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弗拉基米洛维奇·巴托尔德

✍ dations ◷ 2025-04-04 07:55:40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中亚研究,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校友,圣彼得堡作家,圣彼得堡科学院正式会员,苏联东方学家,圣彼得堡省人,苏联历史学家,突厥学家

瓦西里·弗拉基米洛维奇·巴托尔德(俄语:Васили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Бартольд)俄罗斯东方学学者,在突厥语民族以及中古伊斯兰史等领域研究卓著,一生撰写了400多部相关学术著作。著有《蒙古入侵时代的突厥斯坦》、《伊斯兰百科全书(英语:Encyclopaedia of Islam)》等。

1869年11月,巴托尔德出生于圣彼得堡一个俄罗斯化日尔曼人家庭。他于1887年毕业于圣彼得堡第八文科中学,并在同年秋天进入圣彼得堡大学东方语学系阿拉伯─波斯─突厥─鞑靼语专业学习。1893年通过硕士考试。1896年,接受副教授职衔,开始在圣彼得堡大学任教。1897─1901年,任圣彼得堡大学古钱储存室保管员。

19世纪九十年代,巴托尔德完成巨著《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1900年秋,他将这部著作作为取得硕士学位的论文提交东方语系审查,被大学直接授予最高学位─东方历史学博士。 1901年起,任圣彼得堡大学编外教授,1906年改为编内教授。1906─1910年任东方语学系秘书。1910年被选为科学院通讯院士,1913年提升院士。多次赴中亚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尤以1902年的考察最为成功。此次考察获取了大量从未刊布使用的东方历史文献。

十月革命后,巴托尔德担任科学院东方学研究委员会常任主席,参与中亚国立大学建校筹备工作。先后协助《突厥斯坦公报》、《边疆》、《俄属突厥斯坦》、《伊朗》等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除大量的学术论著之外,他还是《伊斯兰百科全书》的多产的撰稿人,先后编辑条目246条。巴托尔德认为,一切宗教都必然要适应实际生活状况,但较之其它一些宗教,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领域,伊斯兰社团曾在文明民族里具有显著的优越地位。

1930年8月19日,因肾脏疾病在列宁格勒附近的疗养院逝世,享年61岁。

关于伊斯兰学的著作:

其著作全部收入:

相关

  • MCHC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是测量定量血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浓度。它是血常规检测中的一项。 该指标的成年人正常范围大约在320-
  • 催化剂中毒催化剂中毒(英语:Catalyst poisoning) 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因吸附其他化合物而导致其自身部分或者完全失去活性。这是一个化学过程,而非物理过程。一个重要的例子是含铅燃
  • 防制洗钱金融行动小组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617(2005)号决议称之)(英文: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 on Money Laundering,缩写:FATF;法文:Groupe d'action financière,缩写:G
  • 中点中点是线段上与两端点距离相等的一点。 在直角座标系中,若两端点的座标分别为 ( x 1
  • 七松之役七松之役(Battle of Seven Pines)于1862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发于美国维吉尼亚州,为南北战争的半岛会战(Peninsula Campaign)中的一场战事。南军发现北军有两个兵团孤立于奇克哈默
  • 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拉姆施泰空军基地(Ramstein Air Base),是美国空军在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一个军事基地。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毗邻拉姆施泰因-米森巴赫镇,是北约在欧洲最大的空军基地,也是美国
  • 分子对接分子对接(macromolecular docking )是分子模拟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本质是两个或多个分子之间的识别过程,其过程涉及分子之间的空间匹配和能量匹配。分子对接方法在药物设计、材料
  • 苏丹 (称谓)苏丹(阿拉伯语:سلطان‎,,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
  • 大树湾站大树湾站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树林召镇的一个铁路车站,邮政编码14325。车站建于1993年,有包神铁路经过该站,现仅办理货运,不办理客运业务。车站距离包头东站26
  • 菲特里亚尼菲特里亚尼(印尼语:Fitriani,1996年12月27日-),印尼女子羽毛球运动员。2013年7月,菲特里亚尼卡代表印尼队出战在马来西亚沙巴州亚庇市举行的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在率先进行的混