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 (佛教)

✍ dations ◷ 2025-10-23 01:57:15 #佛教术语,大乘佛教

真如(巴利文与梵文:tathatā)或实如(梵文:bhūta-tathatā),又译为如实、如如、本无、如,佛教术语,一般被解释为法(梵语:dharma)的本性,即法的真实本质,也就是法的真实自性。

Tathatā,在梵文与巴利文中,源自副词tathā,意为这样地、如此地、如是地,在加上抽象名词语尾tā之后,形成Tathatā,一个哲学用语,用来表示“如是如是地呈现”、“如是呈现的状况”,是让事物(法,梵语:dharma)如同它存在一般的存在、成为它成为的那个性质,也就是事物的真实本质。释迦牟尼住世时,经常自称“如来(Tathāgata)”,也是来自这个字根。汉译佛经时,为了要正确地表示宇宙真实名相的真情实意,只能用“如”或“如如”来形容,意即“就是那样子”的意思。

bhūta-tathatā,可见于现存的《金刚经》梵文本中,译为“真实真如”或“实性真如”,义即《解深密经》七真如中的“实相真如”,如来是无虚妄颠倒的诸法实性的异名。梵文bhūta(巴利语:Bhūtamidanti),源自于动词bhū(梵语:भू)的过去分词,意为已形成、已存在、已成为,可以被引申为存在、本质、此在、存有(英语:Being)、真实、众生、元素、万物、神明等。汉译为实、真实。在表示实性的“如”前,加入表示无虚妄颠倒的修饰词“真”,合为“真如”,表达了“这如是呈现的性质”,是比起事物表象存在,还要真实的内在存在。

佛教的理念认为,众生的根器不同,而现实中佛教名相又深奥难通,因而,在翻译家思维、运用佛教语言、表达佛教名相、令众生接受佛教理念的过程中,难免对概念名称有所增减,难能恰到其位。

在东晋之前的早期汉传佛教佛经译籍将“真如”译为“本无”,学者一般认为这是受道家老子思想的用词影响,以格义方式汉译而成。当时甚至曾出现“本无宗”。鸠摩罗什译师翻为“如”,求那跋陀罗译为“如如”,为直译。菩提流支与玄奘译为“真如”,为直译与意译混合。在玄奘之后,多译为真如。

佛教中,真如被用来表示诸法的真实相貌,因为各宗派在教义上,对“真如”有不同角度的诠释,因此“法性”(梵语:dharmatā)、“实际”、“实相”、“真实”、“实性”(svabhāva)、“法界”、“法身”、“真性”都经常被当成真如的同义词,来代换使用。

依各宗派宗义,真如也被等同于一些特定术语,中观学派将真如等同于“空性”;如来藏学派将真如等同于“如来藏”、“佛性”等。

天台宗归纳《法华经》,提出十如是。

在分别说部宗义、龙树《大智度论》和唯识学派五位百法等中,“如”即“真如”属无为法。

释迦牟尼佛教导多闻圣弟子正知善见缘起缘生法,透过真实正观,色法等五蕴,为无常、苦、非我、非我所,而真实智生,最终解脱。真实正观诸法真实的法性,因难以用语言表示,又以“如”、“如实”、“法如”、“法尔”等来形容它。

部派佛教时期,对于实如观察的结果,起了种种学说。在说一切有部所诵持的《杂阿含经》中,因缘法是“此有故彼有”而缘生法是“此法常住、法住法界、随顺缘起”;而此经的《相应部》和《法蕴论》版本则为缘起是“依此有彼有、法住法界”而缘生法是“无常、有为、所造作”法。《大毘婆沙论》将依据此段论述而认为“缘起是无为”者批判为分别论者。

《十八部论》和《部执异论》记载化地部的本宗同义有:“无为法有九种:一、思择灭,二、非思择灭,三、虚空,四、无我,五、善如,六、恶如,七、无记如。八、道如。九、缘生如。”

南传《论事》注释者觉音记载,北道派主张诸法的如性(tathatā),即自性,属无为法。学者据此认为在佛教部派中,北道派是最早提出真如(bhūta-tathatā)学说的学派。

“真如”的最早理论详述见于《解深密经》,有七真如:流转真如,相真如,了别真如,安立真如,邪行真如,清净真如,正行真如。玄奘所翻译的“了别真如”也有译为“心真如”。

在《瑜伽师地论》中“真如”是转依的所缘,而转依成满,是名如来法身之相。

《宝性论》称如来藏为有垢真如,佛的法身为无垢真如。

相关

  •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英语:Diphtheria Tetanus Pertussis vaccine, DPT,港澳台译为白喉破伤风百日咳混合疫苗),是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的疫苗(三合一疫苗)。它由百日咳疫苗、精制
  • 弗雷德里克·格里菲斯弗雷德里克·格里菲斯(Frederick Griffith,1879年-1941年)是一位英国医生,他在1928年进行了一项“格里菲斯实验”,发现了转型定律,后来其他人发现其中原理为DNA的转移。
  • 吉达吉达(阿拉伯语:جدّة‎),沙特阿拉伯麦加省一个港口城市,位于红海东岸,麦加以西64公里,吉达都市区面积1200km²,吉达市面积约560km²,人口超过3,400,000,是仅次于首都利雅得的第二大
  • 不可接触者贱民(英语:Dalit、印地语:अस्पृश्यता),又称达利特人。是印度和尼泊尔(卡斯人和廓尔喀)种姓制度的最低阶层,主要以“秽不可触(Untouchable、印地语:अछूता)”为其特征。达
  • 松锦之战皇太极抚清之战 · 萨尔浒之战 · 开铁之战 · 辽沈之战 · 镇江之战 · 林畔之战 · 广宁之战 · 辽南之战 · 亮马佃大捷 · 牛毛大捷 · 乌鸡关大捷
  • 伪钞制造者《伪钞制造者》(德语:Die Fälscher)是一部2007年的电影,由斯戴芬·卢佐维茨基编导。故事是根据二战中纳粹的伯赫德行动改编,该秘密行动试图通过伪造英镑来扰乱英国金融秩序。
  • 奥克尼奥克尼(英语:Orkney、苏格兰盖尔语:Arcaibh),是英国苏格兰东北部一群岛,南距苏格兰本土仅10英里左右,是苏格兰32行政区之一。该群岛由70个左右的岛屿组成,总面积990平方公里,其中20个
  • 伦敦大火1666年伦敦大火(英语:Great Fire of London)是英国伦敦历史上最严重的火灾,火势自儒略历9月2日(星期日)开始蔓延,至9月5日(星期三)才扑灭。火灾烧毁了不列颠尼亚城墙内的中世纪伦敦城
  • 乔治·帕塔基乔治·艾莫·保陶基(英语:George Elmer Pataki,1945年6月24日-),是美国纽约州第53任州长(1995年-2006年)。保陶基是共和党籍。1967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97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法律专业学位
  • 辰州辰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在今湖南省、贵州省境内。隋开皇九年(589年)改武州置,治所在龙檦县(今湖南省洪江市西北黔城镇),旋移治沅陵县(今属湖南省)。以境内辰溪得名。辖境相当今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