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森陨石坑

✍ dations ◷ 2025-11-16 19:27:39 #地球撞击坑,白垩纪,爱荷华州地质,爱荷华州地理

曼森陨石坑(Manson impact crater)是美国爱荷华州曼森附近一个形成于7400万年前(白垩纪)的陨石坑。形成该陨石坑的撞击事件是在北美洲已知规模最大的几个。先前地质学家认为曼森陨石坑的形成与恐龙灭绝有关,不过同位素定年结果确认它的形成年代远早于恐龙灭绝的时间。

曼森陨石坑所在地因为被年代较近的冰碛土覆盖,在今日的地表无法找到它存在的证据,并且它所在地点今日是平坦的平原。不过,在地表下20到90米是直径约38公里的撞击结构。该陨石坑位于波卡洪塔斯县东南角,并延伸入相邻的三个县。早在1912年当地就发现了通过变形岩层的异常钻井岩屑,之后的报告则描述发现了“含有熔融杂岩体的结晶碎屑角砾岩”。1955年开始的一项研究将当地标示为潜火山结构(假设火山蒸气爆发)。对当地更进一步研究以后,罗伯特·迪茨于1959年提出曼森陨石坑是因为天体撞击而形成,1966年尼可拉斯·萧特提出了冲击石英颗粒存在的证据,确认它是经由撞击事件形成的。

1991到1992年间美国地质调查局和爱荷华州地质调查局等单位共同对曼森陨石坑进行更进一步的调查,并试图找出它和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相关联的可能性。从撞击坑中心取出物质进行 40Ar/39Ar 同位素比例定年的结果发现它的形成年代约7400万年,比灭绝事件早了900万年。

形成曼森陨石坑的天体可能是一个直径约2公里的石质陨石,而撞击地点是西部内陆海道的海岸附近浅海。该次撞击扰乱了前寒武纪的花岗岩、片麻岩和页岩基岩分布,从古生代泥盆纪到中生代白垩纪的沉积岩也受到影响。曼森陨石坑上的石灰岩层则是当地的硬水瞬间汽化后沉积在基岩上而形成,这使曼森当地的水至今仍是硬度异常低的软水。

坐标:42°35′N 94°33′W / 42.583°N 94.550°W / 42.583; -94.550

相关

  • 活性炭活性炭(英语:Active charcoal),亦称活性碳(英语:Active carbon)、活化炭(英语:Activated charcoal;Activated char)或活化碳(英语:Activated carbon),是黑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的碳物质。活性炭
  • 以马内利以马内利(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amey
  • 运算符算子(英语:Operator)是将一个元素在向量空间(或模)中转换为另一个元素的映射。 算子对于线性代数和泛函分析都至关重要,它在纯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许多其他领域中都有应用。 例如,在经
  • 省水效率省水效率可以定义为虽然两种意义时常相互混用,但是节约用水与省水效率有一点相当不同。省水效率着重于减少浪费。效率的重点在于减少浪费,而非减少使用。它也强调只要使用者做
  • 涌现涌现(英语:emergence)或称创发、突现、呈展、演生,是一种现象,为许多小实体相互作用后产生了大实体,而这个大实体展现了组成它的小实体所不具有的特性。许多人都曾定义过“涌现”
  • 曲率在数学中,曲率(curvature)是描述几何体弯曲程度的量,例如曲面偏离平面的程度,或者曲线偏离直线的程度。在不同的几何学领域中,曲率的具体定义不完全相同。曲率可分为外在曲率和内
  • 咬合咬合,又称�(Occlusion),是牙科术语,即是牙齿对应;通常是指上颌骨与下颌骨的牙齿对应,当咀嚼或休息时两者的接触时间。�字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第二任院长邹海帆在1920年代、1930
  • 楯魮楯魮(学名:)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的其中一个种。该物种于1963年由Jacques Daget描述及命名,分布于非洲Diogou、Diani与Simandou 河流域,体长可达25.6公分。 维基物种中有关楯魮的
  • 郭柏鹭郭柏鹭(1997年9月25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因父亲将其照片上传至网易相册后被网友发现并广泛转载而出名,目前出演过多部电视剧以及广告片,是中国大陆地区的著名童星。
  • 赫尔曼·E·戴利赫尔曼·E·戴利(Herman E Daly,1938年-),美国生态经济学家,环境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专家,国际生态经济学学会主要创始人。1967年获范德比尔特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路易斯安那大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