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属圭亚那

✍ dations ◷ 2025-07-22 06:34:01 #英属圭亚那

英属圭亚那(英语:British Guiana)是前英国殖民地,为英属西印度的一部分,位于南美洲的北部海岸,现在被称为圭亚那合作共和国。

第一个发现圭亚那的欧洲人是英国探险家沃尔特·雷利爵士。荷兰人是第一批定居于此的欧洲人,从17世纪初开始,他们建立了埃塞奎博和贝比斯这两块殖民地,18世纪中期又添加了德梅拉拉这块殖民地。1796年,英国在法国占领荷兰的战争中接管了这三个殖民地。1802年,英国将控制权交还给巴达维亚共和国,但一年后在拿破仑战争中夺取了这些殖民地。这些殖民地于1814年正式割让给英国,并于1831年合并为一个殖民地,即英属圭亚那,殖民地的首都是乔治敦。

当英国人在殖民地开发甘蔗种植园时,引进了许多非洲人作为奴隶劳工。自19世纪末以来,圭亚那经济变得更加多元化,但一直依赖于资源开发。圭亚那于1966年5月26日脱离英国独立。

英国人在17世纪至少进行了两次不成功的殖民尝试,试图在后来被称为英属圭亚那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当时荷兰人在该地区建立了两个殖民地:由荷兰西印度公司管理的埃塞奎博和由贝比斯协会管理的贝比斯。荷兰西印度公司在18世纪中期建立了第三个殖民地德梅拉拉。在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战争中,荷兰被法国占领,而英国和法国处于战争状态,英国于1796年接管了这块殖民地。一支英国远征军从其殖民地巴巴多斯出发,从法国控制的巴达维亚共和国手中夺取了这些殖民地。这些殖民地不经斗争就投降了。起初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因为英国人同意让荷兰人创立的的殖民地法律继续有效。

1802年,根据亚眠和约,英国将殖民地归还给巴达维亚共和国。但是,在1803年拿破仑战争中恢复与法国的敌对状态后,英国在不到一年后再次夺取了这些殖民地。根据1814年的英荷条约,这三个殖民地正式割让给英国。后来荷兰人建立的三块殖民地合并为一块,这个殖民地被称为英属圭亚那。

英属圭亚那的经济完全依赖于甘蔗生产,直到19世纪80年代,蔗糖价格的下降刺激了向水稻种植、采矿和林业的转变。然而,甘蔗仍然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59年糖仍占出口的近50%)。在荷兰统治时期,殖民地和经济活动都集中在从海岸向内陆延伸的甘蔗种植园周围。在英国统治下,甘蔗种植扩展到更富裕的沿海地区,并加强了对海岸线的保护。在大英帝国废除奴隶制之前,糖料种植园主几乎完全依靠奴隶劳动生产糖。1823年,乔治敦发生了一场重大的奴隶起义。

19世纪80年代,人们在英属圭亚那发现了黄金和钻石矿藏,但这些矿藏并没有带来可观的收入。铝土矿的开采被证明更有前景,仍将是圭亚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制糖厂、碾米厂、锯木厂和某些小型工业(包括酿酒厂、肥皂厂、饼干厂和氧气乙炔厂等)之外,这个殖民地没有发展任何重要的制造业。

总部位于伦敦的布克集团公司(布克兄弟,麦康奈尔有限公司)主导了英属圭亚那的经济。从19世纪初开始,布克夫妇就在这个殖民地拥有糖厂,到19世纪末,他们拥有大部分糖厂,到1950年,除了三家糖厂之外,他们拥有其他的所有的糖厂。随着布克集团的成功和财富的不断增长,他们向国际扩张,并通过投资朗姆酒、制药、出版、广告、零售商店、木材和石油等行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布克集团成为殖民地最大的雇主,导致一些人把它称为“布克的圭亚那”。

英国殖民者在英属圭亚那建立了第一个铁路系统,从乔治敦到罗格诺的轨道长98千米(61英里),轨距为1,435毫米(4英尺8 1⁄2英寸),从弗里登胡普到帕里卡的轨道长31千米(19英里),规矩为1,067毫米,它于1848年开放。几条窄轨铁路是为制糖业而建的,其他的是为后来的矿山而建的。

1948年,当百慕大铁路被关闭时,铁路的机车、机车车辆、轨道、枕木和几乎所有相关的设备都被运往英属圭亚那,以翻新陈旧的铁路系统。

这些线路在1972年停止运行,但乔治敦的大型中央车站仍然屹立不倒。一些内地煤矿仍在运营窄轨铁路。

英国在英属圭亚那长期延续了荷兰殖民政府的形式。政策法院在殖民地总督(自1831年至1966年存在)的指导下行使立法和行政职能。一个被称为财政代表的团体与政策法庭一道,共同制定税收政策。大多数法院成员由总督任命;其余的则由选举人团选出。选举人团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他们拥有基于财产的限制性的特权,并且仅限于殖民地的大地主。在早期的几个世纪里,法院成员席位被糖厂的种植者和他们的代表所占据。

1891年选举人团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直接选举法院的选举成员。政策法院的职位一半是选举产生的,一半是任命的,所有的财政代表都是选举产生的。政策法院的行政职能已移交给一个由总督控制的新的执行委员会。选民和法院候选人的参与资格也被大大的放宽了。

1928年,英国政府废除了受荷兰影响的宪法,代之以英国殖民地宪法。设立了委任过半数的立法会,并加强了总督的行政权。这些宪法改革并不受圭亚那人的欢迎,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倒退。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1938年,西印度皇家委员会(“莫尼委员会”)被任命调查加勒比地区所有英属殖民地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在此之前发生了一些内乱和劳工骚乱。在其他变化中,委员会建议进行一些宪法改革。因此,一九四三年立法会多数议席改为选举产生,降低选民和立法会候选人的财产要求,并取消妇女和教士在立法会任职的限制。总督保留对行政会议的控制权,行政会议有权否决或通过违反立法会意愿的法律。

下一轮宪法改革发生在1953年。建立了一个两院制立法机构,包括下议院和上院国务院。议会的投票席位完全由选举产生。国务院的成员由总督和议会任命,并拥有有限的修改权力。政策法院成为行政机构,由总督和其他殖民地官员组成。实行了成人普选,废除了公职人员在财产方面的限制。

1953年4月27日新制度下的选举引起了严重的宪法危机。人民进步党在众议院的24个席位中赢得了18席。这一结果震惊了英国政府,它对人民进步党的强劲表现感到惊讶。它认为PPP对共产主义组织过于友好。

由于担心共产主义在殖民地的影响,英国政府暂停了宪法,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在1953年10月9日军事占领了英属圭亚那。在英国殖民办公室的指导下,总督在临时政府下直接统治殖民地,一直到1957年。1957年8月12日举行了选举,人民进步党赢得了新立法机关14个选举席位中的9个。

1960年3月在伦敦召开的制宪会议就另一个立法机构达成协议,由选举产生的议会(35个席位)和提名的参议院(13个席位)组成。在随后的1961年8月21日的选举中,人民进步党赢得了众议院20个席位,使其成为多数党,有权任命8名参议员。在1961年的选举中,英属圭亚那也实现了自治,除了国防和外部事务。多数党领袖成为总理,他随后任命了一个部长委员会,取代了前执行委员会。

从1962年到1964年,由于种族、社会和经济冲突而引起的骚乱、罢工和其他骚乱推迟了英属圭亚那的完全独立。各政党的领导人向英国殖民大臣报告说,他们无法就组成独立政府的其余细节达成协议。英国殖民地办事处强行实施了自己的独立计划,要求在新的比例代表制下进行另一次选举。英国希望这一制度能减少人民进步党赢得的席位,并阻止其获得多数席位。

1964年12月新立法机构的选举中,人民进步党获得45.8%(24个席位),人民国民大会获得40.5%(22个席位),联合力量获得12.4%(7个席位)。联合力量同意与人民国民大会组成联合政府,因此,人民国民大会领导人成为新的总理。1965年11月在伦敦举行的独立会议很快就独立宪法达成协议;它将独立日期定在1966年5月26日。在那一天的午夜12点,英属圭亚那成为了名为圭亚那的新国家。

1840年,英国政府指派罗伯特·赫尔曼·尚伯克与新近独立的委内瑞拉勘测并划定英属圭亚那的西部边界。委内瑞拉不接受尚伯克线,这条线把整个库尤尼河流域都放在英国殖民地之内。委内瑞拉宣称埃塞奎博河以西的所有土地都是它的领土(见此部分地图)。

这场争论断断续续持续了半个世纪,最终导致1895年的委内瑞拉危机,委内瑞拉试图利用美国的门罗主义来赢得对其立场的支持。美国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利用外交压力促使英国同意对该问题进行仲裁,最终同意了适合英国的仲裁条款。一个仲裁法庭于1898年在巴黎召开,并于1899年作出裁决。该法庭将约94%的争议领土判给了英属圭亚那。一个委员会根据裁决调查了一条新边界,双方于1905年接受了这条边界。

1962年,委内瑞拉重申了19世纪的主张,声称仲裁裁决无效。委内瑞拉法律顾问、纽约律师事务所Curtis、Mallet-Prevost、Colt & Mosle的冠名合伙人Severo Mallet-Prevost发表了一封信,指控法庭的法官们在俄罗斯和英国之间的幕后交易中行为不当。英国政府拒绝了这一要求,坚持1899年裁决的有效性。当时由人民进步党领导的英属圭亚那政府也强烈反对这一说法。所有各方在1966年圭亚那独立前夕解决这个问题的努力失败了;到今天为止,这一争议仍未解决。

相关

  • 视觉艺术视觉艺术(英语:Visual Arts),简称视艺,是一种艺术形式,是指本质上是以视觉目的为创作重点的作品,例如素描、绘画、摄影、版画、灯光和电影。而牵涉到三维立体空间物件的作品,例如雕
  • 美国驻南越大使馆美国驻南越大使馆(英语:Embassy of the United States, Saigon)是美国于1955年至1975年间设在南越(越南国及其后的越南共和国)首都西贡市(今胡志明市)的外交机构。由于驻越大使馆于
  • 扬·丁卡扬·丁卡(罗马尼亚语:Ion Dincă;1928年11月3日-2007年1月9日),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罗马尼亚第一副总理、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高委员会副主席,中将军衔。尼古拉·齐
  • 红学红学是一门以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为对象的研究。“红学”一词在嘉庆、道光年间出现,在当时是个开玩笑的说法。而研究《红楼梦》成为严肃专门的学问,始自胡适
  • 再死一次《再死一次》(英语:,繁体中文新版叫《死亡禁地》)是由美国小说家斯蒂芬·金所创作;在1979年出版以超能力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故事主角强尼·史密(johnney Smith)小时在户外溜冰时,意
  • 新高岛平站新高岛平站(日语:新高島平駅/しんたかしまだいらえき  */?)是位于日本东京都板桥区高岛平七丁目,属于东京都交通局(都营地铁)三田线的铁路车站。车站编号是I 26。计划中的临时站
  • 明天在地铁里擦肩而过的,是魔法般的恋爱《明天在地铁里擦肩而过的,是魔法般的恋爱》(日语:明日メトロですれちがうのは、魔法のような恋)是日本摇滚乐队SHISHAMO的第3张演唱会影像作
  • 智周智周(668年~723年),江苏泗州人,唐朝佛教法相宗高僧。其19岁受具足戒,师承慧沼,钻研法相。后住濮阳报城寺。唐武后长安三年(703年),新罗僧智凤、智鸾、智雄入唐学习法相宗要义,为其门下。玄宗开元五年(717年),日僧玄昉进入中国,并拜于其门下,智周亲受法相教义。其著作有《成唯识论演秘》、《梵网菩萨戒本疏》、《法华经玄赞摄释》、《大乘法苑义林章决择记》、《因明入正理论疏》等。
  • 高桥亲吉高桥亲吉(たかはし しんきち,1883年7月-?),东京帝国大学毕业,日本昭和初期之日本政府官员,本籍日本大分。高桥亲吉于1928年7月21日接替三浦碌郎,于台湾担任台北州知事,管辖今台北市、新北市、宜兰县及基隆市等地的行政事务。
  • 访客留言簿访客留言簿又称留言簿、访客簿、访客日志、访客书、访客相册,是一种供访客留下他们的姓名、邮编、电子邮件地址、即时通讯软件账号和任何意见的纸质册子、小本子或网站意见区。在教堂、旅馆、民宿、博物馆、学校、图书馆和其他对公众开放的设施中,这种纸质的访客留言簿很常见。留言簿中提供的姓名和地址经常被图书馆等机构管理者记录和整理,用于统计数据,并在将来与访客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