1974年8月29日-),台湾新闻主播,现任TVBS新闻台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