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 (佛教)

✍ dations ◷ 2024-09-20 08:46:39 #佛教术语,大乘佛教

真如(巴利文与梵文:tathatā)或实如(梵文:bhūta-tathatā),又译为如实、如如、本无、如,佛教术语,一般被解释为法(梵语:dharma)的本性,即法的真实本质,也就是法的真实自性。

Tathatā,在梵文与巴利文中,源自副词tathā,意为这样地、如此地、如是地,在加上抽象名词语尾tā之后,形成Tathatā,一个哲学用语,用来表示“如是如是地呈现”、“如是呈现的状况”,是让事物(法,梵语:dharma)如同它存在一般的存在、成为它成为的那个性质,也就是事物的真实本质。释迦牟尼住世时,经常自称“如来(Tathāgata)”,也是来自这个字根。汉译佛经时,为了要正确地表示宇宙真实名相的真情实意,只能用“如”或“如如”来形容,意即“就是那样子”的意思。

bhūta-tathatā,可见于现存的《金刚经》梵文本中,译为“真实真如”或“实性真如”,义即《解深密经》七真如中的“实相真如”,如来是无虚妄颠倒的诸法实性的异名。梵文bhūta(巴利语:Bhūtamidanti),源自于动词bhū(梵语:भू)的过去分词,意为已形成、已存在、已成为,可以被引申为存在、本质、此在、存有(英语:Being)、真实、众生、元素、万物、神明等。汉译为实、真实。在表示实性的“如”前,加入表示无虚妄颠倒的修饰词“真”,合为“真如”,表达了“这如是呈现的性质”,是比起事物表象存在,还要真实的内在存在。

佛教的理念认为,众生的根器不同,而现实中佛教名相又深奥难通,因而,在翻译家思维、运用佛教语言、表达佛教名相、令众生接受佛教理念的过程中,难免对概念名称有所增减,难能恰到其位。

在东晋之前的早期汉传佛教佛经译籍将“真如”译为“本无”,学者一般认为这是受道家老子思想的用词影响,以格义方式汉译而成。当时甚至曾出现“本无宗”。鸠摩罗什译师翻为“如”,求那跋陀罗译为“如如”,为直译。菩提流支与玄奘译为“真如”,为直译与意译混合。在玄奘之后,多译为真如。

佛教中,真如被用来表示诸法的真实相貌,因为各宗派在教义上,对“真如”有不同角度的诠释,因此“法性”(梵语:dharmatā)、“实际”、“实相”、“真实”、“实性”(svabhāva)、“法界”、“法身”、“真性”都经常被当成真如的同义词,来代换使用。

依各宗派宗义,真如也被等同于一些特定术语,中观学派将真如等同于“空性”;如来藏学派将真如等同于“如来藏”、“佛性”等。

天台宗归纳《法华经》,提出十如是。

在分别说部宗义、龙树《大智度论》和唯识学派五位百法等中,“如”即“真如”属无为法。

释迦牟尼佛教导多闻圣弟子正知善见缘起缘生法,透过真实正观,色法等五蕴,为无常、苦、非我、非我所,而真实智生,最终解脱。真实正观诸法真实的法性,因难以用语言表示,又以“如”、“如实”、“法如”、“法尔”等来形容它。

部派佛教时期,对于实如观察的结果,起了种种学说。在说一切有部所诵持的《杂阿含经》中,因缘法是“此有故彼有”而缘生法是“此法常住、法住法界、随顺缘起”;而此经的《相应部》和《法蕴论》版本则为缘起是“依此有彼有、法住法界”而缘生法是“无常、有为、所造作”法。《大毘婆沙论》将依据此段论述而认为“缘起是无为”者批判为分别论者。

《十八部论》和《部执异论》记载化地部的本宗同义有:“无为法有九种:一、思择灭,二、非思择灭,三、虚空,四、无我,五、善如,六、恶如,七、无记如。八、道如。九、缘生如。”

南传《论事》注释者觉音记载,北道派主张诸法的如性(tathatā),即自性,属无为法。学者据此认为在佛教部派中,北道派是最早提出真如(bhūta-tathatā)学说的学派。

“真如”的最早理论详述见于《解深密经》,有七真如:流转真如,相真如,了别真如,安立真如,邪行真如,清净真如,正行真如。玄奘所翻译的“了别真如”也有译为“心真如”。

在《瑜伽师地论》中“真如”是转依的所缘,而转依成满,是名如来法身之相。

《宝性论》称如来藏为有垢真如,佛的法身为无垢真如。

相关

  • 佐治亚南方大学佐治亚南方大学(Georgia Southern University)是一所坐落于美国佐治亚州斯泰茨伯勒市的公立学校, 始建于1906年, 校园面积900英亩(3.6平方千米)。 该校为佐治亚大学系统中之一员,
  • 驴(学名:Equus africanus asinus)是常见的马科马属家畜,是非洲野驴被人类驯化所形成的亚种,和马体形相似,但耳朵长,尾巴有尾柄,类似牛尾巴。驴是奇蹄目的成员。其他成员包括斑马和马
  • 体腔体腔(英语:body cavity),是由中胚层包裹的、内部充满液体的空间,分布在体壁和消化道之间。体腔是三胚层动物在胚胎早期发育,原肠形成之后,在内、外两胚层之间产生了中胚层,中胚层细
  • 茱萸茱萸,又名“樧”、“越椒”、“艾子”,是几种不同的常绿带香的植物通称,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然而中国古籍中单
  • 姜黄素姜黄素(英语:curcumin)是一种从姜黄根茎中提取得到的黄色色素。它是最主要的姜黄色素(curcuminoid)类物质,约占姜黄色素的70%,约为姜黄的3%~6%。除了姜黄素之外,这一类化合物还包括脱甲
  • GTPGTP可以是:
  • 裕陵清裕陵(满语:ᡨᠣᠮᠣᡥᠣᠩᡤᠣᠮᡠᠩᡤᠠᠨ,穆麟德:tomohonggo munggan)是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乾隆帝)与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
  • 圣埃德蒙学院剑桥大学圣埃德蒙学院(英语:St Edmund's College, Cambridge) 是剑桥大学的一个学院。
  • 清代机器局遗构清代机器局遗构,位在台北市塔城街两侧,为1885年建立的机器局遗迹,在2006年因台北捷运松山线施工整地时被发现,包含石砌墙、清代石板路和漆器局四进衙门的遗构,于2009年登录为台北
  • 竞争性抑制剂竞争性抑制剂(Competitive inhibitor)是一种酶抑制剂,竞争性抑制剂可能会和酶的活性部位结合,来和基质(英语:Substrate_(chemistry))(substrate)相互竞争,也可能是和基质结合,和酶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