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41/44、K43/42次列车是中国铁路运行于首都北京与甘肃敦煌之间的一对快速旅客列车,列车自1959年起开行,是包兰铁路上开行的第一趟旅客列车,现由兰州铁路局兰州客运段负责客运任务。列车使用中国铁路25G型客车,沿丰沙铁路、京包铁路、集包铁路、包兰铁路、干武铁路、兰新铁路、敦煌铁路运行,全程2584公里,途经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两区三省一市。其中北京站至敦煌站运行35小时35分,使用车次为K41/44次;敦煌站至北京站运行36小时05分,使用车次为K43/42次。因该列车自1959年开行以来至2016年5月,运行线路基本没有变化,且从1961年以来一直沿用"43/44"这个车次,该列车也被中国大陆的铁道迷称为“京包、包兰太上皇”。2016年5月改线后,该列车成为北京首班直通敦煌的列车。
1958年8月1日,包兰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宁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翌年夏季,由大同客运段担当的京兰61/62次直快车队组建完成,开行了北京往返兰州的61/62次直快列车,该列车经由丰沙、京包、包兰线运行,成为了包兰铁路上开行的第一趟旅客列车,当时61/62次列车每周开行三次,另外四天的同一运行时刻分别开行北京-莫斯科的3/4次特快一班和北京-包头的63/4次直快三班。1961年,随着全国铁路调整运行图,该列车车次变更为43/44次,并一直沿用至今。该列车的开行,使包兰沿线的城镇诸如白银、中卫、银川、石嘴山、乌海、临河等拥有了直达北京的列车,该次列车也是包头、呼和浩特、集宁和大同等地重要的进京列车。在169/170次直快列车(北京↔银川)开行之前,43/44次直快列车是银川乃至宁夏人民去北京的唯一列车。
1965年,列车由丰沙线改经京包线关沟段运行,经柳村六线-广安门-西直门运行,同时每周安排两班加挂北京至乌兰巴托的国际联运车厢。1968年,列车改经东北环线运行,在沙河接入京包线,同时不再加挂国际联运车厢。1981年10月11日,该列车升级为43/44次特快列车。1984年3月,43/44次列车的餐车实现烹饪过程清真化。
1998年10月1日,43/44次列车由京包线关沟段改经丰沙线运行,同时改在北京西站到发。彼时的43/44次列车由北京铁路局大同列车段担当客运,与北京西至大同的205/206次列车套跑,并被命名为“恒山春号”。2000年10月,中国铁路实施第三次大提速,43/44次列车改由兰州铁路局担当,恢复北京站到发,车次变更为K43/44次,并隔日开行至嘉峪关,成为河西走廊开往北京的唯一列车。实际上在2000年暑运期间,仍由大同列车段担当的43/44次列车就已采取隔日开行至嘉峪关的措施,同年10月21日图定。
K43/44次在改由兰州铁路局担当后重新使用25B型非空调客车,2002年12月8日更换为25G型客车,成为兰州局内第一列在卧铺车上安装阅读灯、硬卧车厢为半封闭式的列车。2008年春运时期,根据北京站客运部门的统计,该列车的客流量位列第四位,成为“十大乘客最多的车次”。2011年年底,该列车再次被铁道部授予“红旗列车”称号,连续两年摘得此冠。2014年7月1日,根据新的铁路运行图,该列车增加呼和浩特东站停站。由于该列车特殊的历史地位,并因其自1959年开行以来至今,运行线路基本没有变化,且从1961年以来一直沿用"43/44"这个车次,该列车也被中国大陆的铁道迷称为“京包、包兰太上皇”。
2016年5月15日,嘉峪关(兰州)~北京K43/44次运行区段调整为敦煌~北京间运行,车次调整为敦煌至北京K43/42次,北京至敦煌K41/44次,车体套用敦煌至嘉峪关的K9699/9698次,由兰州客运段、车辆段及武威公安处担当,不再进兰州站。
2002年12月,为迎接十六大开完后的第一个春运,兰州铁路局客运公司投资1.1亿元购置了75辆25G型新型空调车体,全部投入了进京路线。自2002年12月8日兰州开K44次,12月9日嘉峪关开K44次,12月10日北京开K43次起,由兰州铁路局担当的兰州、嘉峪关——北京的K43/44次旅客列车淘汰过去使用的22型客车和25B型客车(即俗称的“绿皮车”),全部更换为25G型新型空调车体(即俗称的“红皮车”),同时票价大幅上调。该列车现行编组如下:
2011年2月2日,中国农历大年三十的中午,裂像合作社两位摄影师手持硬座车票,登上了由北京往西的K43次列车,完成了“从除夕开往新年”的跟随记录行动。
2016年5月14日起,K43/4次“文化圣殿敦煌号”品牌列车上,新加载了KTV、茶道表演、游戏机、读书间等娱乐设施,还将莫高窟、月牙泉等景点以视觉的形式浓缩到列车的装饰上,将车厢打造成“移动展览馆”,让人在漫长的旅途中感受敦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