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ions ◷ 2025-05-19 09:18:04 #金银器工艺,涂料,漆器

漆,又名大漆、生漆、木漆、土漆、国漆、山漆等,是一种从漆树皮层采集的乳白色黏稠性汁液,是一种天然涂料,主要由漆酚(含量约40%~70%)、漆酶、树胶质和水分等组成。具有黏接、加固、调合颜料、涂饰、硬化成膜、防护保护等功能。

漆是漆树的树脂,每年割漆的时间为4月至8月,以三伏天割取的漆液质量最佳。因盛夏时水分挥发快,阳光充沛,漆树长得最好。每天日出前是割漆的好时间,先用蚌壳割开漆树皮,然后将里面一层的木质切成斜形刀口,将蚌壳或竹片放在刀口下方,让漆液沿着它流下来,并用木桶盛起来。

漆可以制成漆器。漆器制作可以木、竹为“胎”,将干燥的竹木加工成合适形状,再刷上多层生漆。偶然也用陶、瓷、铜为胎,也有直接以漆为胎的。

生漆是从漆树上割取的天然漆液。生漆的主要成分是漆酚,容易引起皮肤过敏,但放置干燥后就变得无毒。漆液刚流出时呈乳白色,凝固后变为棕红,久放又会氧化变黑,“漆黑”一词就来源于此。

熟漆是指经过日照、搅拌、渗入桐油氧化后的生漆。

红漆是指在漆中添入朱砂而成的朱红色的漆。

漆液因为黏着性强,不仅有黏连、加固功能,并能在空气中在漆酶的催化作用下干固成薄膜,质地坚硬、能耐酸、不易剥离,因而能保护器物不破坏。将半凝固的生漆涂抹在器物表面,可使其防水防腐,长久不坏。漆液产生的薄膜光滑细腻,可在漆中加入各种色料,用来在器物表面作图示或绘画纹饰,以美化器物。自古以来漆液一直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广泛被使用来接着材料及涂料。

在新石器时代前期的中国已经制作漆器,比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瓜棱形朱漆碗,距今6000年。商周时期,人们已开始种植漆树。庄子在《人间世》中有语:“漆可用,故割之”,是中国最早关于采割生漆的记载。

英国科技史学者李约瑟宣称,生漆就是人类最早的一种“工业塑料”。

相关

  • 恐怖袭击恐怖活动(英语:terror)是指恐怖份子制造的危害社会稳定、危及平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的一切形式的活动,通常表现为针对平民的大规模伤害、袭击公共交通工具和绑架等形式,与恐怖活动
  • 布农族布农族(布农语:Bunun),日治时期称为武仑族:104,为台湾南岛语族的一支。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伊能嘉矩在与粟野传之烝合撰的《台湾蕃人事情》中,将台湾原住民族分为七族与平埔族,并首
  • 弗罗拉·海曼弗罗拉·简·海曼(Flora Jean Hyman,1954年7月31日-1986年1月24日),美国女子排球运动员,著名主攻手,曾与郎平和米雷亚·路易斯并称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海曼曾获1984年夏季奥林匹克
  • 1808年1808年逝世人物列表: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镶嵌艺术镶嵌艺术,又音译为马赛克(英语:Mosaic,应源于“musa”,即希腊语中,掌管科学及诗歌艺术等九女神之名),平面作品又称镶嵌画、镶嵌细工或碎锦画,是一种装饰艺术,通常使用许多小石块或有色
  • 芽孢乳酸菌凝结芽孢杆菌(学名:Bacillus coagulans),又称芽孢乳酸菌(Lactobacillus sporogene),是一种可以产生乳酸的革兰氏阳性菌。此种细菌为杆菌,大小约为0.9*3-5微米,具有过氧化氢酶,营养型态
  • 袁应泰袁应泰(?-1621年),字大来,号位宇,陕西凤翔县人。晚明政治人物。袁应泰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中进士,授临漳知县,任内筑长堤四十余里,捍御漳水。迁工部主事,起用河南右参政,官至兵部侍郎。
  • 艾德华·泰勒爱德华·泰勒(英语:Edward Teller,原匈牙利名为Teller Ede,1908年1月15日-2003年9月9日),出生于匈牙利的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被誉为“氢弹之父”(见泰勒-乌拉姆构型),但他本人并不喜欢
  •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受欢迎女演员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受欢迎女演员注:2016年改称华语电影传媒盛典,2017年颁奖典礼改称2017年电影之夜
  • 辰溪县辰溪县,古称“辰阳”,位于湖南省西部、怀化市中部偏北。地图坐标为东径109°54'-110°32'、北纬27°53'-28°13'。辖域总面积1977平方公里,总人口51.61万人(2004年),其中非农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