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饭

✍ dations ◷ 2025-09-04 18:07:20 #印度食品,新疆食品,中东食品,米饭

抓饭,也叫手抓饭,是西亚、中亚、南亚等地的传统食物,也是中亚族群的标志性食物。不同地方的手抓饭有不同的风味,除了用料不同外,佐料也是主要原因。常见的特征包括用汤来煮米饭(或其他谷物)、加入香料、肉、蔬菜和果干,并追求让米粒分开而不是黏在一起。

抓饭在西亚、中亚、北印度等地的语言中被称为pilav、pilau、plov、pulao、polo等,最终皆源自梵文pulāka,意思为直立,可能指米饭粉粒分明的样貌。

中文“抓饭”一词应是因为会吃抓饭的民族大多有徒手进食的习俗而得名,虽然如今餐厅内已提供勺作为餐具,但中文名称并不加改变,依然称其为抓饭。

最早的纪录出现在13世记的阿拉伯文书籍,可能是穆斯林的菜。源自南亚,在阿拔斯帝国期间,此菜从印度一路传到西班牙,发展成西班牙大锅饭(西班牙语paella为同一词源)。

维吾尔抓饭称为ﭘﻮﻟﯘ‎(polu),主要原料有洋葱、羊肉、胡萝卜、大米、盐(葡萄干、杏干)等。其使用的羊肉多为带有脂肪的前腿肉、后腿肉或胸腹部的肉,可以带骨头一并下锅,但骨头的占比不可超过纯肉。

手抓饭大体制作方法如下:先在锅中放入炒菜量2~3倍的植物油并加热,然后放入洋葱丝翻炒,然后放入羊肉煸炒,炒至羊肉变色时放入胡萝卜条(直径1 cm左右),将羊肉翻至胡萝卜之上,待油沁入胡萝卜后加入开水,将浮沫撇去。此时放盐调味,亦有同时放入切好的西红柿者。待开锅时将提前备好的大米沿锅边倒入,然后用小火慢闷,待米饭成形后,将要出锅时将肉、胡萝卜和大米搅拌均匀盛出即可,亦有米饭成形后以白菜覆盖其上的做法。也可在米饭成形后加入杏干、葡萄干等干果,待闷软后和抓饭一起食用。

抓饭以其营养均衡且味道鲜美,而作为日常快餐遍布大街小巷。由于制作简单、可以同时供应大量食客,且数小时保持色香味形不变,故而是招待大量客人的场合中主要的食物。

土耳其的抓饭没有配料,通常为米加上一种南欧常见的短粗面条煮成。除盐之外并不调味,作为主食。


相关

  • 地舌菌纲地舌菌纲(学名:Geoglossomycetes)是子囊菌门盘菌亚门的一个纲,为一个单型的分类元,其下只有地舌菌目(Geoglossales)一个单型目,而地舌菌目亦只有地舌菌科(Geoglossaceae)一个科。地舌
  • 污染地下水污染是指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水质朝着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地下水污染的就是有很多,这是国内主流的解释。
  • 肥害肥害是由于肥料配制不当,加入过量氮肥或腐熟不充分的有机肥,或根外追肥浓度过高而引起的,使土壤产生盐渍化。
  • 咽鼓管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tubal tonsil)为组成瓦尔代尔氏扁桃体环(Waldeyer's tonsillar ring)的四大扁桃腺群之一,其中包括有腭扁桃体(Palatine tonsil),舌扁桃体(lingual tonsils),咽扁
  • 美国国家足球队美国国家足球队(英语:United States men's national soccer team,USMNT)成立于1913年,并于1914年加入FIFA,成为其成员之一,美国的球衣赞助商是耐克。美国早在1930年的第一届世界杯
  • 桐油树桐油树(学名:Jatropha curcas),又名麻风树、痳疯树、南洋油桐、黄肿树、假白榄等,为大戟科落叶灌木。其发源地在加勒比海的岛上,但葡萄牙商人把它引进了非洲和亚洲各地,现已分布在
  • 构型翻转瓦尔登翻转,即化学反应中,分子在手性中心发生的构型转换。这一现象最早是由德国化学家保罗·瓦尔登(Paul Walden)在1896年发现的。他发现,用五氯化磷在醚中处理(−)-苹果酸(4),可得(
  • 内阁官房长官内阁官房长官(日语:内閣官房長官、英语:Chief Cabinet Secretary)(简称官房长官)为日本国政府根据内阁法(日语:内阁法)设置内阁官房的最高首长,相当于日本内阁秘书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 桑戈尔利奥波德·塞达尔·桑戈尔(Léopold Sédar Senghor,1906年10月9日-2001年12月20日),塞内加尔诗人、政治家、文化理论家,1960年至1980年任塞内加尔首任总统,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最重
  •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英语: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缩写:DBMS) 是一种针对对象数据库,为管理数据库而设计的大型电脑软件管理系统。具有代表性的数据管理系统有:Oracle、Microsoft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