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望尼·巴蒂斯塔·维奥蒂

✍ dations ◷ 2025-08-02 01:15:12 #1755年出生,1824年逝世,意大利古典音乐作曲家,意大利小提琴家,古典主义作曲家

乔望尼·巴蒂斯塔·维奥蒂(意大利语:Giovanni Battista Viotti,1755年5月12日-1824年3月3日),意大利18至19世纪初非常著名的小提琴家及作曲家,并且在法国巴黎及英国伦敦管理多间歌剧院。他以创作了最少29首小提琴协奏曲而著名,其中的“a小调第22号”、“G大调第23号”更是其代表作品。

维奥蒂1755年出生于萨丁尼亚王国的丰塔内托波(即现时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韦尔切利省内),父亲菲利斯(Felice Viotti)是一名铁匠,但喜欢于晚上邀请朋友在家中举行音乐会,亦会吹奏圆号,因此小维奥蒂年幼时便时常接触音乐,亦开始产生兴趣,菲利斯看到小维奥蒂对音乐似乎有天分,便在家向他教授音乐知识。1766年,小维奥蒂于一次在斯特兰比诺(亦有指是在伊夫雷亚)的一个宗教活动中表演,被那里的主教方济各·罗拉蒙席(Monsignor Francesco Rorà )看中,便游说把小维奥蒂送到都灵,在沃盖拉女侯爵的官邸内继续学习。小维奥蒂于官廷内的乐团担任乐师,并师随契隆尼亚蒂(英语:Ignazio Celoniati)的兄弟卡路·安东尼奥(Carlo Antonio Celoniati)学习;1770年,普格纳尼(英语:Gaetano Pugnani)来到都灵工作,担任杜林皇家剧院的指挥,也在都灵宫廷教堂内担任第一小提琴手。那时,阿方索王子(Alfonso Dal Pozzo della Cisterna)把维奥蒂交予这位名气十分大的小提琴家兼作曲家去栽培。普格纳尼的老师索美斯(英语:Giovanni Battista Somis)曾跟随柯里尼习琴,他十分喜欢维奥蒂,并愿意把他所有的知识和演奏技巧都传授予他。维奥蒂的音乐诣艺有着明颢的进步。1780年,普格纳尼带同维奥蒂外出表演,先后到访瑞士、普鲁士王国、波兰及俄罗斯,历时两年多。后来,普格纳尼准备回都灵,但维奥蒂希望可以追寻发展,便与老师分别后,前往法国寻求机会。

在意大利的韦尔切利,是每年一度的维奥蒂国际音乐比赛(英语:Viotti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的举行地点,而在意大利的多个地市也会举行“维奥蒂音乐节”。


相关

  •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英语:Stockholm syndrome;瑞典语:Stockholmssyndromet)又称为人质情结、人质综合征,是一种心理学现象,是指被害者对于加害者产生情感,同情加害者、认同加害者的某
  • MgBsub2/sub二硼化镁(MgB2)是一种离子化合物,晶体结构属六方晶系。它是一种插层型化合物,镁层和硼层交替排列。研究人员在2001年发现,一种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化合物硼化镁,在温度略接近绝对温度
  • 陕甘总督陕甘总督(满语:ᡧᠠᠨᠰᡳ ᡬᠠᠨᠰᡠ ᡳ ᡠᡥᡝᡵᡳ ᡴᠠᡩᠠᠯᠠᡵᠠ ᠠᠮᠪᠠᠨ,穆麟德:šansi g῾ansu i uheri kadalara amban),正式官衔为总督陕甘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
  • 左江左江(越南语:Tả Giang)位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北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是郁江右岸支流,发源于越南广宁省,在中国广西南宁市与右江相汇,干流全长591千米,平均比降0.
  • 古巴广播电视机构古巴广播电视机构(西班牙语:Instituto Cubano de Radio y Televisión,简称ICRT)是负责管理古巴全国广播电视机构的组织。古巴是美洲地区最早开通广播电视服务的国家之一。1922
  • 新潟县第1区新潟县第1区是日本众议院的选区,设立于1994年。北海道 13 | 山形县 4 | 静冈县 9 | 岛根县 3 | 大分县 4福井县 3 | 山梨县 3 | 德岛县 3 | 高知县 3 | 佐贺县 3青森县 4 |
  • 翁嘉化拿督斯里翁·嘉化爵士(Dato' Sir Onn bin Ja'afar',1895年 – 1962年1月19日),KBE,马来人政治家,马来西亚及马来联邦柔佛州首席部长。他是巫来由人统一组织(United Malays National
  • 原始迦南字母原始迦南字母是一个由22个截头表音字形组成的辅音字母系统,在青铜时代晚期(约公元前15世纪)的黎凡特文本内发现。字母表被公认在公元前1050年以前沿用,其后被腓尼基字母取代。以
  • 乙酸锰(III)乙酸锰(III)或三乙酸锰是一个无机化学试剂,常态下为二水合物且一般带有一些乙酸的气味。其化学式为C6H9MnO6.2(H2O)。无水乙酸锰(III)可以从乙酸溶液中结晶析出,其结构与乙酸
  • 李国祁李国祁,(1926年12月12日-2016年5月18日)台湾历史学家,德国汉堡大学博士。1949年至1973年任职于中研院近史所,为南港学派第二代学者。1996年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退休,2000年获得国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