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石散

✍ dations ◷ 2025-02-24 00:37:04 #灵药,毒品,中成药,矿物药

寒石散又名五石散,兴于魏晋,唐代后逐渐不为人所服用,现今流传方帖是由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五味石药合成的一种散剂。《世说新语·言语篇》引秦丞祖寒食散论,写到:“寒食散之方,虽出汉代,而用之者寡,靡有传焉。魏尚书何晏首获神效,由是大行于世,服者相寻也。”

矿石性的药材大多药性偏热,服用后全身酷热难当,必须以阴寒食物来抑其燥火,故又别名“寒食散”。 例如南梁的张孝秀在服寒食散后,“盛冬能卧于石”。服后身体燥热,需要吃冷食(酒须温)、洗冷浴及步行来发散药性,谓之“行散”。魏人何晏说:“服五石散,非惟治病,亦觉神明开朗。”长期服用,皮肤便会变得白嫩细致,六朝美男子,肤质皆以白皙闻名,王衍“手白更胜玉柄”,何晏引来魏明帝汤饼之宴。

但寒食散终究是毒物,长期服用会有很大的副作用,管辂形容何晏:“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晋书·皇甫谧传》提到服五石散“违错节度,辛苦荼毒,于今七年,隆冬裸坦食冰,当暑烦闷,加以逆咳,或若温疟,或类伤寒,浮气流肿,四肢酸重。”王奎克《五石散新考》推测五石散中含有礜石(砷矿物)而会使人中毒。

由于五石散服后会导致血液循环加快,所以亦被当作春药使用。对此,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总论》卷六《寒食散发候篇》引皇甫谧话:“近世尚书何晏,耽好声色,始服此药,心加开朗,体力转强。京师翕然,传以相授。”

寒食散的起源不明。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药方收录在宋代《金匮要略》)中,曾记载侯氏黑散,与紫石寒食散。侯氏黑散中使用了矾石(含硫酸盐类矿物的矿石),食用方法中注明宜冷食;在有些方书上,矾石被写为礜石(含砷的矿石,可炼制成砒霜)。紫石寒食散,则是以寒食为名,其中使用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锺乳。这两个方剂,常被认为可能是五石散的起源。

最早使用寒食散的人,可能是何晏。

相关

  • 阿瓦尔汗国阿瓦尔汗国,是由来自东方的游牧民族阿瓦尔人以中欧潘诺尼亚平原为中心建立的政权。公元567年,伦巴底人寻求阿瓦尔人的帮助一同进攻格皮德人,胜利后阿瓦尔人又说服伦巴底人迁往
  • 香精油精油(essential oil)是一种芳香物质,一般是从植物中萃取出来的芳香分子,为香水、调味料、化妆品等工业的重要产品,以及芳香疗法(aromatherapy)的主要原料。精油通常使用水蒸气蒸馏
  • 主神在许多多神论系统中有种趋势:其中一个神(通常为男性)拥有主神或众神之王的卓越地位。这种倾向与人类历史上政治权力与阶级制度的发展相并行,在这种制度中君主拥有人事的最终决定
  • 三一教传统宗教仪式:神明秘密社会:三一教,又名夏教,是明朝林兆恩所成立的一个宗教教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仅在福建省莆田市被承认为合法宗教。林兆恩于三十岁起在考察儒释道三教经典
  • 算命算命,或称命理学,是一种利用个人资讯,例如脸与手的纹路,出生八字、姓名笔划等配合术数来预测一个人的性格、能力、未来发展或判断命运吉凶福祸等的行为。算命很早就传播至东亚其
  • 1495年重要事件重要人物
  • 淡水水上机场坐标:25°09′52″N 121°26′51″E / 25.164415°N 121.447473°E / 25.164415; 121.447473淡水水上机场是台湾新北市市定古迹,位于台湾新北市淡水区,捷运淡水站出口右侧,紧邻
  • 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英语:Miranda v. Arizona,384 U.S. 436 (1966))是联邦最高法院于1966年审理并最终以5比4作出判决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案件。在判决中,联邦最高法院规定在实施
  • 新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是政治思想、动向及运动的一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因不满新左派的改革所产生的政治思想。新保守主义活跃年代为1980年代罗纳德·里根总统时期至2010年代。主要主张
  • 亚硒酸铜亚硒酸铜是一种浅蓝绿色粉末,难溶于水。亚硒酸铜可以通过氧化铜、氢氧化铜或碱式碳酸铜和亚硒酸的反应制备,如:也可由亚硒酸钠和硫酸铜作用,沉淀得到:其无水物可以通过二氧化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